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茶路与汾州商帮 || 茶道轶事(连载五)

发布时间:2025-05-24 15:19  浏览量:1

资讯来自;微汾阳 (王希良 宋志强)

这是来自汾酒老东家汾阳南垣寨上的故事。

与清初皇赐晋商八大家一样,王家是以晋商在恰克图、库仑经营中起家的。汾商起于明代中后期,兴盛于清代。汾州帮成为晋商的一支劲旅。南垣寨王家先祖世居汾州府汾阳县张堡丰里四甲。始祖王大代经过几十年打拼,千里茶道留下他的足迹,口外经历成就了他的伟业。始祖王大代随晋商大潮来到恰克图,经营茶道,到乾隆年间,王家的资产已经形成相当规模,成为当地望族。

康熙年间,王氏先祖王大代随着晋商大潮,远涉张家口外谋生,行至张家口需张罗驮道行装,却没有了盘缠。举目无亲,无可奈何,想起当日离妻别母走上经商之路,历尽千辛万苦,筚路蓝缕,家作布鞋也磨烂几双,尚没有着落,不由起了回头之意。但想到在家之日,守着贫脊的山寨,日出而作,日落而歇,一家老小终年不得温饱,常言出路出路,不走出去,何以寻得生存之路?月夜的张家口一片萧瑟,古城荒野,令人心寒。

突然,月地里眼前一亮,脚下一物映入眼帘,随手捡起,是块红线穿着的玉珮,手掌大小,羊脂白玉,呈灰黑“当”字如镶嵌般雕刻在中央。握在手里,四目张望,月光如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想是再也找不到失主了。便回到住处,借月色把玩。当者,当时、担当、当然......王大代自小熟读《四书》《五经》,由此眼前一亮,觉得创业之难,没有担当则一事无成,咬牙坚持下去,才是当时当地的唯一选择。

于是,第二天,他便相跟上乡人,怀揣宝玉踏上去库仑和恰克图的征程。老人受了多少苦,他从不对后人讲起,他说,那是一个人为家国应有的担当。并深感那块镶着当字的宝玉给了他莫大的益处。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从此,他的商号每增一处,必以当和益作为堂名。随着事业的发达,到乾隆年间,远至内外蒙古和京畿一带,近当汾阳城里,当字号和益字号商店已经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晋商精神的寄托。一代代传下来,“当”“益”也成了王家后人经商的字号来源。王家在各地分号均取自于已有的“当”“益”字铺名。

王家经营“当”字号商铺27家,以及其他商号共计34家。分号遍布全国各地,行业涉及银号、当铺、丝绸、茶叶、皮革、布匹、木器家具、酒水油粮及其它杂货。后人形容商业范围号称白山黑水、天广江浙,意思就是围绕长白山黑龙江北通俄罗斯、涵盖黑龙江沿江一带,西至天山南北、南达江浙闽两广等地。

另一则故事也是老五门里的事。说的是老三王元臣驼队拉回银子被拒之门外的事。

南垣寨王家王家在王大代手上发迹后王大代生五子:长子王元臣,次子王享臣,三子王利臣,四子王祥臣,五子王福臣。当年为五子分家时,均已成家立业,各自拥有自己的商号和田地,后人称老五门。老门里五个儿子齐全时已是四世同堂,由老大王福臣掌管家务,其他兄弟各操其业。老五门是清干年间在汾阳出了名,相对而言光绪年间又有“新三门”青出于蓝,是老四门的后人,那就是义泉泳汾酒的老东家王燮、王森、王沄了。由于王家在口外赚了钱,他们才可能在汾阳杏花村兴起义泉泳酒业,而纵观酒都早期的酒业,大都与口外经商有关,也可以说,茶业助长了商界百业的兴旺。

且说五门里最富有的应当是三门的王利臣。说起三门的富,家族里还有一个故事。据说,老三不务正业好赌搏,那时是四世同堂,老大当家。老三年年输钱,人家就要账来了,老大王元臣就说,以后,凡是老三的账我们家一概不管了。老三输了钱也输了脸,所以,他就一口气跑到河北平谷县,先是去了河北平谷县杨各庄,沿村串街,挑担卖小面货,摇拨郞鼓。有一年大年下,有了些积蓄,恶习未改,就又窜到了赌博场,那里面丢骰子赌输赢,那快呀,一会儿就定输赢。

他想赌,就赌了,那天运气好,一会儿就赢了一大搂制钱。最后,一个老财赌输的红了眼,就吩咐下人在斗底下放了十几个元宝,说,姓王的,就是一宝,你赢了,就拿走,他想整垮老三。老三他不知道底头有银子,认为现在赢的钱输也够了,就丢。结果六个骰子,在大碗里一丢就转起来,眼瞅着一个个都是六,一会儿就有五个六了,最后一个还在大碗边上转,他大喊一声六,果然落地又是六,绝杀,对方就不能翻手了。一看底头是元宝,反倒惊出一身冷汗。

回去后,以“益茂号”为堂名,做起了买卖,一做就做到恰克图、库仑。以茶道为业,从此,专心做买卖,再不赌了,也就发了起来。祖上传下来说骆驼拉回银子老人不让进村又拉回去,可能含有族人用不着也不愿沾他银子里的赌味的意思。由于时代动荡,老三门王利臣一家在河北与汾阳失去联系。老五门有两门的后人因经商落足京都十三县。由此也可看出,汾商对于厚德载物,诚信经商,仁义取利,德艺双馨的标准。

原临县政协副主席李锦章,祖上全是商人,其祖父李德成是清朝同治年间汾阳茶行小有名气的富商。其三伯父也是茶商,从福建、云南等地贩茶,一直远销到张家口、库仑、恰克图,他在河南开茶庄,成为南北茶道转运站。他父亲在口外经商也经历过很多事情。但最危险的是1916年发生在库仑以南的那一次。当时辛亥革命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国内外社会动荡不安,库仑一带兵荒马乱。

这年春夏之季,他父随驮队从库仑出发南下张家口。茫茫沙海广漠莫测,大约走出几十公里,突然远处沙尘飞扬,人喊马叫,一股劫匪,尾随而来,包围圈紧紧收缩。一个彪形大汉半露眼睛半遮面,举着马刀,叽里呱啦不知在喊什么。几个保镖用蒙语和他们交涉,他们也不搭理,只听见有个劫匪用俄语说“下马!交械!”,保镖们深知寡不敌众,但重任在肩,一个个横刀跃马,毫不示弱。眼看着刀光剑影、血染沙场,一场恶战就要开始。正在危急之时,远处又飞出一列马队,挎枪举刀,飞奔而来。驮队又是一阵混乱,分明是劫匪的二梯队包抄过来了。大家的心都凉了,心想,驮队彻底完蛋了。

他父亲却喜出望外高声喊道:“咱们的援兵到了!我们有救了!”话音刚落,劫匪头目一声口哨,劫匪便望风而逃。原来这支骑兵有备而来。当劫匪一出现,他父便如约将预先藏好的信鸽放飞。当时库仑银行行长是汾阳百户营刘家的刘丕绪先生,与其父是世交,收到求救信后,就请求库仑的地方武装立刻赶来救援。一场虚惊化险为夷。大家称赞他父亲深谋远虑,称其“笔尖儿横扫五千军”。

万里茶路故事多,但那已经不是本篇的内容了,且打住。(王希良 宋志强)

未完待续。

“微汾阳”是汾阳市对外交流服务中心(原汾阳市新闻办)倾力打造的微信公众平台!为您介绍汾阳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汾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汾阳的历史、文化等情况。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