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了三年,越还越多!一个负债者血泪警告:以贷养贷是死亡螺旋

发布时间:2025-09-28 04:42  浏览量:1

月薪一万,月供两万,这不是在还债,而是在喂养一头永远吃不饱的怪兽。

三年前,我收到一条粉丝私信:“我还在还,但感觉越还越多,像在沙地里走路,每一步都往下陷。”这句话背后,是无数负债者的共同噩梦。

那时的他已经以贷养贷整整三年。信用卡、网贷、信贷、亲友借款,层层叠叠,像一张越收越紧的网。

月薪一万的他,月供却高达两万。每个月发工资的第二天,手机银行余额就归零。

他不敢点开账单,不敢看还款日倒计时,更不敢想象——如果这个月工资晚发两天,会发生什么。

他不是不努力。

做过网约车司机,兼职送过外卖,妻子也重新找了工作。可无论怎么省、怎么赚,债务的雪球却越滚越大。

他以为自己在还债,其实只是在维持债务的假象。

直到某天,他收到一条短信:“您尾号7306的信用卡本期应还17685元,当前可用额度0元。”他盯着那串数字,突然笑出声来——那张卡,五年前刚办下来时,额度是6万。

分了60期,月供1000,听起来不多。可如今,这张卡的总还款额早已超过本金的两倍。他还的,从来不是本金,而是债务的利息和时间成本。而时间,正在杀死他。

一、你以为的“自救”,其实是“慢性自杀”

很多人和他一样,陷入“以贷养贷”的泥潭时,最初的动机是好的:

“我先借一笔,把高息的还上,缓一缓。”

“这个平台可以分期,压力小一点,撑过这个月再说。”

“等项目成了,一次性还清。”

这些想法,听起来合理,甚至带着一丝悲壮的希望。

可现实是,以贷养贷的本质,不是解决债务,而是转移债务。

你把A平台的钱还给B平台,把信用卡的钱转到网贷,把网贷的钱再还给亲友。

表面上,你避免了逾期,维持了信用,甚至还能在朋友圈发一句“生活照旧”。

可实际上,你正在用未来的钱,填补现在的窟窿。而未来,是不确定的。

二、死亡螺旋:利息如何吞噬你的未来

以贷养贷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创造了一个债务自动增长的恶性循环。

每个新贷款都需要支付手续费和利息,这些成本让你的总债务不减反增。

于是你需要借更多的钱来填补缺口,进而产生更多成本。这就好比试图用汽油灭火,每一次周转都在让火势更旺。

很多人直到债务翻倍才恍然大悟:我辛苦还的,不过是债务产生的利息,本金几乎未动。

三、打破螺旋,需要勇气而非聪明

这位粉丝最终是如何上岸的?

他做了三件事:

彻底梳理所有债务,制定清晰的还款计划;

主动与银行和平台协商,争取减免部分利息和分期方案;

建立严格的财务纪律,削减一切不必要开支。

最重要的是,他认清了现实:以贷养贷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问题本身。

很多人抱着“暂时周转”的心态,结果在债务泥潭越陷越深。真正的解决之道,恰恰是停止以贷养贷,直面债务本身。

四、上岸者的忠告

这位粉丝现在终于无债一身轻。他告诉我:“早点面对,早点坦白,早点协商,我至少浪费了两年时间在‘以贷养贷’的幻想上。”

他的经历给所有陷入类似困境的人一个血泪警告:当你发现第一笔贷款还不上时,正确的做法不是借第二笔来还,而是立即止损。

债务不会因你的忽视而消失,只会因你的逃避而膨胀。以贷养贷不是救命稻草,而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真正的财务自救,从承认“我撑不住了”开始。这需要勇气,但唯有如此,才能打破那个看似无解的死亡螺旋。

(本文是一位粉丝的真实经历,细节已做隐私处理)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或者需要更多帮助,记得关注微姐,获取更多实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