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草奇药奇医(连载26)
发布时间:2025-09-26 18:10 浏览量:2
山上奇药
返身上山,李白生路上请教张师傅,沿途偶然碰到或专意采得奇草奇药,长在方圆近千里的大梁深沟里,有规律吗?张师傅望着起伏的群山说:“太白山上无闲草,入山胜读半部本草书,识得奇草奇药尽是宝。草药连续垂直带状分布。探个究竟的话,得用科学的方法。”走到白云庙,驻庙道士端出板凳,张师傅和李白生坐下抽出毛巾擦把汗,喝口茶水缓口气。
毛驴悠闲自得地啃食路边的杂草。张师傅瞄一眼白云讲,这儿是农耕人工林带,气候暖温半湿润,生长草药远志、防风、苍术、茜草、柴胡、桔梗、地榆、丹参、瓜蒌、茵陈、香附、柴胡、金银花、益母草与酸枣仁等。
师徒起身穿行山间的栎林带,虫声唧唧穿过缕缕光柱,毛驴踢踏路上的点点光斑。张师傅走到一棵青㭎枯树下,采下树身的木耳、香菇。上到大殿,进庙敬上香,后退一步躬身一揖。
从大殿向南看,奇峰林立;东望莽苍的山梁上,屹立的白色圆柱巨石称麦垛石,阳光涂抹得花岗片麻岩光彩夺目。张师傅扬手给李白生讲,这里是次生阔叶林带,气候温暖湿润,生长草药半夏、地黄、忍冬、石竹、苦木、鹿蹄草、金银花、何首乌、绞股蓝、蜀五加、夏枯草、紫斑牡丹、三叶木通等。
师徒擦汗上行,温顺的毛驴走过石板,蹄声“呱哒”,均匀单调。经过送经台、梳妆台、别娘台、滴泪台、望乡台,每个台身石壁直上,台顶平坦。前行一堵墙,怪石如墙耸立。行到斗母宫,三座孤峰拔地而起,巨柱擎天,插入云霄,素称三皇台、玉皇台、药王台。山峰奇险,莫过于此。张师傅淡定说,这儿的桦木林带气候温凉湿润,生长草药细辛、黄精、大黄、灵芝、猪苓、猴头、桃儿七、豌豆七、七筋姑、淫羊藿、延龄草、太白菊、太子参、长松萝、鬼灯精、蜜环菌、黄水枝、太白杜鹃、红毛五加和掌叶大黄。
师徒盘爬盘升的小路,口鼻哈出团团白气,脚下峡谷河流吐出缕缕水汽,山野扯出丝丝地气,草丛林中升腾微微蒸汽,任意拉扯如松软的丝团棉絮,薄纱蝉翼般越过草尖绕过树腰,揉成面团絮成雪花堆,像牧民的羊群拥挤,像织女的白绸飘飘,抓一把溜出指缝“咝咝”响,滑过眉毛沾上胡须,飘然欲仙欲飞;升腾树梢飘过山腰悠悠上蓝天,像热汽轰然膨胀,翻涌惊天动地的波浪,像无边的大海气势磅礴,充塞天地如梦幻,投下黑乎乎的影子扑进沟谷,这儿一片哪儿一坨。白云悠悠爬上这面山头,涛涛滚下那边山坡,堆成起伏的高原,盖住连绵的群山,刹那镶上金色的光带,自由自在地飘来荡去。兴致上来的李白生张开双臂呼喊,神帐子铺天盖地,惊得毛驴夹紧尾巴竖起鬃毛。张师傅告诫,喊叫惊动上天降雨雪,恍惚迷茫走上岔道迷路闹人命呢。
到了平安寺,俯视沟壑宽阔,仰视群峰拱峙。遥望拔仙台、跑马梁携起鳌山,如象群奔走。远眺西北,桃川河曲折如蟒蛇隐隐约约,云海变幻波涛汹涌。时而浓云密雾,铺天盖地;时而白云轻如鲛绡,忽闪飞过。张师傅指点,眼前是针叶林带,气候寒温,生长草药金柴、党参、龙胆、岩白菜、桃儿七、人头七、手儿参、太白米、独叶草、枇杷玉、太白贝母、金背杜鹃、太白乌头、太白美花草、二叶獐牙菜与狭叶红景天等。
小路拐上石坎,林边突然冒出无穷无尽的石头,石头挤着石头,石头摞着石头,高的像楼房,小的像拳头,卧的像健牛,这个像擎天柱,那个像通天塔,或像光屁股,或像和尚头,似老人扶小儿,似醉汉拉莽夫,像凤凰落鲸背,像骆驼骑大象,苔藓爬上石头裂变如涂鸦。张师傅轻轻挥手说,这一带的石头,从山顶滚滚流泻深谷叫石河,铺满山顶堆满山坡叫石海。路从石河石海过,姜子牙踏过,孙思邈走过,李白踩过。李白生踏上石河,眼睛紧盯前面。左脚刚踩上一块石头,突然松动摇闪绊了脚,脚踝“咯嘣”震动,一股疼痛刺心上,只得坐下揉搓。张师傅看看周围,从石头间的草棵中,采下几株草药搓出汁子,抹上李白生的脚踝,疼痛轻了些。愈走愈凉,风儿变为瘆人的寒气。山下溽热的恨不得扒层皮,这里的寒冷刺骨头。
太白峰巅拔仙台,穿破云朵摸蓝天,真是李白说的举手可近月,杜甫说的会当临绝顶。师徒一气儿攀上去,拔仙台鹤立鸡群,开阔平坦一览群山小,直铺跑马梁,群山众星捧月般围在台下。环顾近处广布的石河石海,远处林涛翻滚奔腾;深涧悬崖如刀劈剑削,深不见底。张师傅双手叉腰英气勃勃讲:这儿是高山草甸灌丛带,气候寒冷,雪多风大,长冬无夏,氧气稀薄,奇草奇药有石霜、瑞苓草、太白茶、太白花、野罂粟、石耳子、金牛七、空洞参、红石耳、太白龙胆和细叶泥炭藓等。当个草医,先得认识草药,草药“有诸内必形于诸外,观其外而知其内,有诸能必有诸味,品诸味可知其能”。先看草药的生长环境,阴坡或阳坡,山梁或沟涧,旱地或水边。阴坡草药性多阴,阳坡草药性多阳;山梁旱地草药性多温燥,沟涧水边草药性多渗湿。次观草药形态质地,藤多走筋,仁多润肠,流白汁水者多能解毒利湿,流红汁者多能补血活血。再品其味,芳香者化湿,腥腐者入肾,味辛者能祛风止痛,味甜者补气益损。尝药知其性,但凡麻辣口舌伤人之药,只在手背涂抹,或用舌尖品尝,万万不可入喉咽下。
王安泉速写
学者王安泉
王安泉,学者,画家,编审。著作《中国太白山》《子午湖》《踏歌三河》《尚善》《周至风华》《黑河》《太白山速写集》等主编《周至县志》《西安经开区志》《西安经开区简志》《西安都城隍庙志》《西安金融志》《高陵县志》《山西省运城市道教志》《太白风华》《百年乡友》《楼观台志》《中国刺绣史》等,主编报刊《西北金融》《丝路物流》《陕西书画报》《陕西百名书画家丛书》等,副主编刊物《都市检察》《西安律师》等。
速写万余幅,创作画千余幅,国画《圣地重光》获得陕西美协和延安精神研究会一等奖。山水获得全国引汉济渭杯特邀奖,七省市央行书画展特邀奖,省国资委国画特邀奖等。为书籍报刊插图千余幅。在西安举办画展三次,出版画册两部,省级报刊发表散文一百六十余篇,书法获得全国企业杯、土地杯大赛二等奖两次。
为全国联国学书画院院长,陕西美协会员,陕西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陕西山水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老龄委社会学家,陕西物流协会、西北大学海外学院、人行西安分行文联、《陕西咨询》顾问,前陕西发改委特色小镇专家组组长,西安财经大学特聘教授,商洛学院教授等。陕西登山协会常务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