5年4任首相!日本政治死循环,如何吞噬改革希望?

发布时间:2025-10-03 17:31  浏览量:1

日本首相那位置,最近几年跟电椅似的。

五年不到,菅义伟、岸田文雄、石破茂挨个坐上去,又挨个下来。

眼瞅着10月4号自民党又要选新总裁,第四位首相马上就来接班。

但说实在的,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前面等着他的是个被外媒称为“史上最难”的烂摊子。

管他上台的是小泉进次郎还是高市早苗,都没啥区别,他们接手的是一副烂到家的牌。

现在的日本政府,手脚被捆得死死的。

执政联盟在国会众参两院,都没能拿到过半席位。

这就麻烦了,政府想干点正事,比如通过个预算或者推行个新法案,自己说了不算,必须去求在野党帮忙。

这种局面,在日本被叫做“扭曲国会”。

执政党像个瘸子,离了拐杖就走不了路。

在野党要是不高兴,配合一下,整个政府机构可能就瘫痪了。

之前的石破茂内阁就是这么过来的,他那点预算案,是靠着脸皮跟国民民主党、日本维新会这些在野党一个一个谈,才勉强过关。

这种“凑合着过”的法子,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新首相上来,第一关就是怎么跟这些心思各异的在野党打交道。

这活儿不好干,跟这些党派谈判,简直是与虎谋皮。

他们手里捏着关键的少数票,合作可以,但代价极高。

稍有不慎,首相本人就可能被反噬,成为人家上位的垫脚石。

就在东京永田町的政客们忙着争权夺利的时候,普通日本人的日子却越来越难。

物价不停地涨,工资却一动不动,日元软得不像话,所有这些凑成了一场漫长的经济寒冬。

一位叫詹姆斯·布朗的教授说得好,日本人根本不习惯通货膨胀。

哪怕物价只涨一点点,他们也觉得压力山大。

对很多普通老百姓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日本正在变穷。

这种焦虑,在超市里就能听到。

普通民众抱怨,他们现在就需要帮助,可政客们只关心选举,没人解决实际问题。

民众对经济的强烈不满,很快就转化成了对执政的自民党的失望。

结果就是,自民党的支持率跌到了历史低点。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自民党自己爆出的一系列政治献金丑闻。

这下好了,民众那点残存的信任也彻底崩了。

信任一没,选票也就跟着跑了。

大量原本支持自民党的保守派选民,转头就把选票投给了“参政党”这类新兴的草根势力。

怎么把这些跑掉的选民哄回来,成了新首相最头疼的核心任务之一。

国内已经是一团乱麻,国际上的日子也不好过。

跟中国、俄罗斯、朝鲜这些邻居的关系,那是相当微妙,时不时就紧张一下。

就连外交基石日美同盟,现在也摇摇晃晃。

特朗普动不动就要求日本多掏钱,分担更多驻日美军的费用,这给美日同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新首相必须在满足美国胃口和维护日本利益之间走钢丝,难度可想而知。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日本首相换人像走马灯?这个困局怎么就破不了呢?

答案,可能藏在日本自己那套独特的政治生态里。

那位布朗教授点出一个关键:日本在某种意义上,其实算个“一党制民主国家”。

最主要的政治斗争,并非发生在自民党和其他党派之间,而是发生在自民党内部。

这就导致了一个特别奇葩的现象:日本首相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外面的对手,而是自己身边的“队友”。

了解日本政治的人都清楚,自民党根本不是铁板一块。

它是由好几个叫做“派阀”的利益集团,硬生生缝合起来的政治联合体。

这些派阀之间,为了抢权夺利,内斗从来就没停过。

一旦某个派阀的领袖当上总裁和首相,其他派系的“倒阁”行动,基本上也就同步开始了。

这么看来,日本首相的宝座,与其说是权力巅峰,不如说是一种残酷诅咒。

坐上这位子的人,不仅要应付在野党的攻击、民众的质疑和复杂的国际局势,还得时时刻刻提防着自己人的背刺。

这种无休无止的内耗,最终结出了一个恶果:一个致命的恶性循环。

大部分首相任期都长不了,时间太短,任何需要长期坚持的改革根本没法推行。

政策没有连续性,也看不到啥效果,老百姓自然更不买账,支持率只能往下掉。

而不断下跌的支持率,反过来又成了党内其他派系发动“政变”、逼首相下台的最佳借口。

最后,老首相只能灰溜溜走人,新首相在一片虚假的期待中上台,然后重复一遍同样的命运。

石破茂的辞职,很可能只是日本政坛这盏走马灯上,又一次无人在意的闪烁。

不管10月4号谁成为新主人,他要面对的都不是普通的执政挑战,而是自民党这台机器早已锈死、日本政治结构彻底失灵的死局。

日本老百姓的绝望不是一天造成的,对大多数日本人来说,台上换张脸,不过是看腻的政治游戏又重播一遍。

既然剧本没变,结局,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