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王思聪憔悴现身:万达帝国为何一夜崩塌

发布时间:2025-09-28 23:35  浏览量:1

2025年9月28日,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被法院限制高消费,涉案执行标的1.86亿元。这一纸限高令,将万达帝国推至舆论风暴中心——累计被执行金额已超76亿元,旗下多家公司股权被冻结,短期债务缺口高达529亿元(现金133亿元对债务662亿元)。当77岁的王健林为下属项目公司1.86亿元纠纷承担“连坐”责任时,镜头另一端,36岁的王思聪被拍到在新加坡机场蹲地过安检,素面朝天、神情疲惫,与昔日“娱乐圈纪检委”的张扬形象形成刺眼对比。

一、限高令背后:从“首富”到“老赖”的十年坠落

2017年,王健林以“一个亿小目标”的豪言登顶首富,同年却因海外并购被监管点名,开启“卖卖卖”模式。八年过去,万达的“轻资产转型”非但未解危局,反而陷入更深的债务漩涡。2025年,王健林已出售7座万达广场,累计抛售超30座,甚至将万达电影、酒店业务等核心资产摆上货架。然而,资产变现速度远不及债务膨胀——截至2025年中,万达商管总资产6089亿元,总负债却达3024亿元,资产负债率49.7%,而账面现金仅能覆盖20%的短期债务。此次限高令的导火索,是万达某项目公司因经济纠纷成为被执行人,王健林作为法定代表人被连带限高。尽管万达回应称“信息不对称”,但法律人士指出,法院采取限高措施通常意味着万达集团为该笔债务提供担保,或王健林被认定为直接责任人。更严峻的是,这并非孤立事件:2024年至今,万达已新增18条被执行人信息,累计被执行金额从2023年的30亿元飙升至76亿元,旗下珠海万达商管、万达地产等核心平台股权被轮番冻结,冻结金额超200亿元。

二、王思聪的“憔悴”:富二代光环下的资本裸泳

当父亲为债务奔波时,王思聪的“憔悴”成为另一重注脚。2025年9月,网友在新加坡机场偶遇王思聪,其身穿百元T恤、蹲地整理行李的照片迅速刷屏。对比2019年因“熊猫直播倒闭”被限高时仍高调晒千万豪车的姿态,此次王思聪的沉默被解读为“家族危机下的应激反应”——毕竟,其个人商业版图亦未能幸免:普思资本股权被冻结、香蕉计划影视公司注销、IG电竞俱乐部易主,甚至其微博账号已停更近一年。更具象征意味的是,王思聪近年投资的“柠萌影视”“得物”等项目均与万达主业无协同,被业内视为“逃离地产圈”的避险之举。然而,当万达债务危机蔓延至体系外,这些“独立投资”亦难逃波及:2025年8月,王思聪持有的“寰聚商管”股权被冻结,冻结金额4.2亿元,直接关联万达某文旅项目烂尾纠纷。富二代的光环,终究难以隔绝资本寒冬。

三、帝国残局:卖资产、引战投与“时间赛跑”

面对529亿元流动性缺口,王健林的自救路径愈发狭窄。资产出售方面,2025年出售的7座万达广场中,5座被险资接盘(如新华保险、阳光保险),但平均出售价格较2023年下跌30%,反映市场对万达资产的悲观预期。战投引入方面,2024年太盟集团(PAG)联合多家机构注资600亿元,换取珠海万达商管60%股权,王健林虽保留控股权,却需承诺2025年上市对赌——若失败,将触发380亿元股权回购条款。

更危险的是,万达的“轻资产”模式正遭遇根本性质疑:所谓“输出管理、收取租金”,实则依赖母公司担保融资。当万达信用崩塌,合作方开始要求提前回购资产,形成“挤兑”效应。2025年9月,江苏某万达广场业主方单方面解除合同,要求万达商管提前支付未来10年租金差额12亿元,直接成为压垮骆驼的稻草之一。

四、尾声:一个时代的终章

从“首富”到“限高”,王健林用了十年;从“国民老公”到“憔悴路人”,王思聪用了五年。当万达帝国的齿轮开始倒转,所有曾经的辉煌都成为反讽:那个靠商业地产踩中中国城市化浪潮的“旧王”,终究被高杠杆、高周转的“新债”反噬;而那个试图用资本游戏定义“新消费”的富二代,最终发现父辈的“原罪”无法靠投资电竞、网红经济洗白。

2025年10月,万达商管即将面临新一轮债券兑付高峰,待偿金额达180亿元。市场传闻,王健林已启动“终极方案”:出售北京万达总部大楼,报价80亿元——这栋曾象征万达巅峰的“中国红”建筑,或许将成为旧时代最后的祭品。而王思聪的微博,仍停留在2024年12月31日,那条“新年快乐”的配图,是父子二人早年在伦敦的合影,配文只有四个字:“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