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被限高,万达662亿短债压顶,卖核心资产仍难破局?

发布时间:2025-09-29 14:25  浏览量:1

还记得那句“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挣它一个亿”吗?当年王健林说出这话时,多少人觉得他豪气干云。可谁能想到,短短几年后,这位曾经的亚洲首富,竟因还不上“小目标”被法院限制高消费——不能坐飞机,不能住星级酒店,连子女上私立学校都受限。

知见局认为,这不只是一个人的跌落,更是一个时代的回响。

万达的困境,表面看是一笔1.86亿元的欠款引发的“限高令”,实则早已深陷债务泥潭。截至2025年三季度,万达商管短期债务高达662亿元,账上现金却只有133亿。流动性缺口超过500亿,相当于每天睁眼就欠着几千万。这不是“手头紧”,而是系统性危机。

有人说,王健林不是还有那么多万达广场吗?卖几个不就完了?可现实没那么简单。商业地产不是快消品,交易动辄几十上百亿,买家难找,流程复杂,周期漫长。火烧眉毛时,这种“慢资产”根本救不了急。于是,他只能先卖万达电影、再让出珠海万达商管控股权——那是他亲手打造的核心平台,如今却不得不“卖子求生”。

知见局看到,这背后是中国房地产高杠杆模式的集体退潮。2017年政策收紧后,万达的融资渠道骤然收窄。曾经靠“借钱建广场、卖房还贷款、再抵押扩张”的循环,再也转不动了。更致命的是,2016年私有化时签下的对赌协议——若未能回A,要以12%年息回购380亿股权。这个赌,最终成了压垮骆驼的巨石。

更让人唏嘘的是,即便拼命“卖卖卖”,债务仍在滚雪球。2025年,北京、上海等48座核心万达广场打包出售,创下单笔500亿的商业地产纪录。可钱刚进账,又被苏宁、永辉等投资方追着要回购款。核心资产接连被冻结,融资血脉几近断绝。

知见局不禁感慨:一个人再强,也难敌周期的力量。王健林的胆识曾让他站在风口,但当风向变了,再大的帆也扛不住逆流。他的故事,是无数地产人的缩影——在黄金时代敢拼敢赌,在寒冬来临却无处可逃。

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是一种警示。过去靠规模、靠杠杆、靠速度的粗放增长,终究走到了尽头。未来的商业,属于那些真正创新、轻资产、有现金流的企业。正如AI、半导体、创新药正在吸引资本,而传统地产却成了“老登股”——不是企业不行,是时代变了。

王健林每天工作15小时,仍在奋力自救。这份坚韧,值得尊重。但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不确定的时代,如何守住底线,不被欲望裹挟?

如果你也被这个故事触动,不妨在评论区聊聊:你觉得企业家该如何平衡野心与风险?欢迎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到这场时代的反思。也别忘了关注头条号“知见局”,我们一起看清趋势,走稳人生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