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流行边上班边减肥,有公司将运动积分和年终奖挂钩
发布时间:2025-09-29 09:37 浏览量:1
欢迎来到第27期每日新语,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脱脂牛马。
不减肥,过劳肥、三高找上门;要减肥,工作已经耗尽全部力气。于是他们选择用自嘲化解尴尬,用幽默对抗现实,在社交平台上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段子。一位网友精辟总结:“我们这代打工人,白天给老板打工,晚上给健身房打工,连脂肪都不完全属于自己。”
有多少脱脂牛马,用着最贵的生发产品,却熬着最深的夜,吃着最贵的健身餐,却在暴饮暴食和消极减肥中反复横跳。而当“脱脂”变成“积分排名战”,和年终奖与晋升挂钩,牛马真的笑不出来了。
文 | 郑思芳
编辑 | 张轻松
运营 | 芋头
脱脂牛马众生相
5月的一个普通工作日,大厂员工李薇正和领导闲聊,突然被一句“你最近是不是胖了?注意下身材管理”击中。这句话如同圣旨,让她开始了脱脂牛马生涯。
去年研究生毕业入职大厂后,李薇始终紧绷着一根弦,生怕工作上的一个失误就喜提毕业大礼包。刚刚结束转正答辩没多久,她顺势进入“大吃大喝”的放纵期,身高不到158厘米,体重一下子飙升到112斤,连她自己都觉得那段时间确实有点胖了,领导的提醒正好成了她脱脂的正当理由。
在当代网络语境中,“牛马”已经从农耕社会的生产力象征,演变为打工人的自我调侃。而脱脂牛马,一定是众多牛马里最卖力的。
在社交平台上,脱脂牛马们创造了一套完整的“赎罪式健身”话语体系:有人晒出午餐配文“今日牛马已脱脂”,实则刚在工位吃完轻食沙拉;有人分享全素食谱,配文“吃草是为了更好地拉磨”;还有人发明了“工位微健身”——在茶水间深蹲,在打印机旁拉伸,在会议室里做平板支撑。
这些看似积极向上的内容背后,是脱脂牛马们进退两难的生存现实:不减肥,过劳肥、三高找上门;要减肥,工作已经耗尽全部力气。于是他们选择用自嘲化解尴尬,用幽默对抗现实,在社交平台上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段子。一位网友精辟总结:“我们这代打工人,晚上给健身房打工,连脂肪都不完全属于自己。”
▲ 脱脂牛马们分享自己的“脱脂”心得。图 / 小红书截图
俗话说,三分练,七分吃。李薇喜欢跑步,几乎把跑步当成人生的头等大事。从本科开始,她每周至少有4天出现在环校跑路线或者操场跑道上。她也意识到,长期的跑步习惯,让她顶多维持现状,而想要让体重更轻一点,她需要从饮食上入手。
李薇的脱脂计划主要体现在食谱上:早餐是玉米面菜团子加鸡蛋,午餐吃轻食餐,晚餐则是牛腱子肉或大虾配亚麻籽油。因为出租屋离公司园区近,她利用午休两个半小时的空档,回去吃顿轻食午饭,还顺手准备了当天的晚餐带到公司。
然而,看似热闹的脱脂运动背后,是打工人们无法言说的疲惫。成为牛马后,减肥也没那么得心应手了。
李薇以前想要减肥,一个寒暑假的时间,就能创造奇迹,一个月瘦8斤都不在话下。在家里,只需要专注于减肥这一件事,她可以什么也不用做,纯靠“饿”来度过一天,只要躺的时间多了,感觉到饿的时间就少了,一天只吃一顿或者不吃,也不会觉得饿得受不了。
但成了牛马就完全不一样了,既然是脱脂牛马,脱脂只是附带的,牛马才是她真实的身份。到了工位上,她没有一刻是闲下来的,稍有片刻的休息,项目和任务就一下子吻上来了。每天周旋在客户和领导之间,对脑力和体力都是巨大的考验,为了减少体力消耗,她停了从本科开始坚持至今的跑步。
李薇的脱脂计划并非个例。李薇所在的大厂,虽然有互联网的名号,却有着国企的传统,原本身材管理这样的事,更多时候是管理层才需要考虑的问题,像她这样的新人,最重要的是把业务做好。但前段时间,公司里流行起了减肥,在她的同事中,有位近40岁的姐姐,是部门里第一个也是为唯一一个,每天利用午休的时间去健身房运动的人,最近瘦了20斤,成了办公室里的减肥标兵。
而在字节等大厂,完善的福利反而成了减肥的阻碍。李薇之前在字节实习,不仅三餐免费,还有免费的下午茶和零食。成为大厂牛马已经很苦了,李薇只要一进食堂,最朴素的愿望就是吃回本。大虾、牛肉和三四块一包的蜜汁鸡腿,平常舍不得吃的食材和零食,在字节都成了可以免费薅的羊毛,只要肚子能装得下,她就不会放过吃回本的机会,她还看见有不少员工打这些员工餐带回去给家属吃。当时她只恨自己是个实习生,没能多占点便宜。
▲ 大厂的完善福利反而阻碍了减肥计划。图 / 《年会不能停》
当然,每一口吃进肚子里的美食在体重秤上都作数。李薇变胖了,她的同事也是,一个毕业没几年的女生,来字节打工三个月,就胖了20多斤。
像李薇一样自发脱脂的还有林煜。
在出版业做了10年财务的林煜,今年下半年在社交平台上第一次接触到“脱脂牛马”的概念。“我觉得只是对本就很苦的牛马的一种更深层次调侃,”这位173cm的女士表示,“工作10年,体重增加了25公斤,虽然不排除结婚生子的影响,但胖了以后总把减肥挂在嘴边”。
脱脂的导火索颇具戏剧性:她中了大众点评的瑜伽体验课。“上课地点离单位很近,并且在16层,视野开阔,通风好,心情愉悦。”更重要的是,“队友也恢复了健身撸铁,作为中国女人绝不认输,不想在队友面前败下阵来。”
林煜的脱脂计划是:工作日清淡饮食,尽可能脱离大鱼大肉和油炸食品,每周一、三、五中午瑜伽1小时。体重秤上的数字确实肉眼可见地减少了,但每次瑜伽课下课,她都觉得要死了一样,即使这样,她还得收拾收拾接着去上班。
▲ 林煜的脱脂牛马餐。图 / 讲述者供图
除了主动脱脂,还有被动脱脂的牛马。有的工作本身就能让人足够消瘦。一位瑞幸店员在社交平台晒出入职1个半月的对比照:体重直降38斤,手臂肌肉线条分明,堪称“性价比最高的私教课”。而收获这些的代价是,当门店爆单时,她每天连续工作13小时,搬原料、做咖啡、清理设备,忙到“饿过劲才想起没吃饭”。有人调侃:“瑞幸招的不是员工,是骆驼”“看起来是在摇咖啡,实则是减肥训练营”。
更有打工人开始流行起了一种很新的健身方式:骑自行车送外卖减肥。既能给体重减负还能给钱包增重,怎么看都算是一举两得。
如果一定要在牛马中分一个凄惨程度,那么全脂牛马将力压脱脂牛马成为最惨牛马。全脂牛马,顾名思义,指的是一边上班,一边吃成过劳肥的牛马。牛马们极易陷入“加班肥”和“应激瘦”的循环之中。一位互联网员工记录:项目期连续加班3个月,深夜外卖堆出“过劳肥”;项目结束被裁员,焦虑到吃不下饭,一周瘦8斤。她苦笑:“职场身材管理,全靠老板心情。”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牛马。落汤牛马,指上下班被雨淋的牛马。爆汁牛马,是上班上到高血压的牛马。旺宰牛马,是任人宰割的牛马。无论如何,脱脂牛马已经算是一众牛马中,最具主观能动性的牛马了。
当公司成为减肥训练营
为了赶上这波“减肥元年”的热潮,当许多牛马还在为如何脱脂而苦恼时,已经有公司为牛马们想出了对策。
今年5月,一项名为“电梯计划”的考核制度在陈宇捷的公司横空出世,将牛马们卷入了运动、专业能力、外语和积极主动四个维度的积分排名战中。
“运动梯”要求员工跑步5公里或半小时积1分;“专业能力梯”考察业务技能;“外语梯”测试语言水平;“积极主动梯”衡量工作态度。每个季度,积分高低决定员工是“升梯”还是“降梯”,而这个“梯”直接与年终奖和晋升挂钩。
经过一个季度的角逐,最低层的人只有几分,最高层的人却卷到了几百分。陈宇捷只知道积分跟奖金挂钩,但具体关系有多大,还得等明年发年终奖才知道。
在这场积分争夺战中,运动梯成为了最卷的战场。有同事为了攒积分,一天走三四万步,中午放弃午休到园区楼下散步,下班不坐车也改成走路,回家了,还要绕着家附近的西湖公园一转就是两圈。后来整个财务中心茶余饭后的话题都绕不开运动,那个每天走三四万步的同事,也成了整个中心的传奇。
陈宇捷即使不喜欢运动,在这样的氛围下,也开始被迫脱脂。有一次,在结账日累得半死之后,他还是打开了手机上的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运动界面,连着几天高强度工作加上没有运动,HIIT刚开始十几分钟,陈宇捷就明显感觉到了两眼昏花,本来想停止运动,一想到HIIT运动要达到30分钟才能加上1个积分,最后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不过,那位拼命走路的同事,就没陈宇捷这么幸运。原本同事是积分榜上的前三名,后来因为“走伤了”,住院了几天,现在,这位同事一天只能走一万多步,积分排名迅速降到了和陈宇捷差不多的名次。
在这场运动积分争夺战中,牛马们很快摸出了门道。陈宇捷发现,去健身房团课55分钟就能加2分,比他跑步45分钟才加1分“划算”多了——尽管要花钱买课。还有人参加公司的羽毛球比赛,随便打打就能加3分,比吭哧吭哧跑15公里还多。
▲ 陈宇捷的运动积分结算记录。图 / 讲述者提供
运动的初衷本是健康,但在积分压力下,一切都变了味。陈宇捷一个月跑了将近100公里,却在30人的部门里只能排十三四名。“我每次跑5公里都要38分钟左右,刚好卡在加1分的标准上,太亏了。”运动的每一分钟,都被他换算成了积分榜上的排名。
不仅如此,每逢结账日,陈宇捷既要回家加班结账,还要考虑积分排名有没有下降,有时“焦虑得睡不着觉,两三点都在想工作这么累还要做这种东西”。更多时候,他在结束一天疲惫的工作后,还要躺在床上挣扎“要不要下楼去跑步”。
而那位走路上瘾到住院的同事,再一次成了部门里的传说——也是警示。领导在群里轻描淡写地提醒“大家要注意好身体”,但积分榜依然在更新,竞争依然在继续。
在这场不得不参与的游戏中,员工们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生存法则。陈宇捷追求“中上就好”的策略:“太高了很累,太低了影响领导看法,中等偏上最安全。”这恰恰是当代打工人在内卷时代的典型心态——既要表现得积极,又不愿全力以赴。
运动梯之所以最受欢迎,不是因为员工最爱运动,而是因为“负责这个的人更新榜单很及时”。“另外三个维度我都没怎么维持,”陈宇捷坦白,“因为他们一个月都不更新一次排名。”
但积分榜的背后,是每个“脱脂牛马”的挣扎与妥协。他们一边抱怨“工作这么累了还要做这种东西”,一边为了不太难看的排名而勉强运动;一边调侃着公司的奇葩制度,一边悄悄关注着自己的积分排名。脱脂是理想,牛马是现实,打工人在两者之间反复横跳。
除了用“积分与奖金挂钩”的策略来吸引员工运动,还有公司用实打实的“公里数换钱”来吸引员工动起来。
95后陈有玫在一家北京运动骑行服品牌当设计师,今年体检,她查出患上了脂肪肝,即使她的体重仅在100斤左右。原本她是一个从来不运动的人,现在她也开始骑车减肥了。
在一个运动氛围极其浓厚的公司,这里不仅可以带薪运动,还能用运动创收。根据公司的骑行激励策略,每骑行1公里,能兑换1元,她上下班分别骑个3公里,就能换出个早餐费。为了更多的公里数,不仅上下班,有时周末和朋友约会,她也会骑车代替打车。陈有玫的同事里有骑行大佬,每天从首钢骑到高碑店,横跨整个北京城,上下班来回60多公里,一天就能额外增收60多元。
有时,她对骑行的执着,也超出身边朋友的想象。有一次陈有玫下班骑共享单车摔倒,腿蹭到地上整条腿上流满了血,朋友看了劝她最近少骑一点自行车,第二天她依旧骑车上班。好在努力有结果,工作5年,体重不断长到100斤以上,骑车通勤以后,陈有玫的体重终于又回归两位数。
▲ 骑行是不少上班族选择的出行方式。图 / 视觉中国
脱脂牛马的终极觉悟
“脱脂牛马”的双重压力——工作累,减肥更累,让很多人最终选择了与自己和解。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李薇减肥第一个月只瘦了4斤,从未突破的平台期让她倍感挫败。更糟的是,低碳水饮食让她情绪持续低迷。
“我这种阳光开朗的人,那段时间居然会无缘无故心情不好,很烦躁。”李薇描述道,“不是看别人烦,而是对自己不满意,觉得生活一点奔头都没有。”
▲ 吃不好饭的时候,心情很难愉悦。图 / 《大饿》
这种情绪甚至影响了工作。作为一个刚转正的新人,她本应深入钻研业务,却因为过度脱脂导致心力不足,只能选择“简单完成”任务。“我没有那个心气去细究里面的逻辑和原理了。”
如果说节食减肥是慢性折磨,那么广州出差就是一场急性灾难。出差期间,李薇背着电脑在广州塔下开会,在酒店熬夜写周报到凌晨一点。精疲力尽之际,她点了一顿粥底火锅犒劳自己,却不知这成了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粥底火锅非常寒凉,我减肥后身体本来就亏空,吃完就坏了。”第二天回京途中,她吐了四次,因为没吃饭,吐出来的都是绿色的胆汁。
这次经历让她顿悟:“我瘦了几斤,也没有得到什么,但我失去太多了。”
广州回来后,李薇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再也不减肥了。
恢复正常饮食后,她发现自己精力充沛了,工作状态也回来了。“我现在更愿意深入思考一个问题,有精力去复盘事情的来龙去脉。”她用一套流利的“大厂黑话”解释这种转变:“解决问题后,我会去复盘原因,总结经验以便复用,还会主动和协同部门拉通。”
现在的她,整个人开朗自信,“哪怕没有那么瘦,没有那么好看,但你依然是非常自信、自洽的。”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她状态正好时,领导又来了句:“你最近是不是又胖了?”这次她的回应是:“是啊!”然后一笑而过。
现在,她也开始反思了自己减肥期间与姐妹聚会时的扫兴行为:“跟姐妹出去玩的时候你就不要减肥,回想起这种行为真的很晦气,大家好不容易约你出来玩了,你说你减肥,这不能吃那不能吃,多扫兴啊。”
林煜也在脱脂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点。“10天过去了,说实话每天中午去锻炼这3分钟的路上都是靠意念走过去,”她分享道,“但是钱花了,课报了,到了那有老师带着运动,其实过程不煎熬,每次坚持上完也挺开心,就是去之前会有痛苦感。”
▲ 图 / 视觉中国
她已经看到了脱脂的成效:“减了2斤多,没有以前那么容易反弹了,聚餐了一次也只是反弹了0.25公斤。实话说,中午没有以前那么容易犯困了,每一天早上看到瘦下去的体重其实还是挺激情澎湃的。”
如今,越来越多像李薇和林煜这样的脱脂牛马终于明白:当牛做马已经够辛苦了,何苦再为难自己?吃饱了才有力气继续当牛马,这或许是所有“脱脂牛马”最终都会明白的道理。
在这场与体重和工作双重斗争的战役中,“脱脂牛马”们或许终将明白:自信自洽比自律更难得。毕竟,当生活的KPI已经如此繁重,何苦再给自己增加一道减肥的KPI?
也有人在被迫脱脂中找到了意义。
虽然每次下楼运动时的痛苦不亚于剥一层皮,陈宇捷还是庆幸公司有了这么个“电梯计划”。他最近被公司外派到巴西,新环境让他对一切未曾品鉴过的美食都充满好奇,食量和胃口也比在国内时大了许多,多亏了运动积分榜,他才能在一个月里跑够100公里,同时体重也不至于增加太多。
放在以前,他每周顶多去游泳一两次。而且比起一回家就躺在床上刷手机,现在下班后去运动和学习新语言,也让他感觉生活前所未有地充实起来。
或许,“脱脂牛马”的真正胜利,不在于瘦成闪电或升职加薪,而是能在荒诞中保持清醒,一边当牛做马,一边笑着给自己“脱脂”。毕竟,牛马是给老板当的,脱脂是为自己做的,人不能一直当牛马,但身体始终是自己的。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