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被限高消”冲上热搜:中国前首富,怎么落到了这番田地?

发布时间:2025-09-28 20:59  浏览量:1

01

今天热搜第一的新闻,吓了我一大跳——

王健林竟然被限制高消费了!

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和我一样错愕:

是那个万达老总王健林吗?他那么有钱,怎么会呢?

没错,就是那位万达的老总。

那位曾云淡风轻说着“先挣它一个亿”的昔日首富。

我查了一下他被限高消的直接原因,是旗下项目公司一笔1.86亿元的债务未能如期履行。

或许很多人都有疑问——

虽然现在万达落魄了,但也是几千亿的资产规模,区区不到2亿,怎么会履行不了呢。

但它偏偏就发生了。

或许,这就是那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也就意味着,这位71岁的老企业家,现在不能坐飞机、高铁,不能住豪华酒店。

那些曾经象征着效率、身份与成功的标配,如今都成了奢望。

可能有人会说,他有私人飞机啊,限高消对他无所谓。

但并不是这样。

因为私人飞机要飞,也得事先向空管部门申报,要申请机场跑道,所以也是会被限制的。

在被限制之后,有一张王健林的照片流出。

只见他面容消瘦,皱纹深刻,看上去很是沧桑。

对比当年畅谈“1亿小目标”时的挥斥方遒,不禁让人心生感慨。

真没想到,曾经的中国首富,居然也落到了这个田地。

我把这个新闻说给同事听,她愣了半天,最后说了一句:

“没想到这么大老板,现在也得慢慢熬啊。”

是啊,所谓的“大佬”,剥开财富和光环,其实也不过都是普通人。

起风了会冷,受伤了会疼。

如今被生活逼到墙角了,也只能咬着牙硬撑。

02

其实,王健林和万达的困境,早已显现。

遥想2015年,那是王健林的巅峰。

他以381亿美元的财富超越李嘉诚,成功成为亚洲新首富。

那时的万达,坐拥近300座万达广场、1300多家影院、80多家五星级酒店,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商业帝国。

转折发生在2017年。

随着房地产的降温,万达的资金链开始吃紧。

王健林被数千亿负债逼得没办法,只能开始“断臂求生”。

文旅项目、酒店,甚至万达影业的部分股份,都被低价出售。

传闻中,因为气不过对方压价,一向儒雅的王健林,也罕见的摔了杯子。

但发火解决不了问题,日子还得过下去。

这些年,房地产更是每况愈下,万达也一直走在变卖家产的道路上。

据统计,仅最近这两年,万达就又卖了30多座万达广场。

今年年初,更是一口气卖掉了5个。

而据天眼查显示——

如今,万达仍然有10条被执行人信息,多达47条的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总金额已超过76亿元。

不过,就算日子再难,王健林也没有选择跑路。

他没有让手下的资产暴雷,没有动用公众资源为自己埋单。

他还紧紧守住了三条原则——

房地产不烂尾,员工工资按时发放,优先兑付小额债权人。

看到这,其实我已经有点我眼眶发热了。

能做到这些,在当下的环境里,已经比许多所谓的“企业家”要强出千万倍了。

不愧是军人出身。

在关键时刻,他没有退缩和逃避,而是展现出了真正的担当与韧性。

而说来也戏剧——

这些年房地产企业各种暴雷。

曾经叱咤风云的的大佬们,跑的跑,进去的进去。

反而壮士断腕的王健林,虽然还在苦苦支撑,但至少还留有底线,保有东山再起的资本。

如今的万达,在断臂之后,战略已非常清晰——

全力转向“轻资产”运营模式。

这套模式若能跑通,万达便能以一个更轻盈的姿态,重新出发。

而我们为他的境遇感慨,本质上,也是在他的故事里,看见了自己的影子。

谁没“春风得意”过?

我们都有过像王健林那样,踩在了风口上,觉得自己站上了人生巅峰,意气风发。

可当时代的大浪打过来,我们才恍然发觉——

什么豪言壮,什么宏图大志,都是那么的遥远。

如何活下来,才是最需要考虑的事情。

原来,风光时的顺遂,从不是人生的底色;

起落摔跌,才是人生的常态。

03

而感慨之余,我们也更应该看到,藏在缝隙里的力量。

要知道,王健林已经71岁了。

但他依然在为万达的 “体面活下去” 而拼尽全力。

或许,他并不能重回巅峰,但其意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财富数字。

它关乎的是一个企业家的尊严、担当与不退场的勇气。

因为,真正定义一个人的,从不是顶峰时有多耀眼。

而是摔进谷底、一身泥泞时,是否能带着对命运的敬畏与生命的韧性,继续向前走。

我有一个朋友,今年40岁。

他曾是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市场总监,出入五星级酒店,手下管着几十号人。

那时,他意气风发,觉得人生就会这样下去。

可没想到,公司一次战略调整,他所在的整个业务线被砍,他成了“被优化”的一员

更雪上加霜的是,高价上车的二套房大跌价,母亲还查出了重病。

积蓄在几个月内迅速见底,他忍痛把房子低价卖了。

那段时间,他白天投简历石沉大海,晚上在医院陪护,体会着人生从巅峰坠落的失重感。

我们都担心他扛不住,但他没有。

他说,躺在医院陪护椅上睡不着的时候,反反复复就想一件事:

“掉坑里了,怨天尤人没用,得自己找梯子。”

他注意到,医院里像他一样身心俱疲的家属很多,而医院周边的短租公寓不仅贵,还无法满足陪护家庭的特殊需求。

于是,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

把所有能筹到的钱,租下医院附近几套老房子,改造成“陪护之家”。

他亲自设计,配置硬板床、便捷小厨房、轮椅通道,甚至准备了简单的护理器材。

因为有过来人的切肤之痛,所以房子的没处细节,他都打磨得格外用心。

起步时,他和妻子两个人既是老板也是保洁,发传单,洗厕所,样样都干

很难,但他撑过来了。

如今,他的“陪护之家 ”已在医院附近小有名气。

他虽然不再是总监,赚得也没以前多,但找到了更坚实的价值。

你看,人生就是这样,起起伏伏,起起伏伏。

有丰年,就有荒年。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

丰年里,不挥霍光阴,深挖洞,广积粮。

为自己积攒足够的底气与实力,去应对未来可能到来的任何一场寒冬。

在荒年中,不怨天尤人,默默地积蓄资源与能量。

拼尽全力,去寻找那个触底反弹的拐点。

如此,我们才能在人生的起伏间,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主动权。

最后,想把这句话送给大家: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无论此刻身处丰年还是荒年,请相信——

只要心里有光,哪怕再微弱,也终能照亮前路,孕育希望。

共勉。

感谢你读到最后,我是双木君。

*作者:双木君,一位三观正、思想深、态度明的90后中年男人,也曾鲜衣怒马少年时,但愿浮生看尽长安花。关注我,我会用独到的视角帮你解读世间万事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