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何必为难马,水远无需埋怨舟 万里天涯终有尽
发布时间:2025-09-30 15:52 浏览量:1
晨光里牵着马走在山道上的人,总容易在坡陡路长时生出焦躁——鞭子扬起的瞬间,却忘了昨夜暴雨冲垮了前半程的桥,是这匹老马驮着行囊蹚过了齐膝的泥;暮色中摇着橹行在江面上的人,常难免在风急浪大时动了嗔怪——篙杆顿下的刹那,竟不记得黎明出发时雾锁寒江,是这叶小舟载着归心劈开了漫天的茫。我们总在行路的疲惫里,错把同行者当成了阻碍,却忘了“路遥”本是天地的考验,“水远”原是岁月的寻常,马与舟从不是拖累,而是陪我们对抗艰难的臂膀。
曾听一位老牧民讲过这样的故事:他年轻时赶着羊群穿越戈壁,半程遭遇沙暴,驮水的骆驼陷进了流沙。那时他又急又怒,抄起马鞭就往骆驼身上抽,直到看见骆驼眼中滚出的泪珠,才猛然发现骆驼的前腿早已被碎石划得血肉模糊,却仍在拼命蹬地想挣脱困境。后来他和骆驼相拥着在沙窝里熬过了三天,靠骆驼胃里储存的水活了下来。他说:“人啊,最容易在难处里糊涂,把自己扛不住的苦,算在了身边人的账上。”其实何止人与骆驼,生活里那些让我们忍不住“为难”的对象,或许是加班到深夜还没完成报表的同事,是反复修改方案仍达不到要求的下属,是忘了买你叮嘱过的菜的伴侣,是总在作业上出错的孩子。我们盯着他们“没做好”的地方,却忽略了他们也在为共同的目标咬牙坚持——同事或许刚熬过一场高烧,下属或许在背后查了无数资料,伴侣或许白天在单位受了委屈,孩子或许已经很努力想做到最好。路遥时,马的喘息里藏着和你一样的疲惫;水远时,舟的颠簸中载着和你相同的渴望,苛责与埋怨,不过是把自己的压力,变成了刺向同伴的刀。
再往深了想,我们对“马”与“舟”的为难,本质上是对“失控”的焦虑。总以为只要身边的人或事能完全符合预期,路就该平坦,水就该顺遂,却忘了人生本就是一场充满变量的旅程。就像行船时遇到逆流,真正该做的不是骂舟不够坚固,而是调整航向避开暗礁;赶路时遇到陡坡,真正该想的不是怪马不够有力,而是停下来给马添些草料,也让自己喘口气。清代沈复在《浮生六记》里写过一段经历:他和妻子芸娘乘船游太湖,中途遇到狂风,船身剧烈摇晃,芸娘却临窗而坐,笑着说“这风浪倒像在帮我们推开云絮,你看远处的山尖,是不是比平时更清楚了?”后来风停了,他们在湖边的渔村里吃到了最鲜美的银鱼羹,芸娘又说“若不是刚才的风,我们哪会误打误撞到这么好的地方?”这份从容,不是因为他们的船比别人坚固,而是因为他们懂得,水远时,舟是载体,也是陪伴;风浪时,难是考验,也是转机。不为难马,是给同行者体谅;不埋怨舟,是给生活留余地,而这份体谅与余地,最终都会变成照亮前路的光。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学会不对“马”与“舟”苛责,其实也是在放过那个紧绷的自己。有位心理咨询师曾说,很多人在关系里的愤怒,都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转移——因为没办法缩短路途,所以迁怒于马;因为没办法平息江水,所以责怪于舟。可就像万里天涯终有尽头,再长的路,一步一步走总会抵达;再远的水,一桨一桨划终会靠岸。那些你曾以为跨不过去的坎,回过头看,不过是旅程中的一段插曲;那些你曾忍不住埋怨的人,多年后想起,反而会感激他们陪你走过了最难的时光。就像沙漠里的骆驼,或许走得慢,却能带你走出绝境;江面上的小舟,或许不够稳,却能载你渡过险滩。
人生这条路,我们都是赶路人,也是同行者。有时我们是牵马的人,有时我们是马;有时我们是摇舟的人,有时我们是舟。今天你体谅了疲惫的马,明天当你累了,才会有人愿意停下来等你;今天你包容了颠簸的舟,明天当你陷入困境,才会有人愿意伸出援手。路遥不必为难马,因为马的每一步,都在帮你靠近终点;水远无需埋怨舟,因为舟的每一次颠簸,都在帮你对抗风浪。
毕竟,万里天涯终有尽,而那些一起走过的路、一起渡过的水、一起扛过的难,才是生命里最珍贵的风景。当我们终于抵达目的地,回头望去,会发现真正让我们难忘的,不是路有多平、水有多静,而是那匹陪你走过风雨的马,那叶载你渡过险滩的舟,还有那个懂得体谅与包容的自己。
- 上一篇:清溪村的“乡里香气” |微光
- 下一篇:88天梦碎:崔永熙NBA折戟的三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