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限高令”撤销背后:万达的债务危机真的解除了吗?
发布时间:2025-09-29 17:17 浏览量:2
48小时内,一则限高令的撤销让万达再次站上风口浪尖。9月26日,兰州中院因1.86亿元执行案件对王健林发出限制消费令,三天后该信息突然消失。这场闪电般的风波背后,究竟是企业应急能力的体现,还是债务危机的冰山一角?
从9月26日限高令发布到29日撤销,万达给出的"信息不对称"解释难以掩盖集团与子公司债务连带责任的系统性风险。这并非孤例:2024年万达商管4亿被执行案件尚未解决,7月建设工程纠纷限高案例余波未平。1.86亿元对坐拥千亿资产的万达本是九牛一毛,却让掌门人陷入限高窘境,暴露出资金链的脆弱性。
太盟投资等机构600亿战投协议中,2026年前上市条款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若上市失败,300亿股权回购压力将直接考验现金流。更严峻的是,港股REITs估值持续走低形成估值倒挂,叠加流动性不足和政策收紧三重夹击,留给万达的窗口期正在加速关闭。
万达2023年报披露的93.2%出租率已低于行业平均95.8%,快时尚、餐饮等主力业态客单价下降15%-20%,直接冲击租金抽成模式。轻资产转型带来的30座万达广场出售,虽缓解短期资金压力,却留下长期管理费收入缺口。消费降级浪潮下,重资产与轻运营的矛盾日益凸显。
2025-2027年800亿到期美元债如定时炸弹,商业地产大宗交易折价率从5%扩至15%加剧资产缩水风险。更隐蔽的危机在于:三四线城市新兴商业综合体分流、太盟等战投机构退出倒计时、王思聪商业版图与主业协同性缺失,每个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将20%存量项目改造为社区商业综合体或可抓住城市更新红利;建立REITs+私募基金的凯德式资金闭环能缓解再融资压力;数字孪生技术带来的12%运营降本空间更不容忽视。但所有策略都需与时间赛跑。
当"限高"警报暂时解除,更需警惕的是商业地产的"限速"时代已然到来。王健林面前的棋局,早已不是简单的债务清偿,而是一场关乎生存模式的终极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