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管理成压垮孩子最后一根稻草?中职班主任如何唤醒摆烂少年?
发布时间:2025-09-24 11:49 浏览量:2
【中职班主任问诊台】
老师好, 最近遇到一个中职学生问题:
1.中职二年级汽修学生,父母长期在海南,小孩自行在广东上学居住
2.近期因为学生手机管理较严,每周仅周三发一次手机,该生呈现摆烂状态
如周日晚上不到校自习、周一早上不升旗、周内不出早操、不喜欢数学课逃课......今天更是发生连续四节课逃课在宿舍睡觉。
每次事件均和家长沟通无果,本次也是,小孩也明确表示不爱学,但是又不退学
【老班有方】
老师您好,我能感受到你作为班主任的焦虑与无助。面对这个父母远在海南、独自在广东求学的中职二年级汽修学生,你不仅需要处理他频繁逃课、摆烂的问题,还要应对与家长沟通无果的挫折感。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个学生的情况:
父母长期异地,缺乏家庭日常监督与情感支持手机被严格管理,这可能切断了他主要的社交连接和娱乐方式处于青春期,自主意识增强但自控能力尚未完全发展对数学等文化课缺乏兴趣,可能基础薄弱导致学习困难明确表示不爱学习但不退学,说明学校仍是他重要的容身之所这个学生的问题核心在于:缺乏家庭有效监管导致自我放弃,而严格的手机管理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引发了他全面的“摆烂”行为。
不再聚焦于他的“问题行为”,而是全力寻找并放大他任何微小的“积极行为”,通过真诚的肯定、价值的重塑和关系的重建,将他从“摆烂”的恶性循环拉入“被认可”的良性循环。
与其等待他出现积极行为,不如主动进入他的“优势领域”创造契机。
“非正式”的专业求教:做法:拿一个简单的汽车零件(如空气滤清器、火花塞),在课间或自习时间私下找他。用请教的口吻说:“XX,我这有点搞不明白,听说你对这个在行,能帮我看看/给我讲讲吗?”
目的:瞬间转换身份,你不再是批评他的老师,而是向他求教的“学生”。这能极大地满足其自尊心和专业优越感,是破冰的最佳方式。
赋予“专家”身份:做法:在接下来的汽修实训课上,提前与专业课老师沟通好,安排他做一个“小助手”或“示范员”(即使他一开始不愿意,也要真诚邀请),并当众肯定他的操作:“这个步骤大家看XX的操作,非常规范。”
捕捉场景可能捕捉的积极细节落地性强的表扬话术(私下一对一说)日常生活今天升旗站了1分钟才离开“今天升旗我看到你出现了,虽然就站了一小会儿,但说明你心里还是想着这个事的,谢谢你能来。”专业课实训课上帮同学递了个工具“我刚才看到你帮同桌拿工具了,你这个团队意识很强,以后在车间工作这就是非常宝贵的品质。”宿舍内务鞋子摆得比平时整齐“我今天路过宿舍,发现你的球鞋放得挺整齐。一个人生活,这些细节能做好,说明你很能照顾自己。”沟通态度跟你对话时语气缓和了一些“谢谢你刚才愿意跟我聊这么多。跟你聊天我很受启发,尤其是你对XX(某款车)的了解,真挺厉害的。”当他开始愿意和你沟通时,将他的积极行为与权益挂钩,共同商定一份公平的契约。
1.共同起草:拿出一张纸,画一个表格。和他一起商量:
“你的责任”栏:由你提出最基本要求(如:保证实训课全勤、周日晚上返校)。
“我的权益”栏:由他提出最渴望的奖励(如:增加手机使用时间、自由活动时间)。允许他讨价还价,这是建立平等尊重关系的关键。
2.样例契约:
3.正式签署:双方签字,甚至可按手印,仪式感拉满。表明这是一份君子协议,而不是老师单方面的命令。
关系大于管理:对于父母缺位的他,您的信任和肯定是他世界里唯一的光。您的角色远不止是班主任,更是暂时的“监护人”和“人生导师”。先建立信任关系,所有的管理措施才能生效。进步优于完美:不要期望他明天就变成优等生。只要他今天比昨天多上了一节课,就是巨大的胜利,就要及时肯定。需求引导行为:找到他内心最深层次的需求(被关注、被认可、与家人联系),并让你的教育措施与这些需求挂钩。耐心是关键、过程重于结果:这类问题的形成非一日之寒,化解也非一日之功。转化过程必然反复。今天好了,明天可能又塌了。请保持耐心,将他每次“回摆”的幅度和时长与上一次进行对比,只要总体在向好,就是巨大成功。请务必保持耐心,持续给予关注。你要明确,这种情况对任何老师都是巨大的挑战。请记住,有时候教育不是要把一棵歪掉的树强行掰直,而是为它提供一个不至于继续歪斜下去的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