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觉得中国科技弱,因为全世界除了中国只有1个国家:“外国”

发布时间:2025-09-24 15:53  浏览量:1

说起科技这事,总有人觉得中国还差得远,动不动就拿美国、日本、德国这些国家一个个挑刺。说芯片不行,汽车不行,软件也不行。听起来挺有道理,但仔细一想,这不就是把所有发达国家捏一块儿,合成个叫“外国”的超级对手吗?结果呢,中国在好多指标上已经不是垫底的了,甚至领跑的部分领域。

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舍夫,1964年提出个文明等级的尺度,用能量利用量来分级。一型文明能驾驭整个行星的能量,大概10的16次方瓦特;二型玩转一颗恒星,10的26次方;三型直接搞定银河系,10的36次方。人类呢?现在才0.7,连一型门槛都够不着。这尺度听着科幻,其实点明了科技的核心:能量和输出能力。低级遇高级,基本没戏。放到国家层面也差不多,科技实力不是光看热闹,得看硬指标。以前老说中国科技弱,那是因为存量小,底子薄。但现在数据摆这儿,增量猛得像坐火箭。

拿最近的全球创新指数来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9月16日刚发的2025版报告,中国排名直接跳到第十,头一回挤进前十。瑞士、瑞典、美国、韩国、新加坡在前头,中国在中高收入国家里稳稳第一。创新产出这块,中国排第五,比去年升了两名;创新投入排十九,升了四位。啥叫产出?就是专利、商标这些实打实的成果。中国有24个百强创新集群上榜,数量全球第一,第三年蝉联。深圳-香港-广州集群直接冲到全球头把交椅,北京第四,上海-苏州第六。这些集群不是白叫的,专利申请量、科研论文、科技公司扎堆,全是硬货。

再看自然指数,英国自然出版集团6月11日出的2025研究领袖榜,中国机构简直碾压。全球前十里八个是中国家的,中科院稳坐第一,去年数据中国份额超美国四倍多,今年继续拉大差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三,浙江大学也进前排。大学榜上,吉林大学从去年42名窜到19名,江苏大学123名,升了59位。47所中国大学上榜,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自然指数算的是68本一流期刊的论文,领域从物理到生物,天文化学全覆盖。计数方式严着呢,有简单计数、分数分担,还有加权调整天文权重。结果呢?中国论文输出量和质量双双爆表。

专利这块,中国更不用多说。连续多年发明专利申请全球第一,2025年还是稳稳的。WIPO报告里,中国知识产出多项世界领先,专利申请量占全球大头。企业层面,2024年524家中国大陆企业进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占比26.2%,比2020年多4.8个百分点。企业研发投入占全国77%以上,这意味着啥?钱砸进去了,成果就出来了。华为、宁德时代这些,在《财富》中国科技50强里霸榜,全球供应链里咬得死死的。别光看申请量,授权率和国际布局也跟上。深圳一个城市,专利集群就够其他国家喝一壶。

高被引科学家这指标,更能看出底蕴。爱思唯尔3月25日发的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榜,6388人上榜,覆盖547所高校和机构,83个一级学科。390多所高校有份儿,深圳高校像南科大68人、深大42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6人。Scilit9月8日的榜单,中国1364位高被引学者,全球第二,青年学者70位占28%,两年第一。Clarivate去年11月的全球高被引,中国内地1405人次,占比20.4%,美国2507人次第一,但中国增速最猛。

研发投入呢?中国“十四五”期强度到2.68%,快赶上OECD平均2.73%。2024年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第十,从2020年的14名升上来。高技术企业超50万家,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国际期刊论文和专利申请连续五年全球第一。这不是堆数字,是实打实的积累。企业主导创新,政府搭台,高校出人才,三驾马车齐发力。比起美国,中国存量是差了点,但增量是别人几倍。俄罗斯啥的,还在吃老本,印度追得急但底子薄。日本德国,高端强但总量小。

为啥还有人觉得中国科技弱?说白了,视角问题。总盯着短板:芯片卡脖子,汽车品牌弱,软件生态差。行,这些是事实,但你得整体看。发达国家加起来才叫“外国”,可“外国”也不是铁板一块。美国芯片牛,但液晶显示让日韩抢了风头,现在中国又在挤他们。德国汽车顶尖,可互联网产业几乎空白。日本电子强,经济却卡壳。韩国显示屏领跑,但总量比中国小多了。中国呢?全领域发力,互联网第一,5G基站全球过半,电动车销量世界冠军,量子通信实验室领先。批评中国时,往往默认它该在每个领域都第一,这标准高得离谱。

其实,误解多半来自媒体和刻板印象。西方报道总爱放大中国问题,忽略成就。国内有些人呢,受影响也跟着唱衰。结果,存量忽略,增量不看。俄罗斯以前牛,现在科研产出排18,瘦死的骆驼真比不了马。中国从后起直追,2012年自然指数还落后,现在超车。增长率上,中国逆势上,美国降,日本更惨。专利从跟跑到领跑,企业海外并购到处开花。科技不是零和游戏,但实力对比是硬道理。中国体量大,潜力足,未来几年,AI、量子、生物这些,估计又要出新惊喜。

基础研究推应用,应用落地工业,工业渗入日常。全链条,中国正补齐。以前基础弱,现在论文引用率全球前茅。应用上,专利转化率升。工业呢,高新区遍地开花。日常里,智能手机、电商、高铁,这些谁不说牛?当然,短板得补,芯片、操作系统不能总靠进口。

从卡尔达舍夫尺度看,人类整体才0.7,中国贡献越来越大。飞出地球、移民宇宙,这大业中国得带头。说实话,看到这些数据,我挺振奋的。不是盲目乐观,是基于事实。科技路长,稳扎稳打,中国这艘船,速度越来越快。谁弱?弱的是那些停步不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