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的“内蒙古解法”:守护北疆耕耘 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9-23 16:01  浏览量:2

本网讯: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内蒙古拥有1.49亿亩天然草场,牛羊肉、牛奶、羊绒产量稳居全国首位,400万亩马铃薯田铸就“中国薯都”,14.76万峰骆驼勾勒“中国骆驼之乡”风貌,2亿亩森林构筑起坚实的北疆生态屏障。然而,这片沃土常年受干旱、风沙、冰雹等自然风险侵袭,传统农业保险因定损难、赔付慢、覆盖窄等问题,难以满足多样化生产需求。在此背景下,人保财险内蒙古分公司深耕本土实际,以产品创新适配特色产业、科技赋能重构服务流程、政策协同织密保障网络,更创新探索“保险+期货”模式对冲市场风险,交出了一份守护北疆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内蒙古解法”。

从“保基本”到“保全链”,适配每一寸土地的需求
草原牛羊惧旱灾、农田马铃薯怕跌价、沙漠骆驼忧饲草涨价、森林林木防火灾——北疆农业的“个性化焦虑”,正被人保财险内蒙古分公司的创新险种逐一化解,推动保险保障从“保基本”向“保全链”升级。

在锡林郭勒盟草原,全国首个畜牧业天气指数保险成功落地,助力内蒙古实现从惠农向惠牧、从传统农险向草原畜牧业保险的结构性转型。与依赖现场查勘的传统保险不同,该保险以气象站数据为核心依据,当降雨量低于阈值或温度突破临界值时,系统自动触发赔付机制。自2015年首单生效以来,已为368万只肉羊提供6.76亿元风险保障;2023年阿巴嘎旗遭遇旱灾时,当地牧民48小时内便收到112.5万元赔款,让“看天吃饭”的牧民有了“靠数理赔”的底气。

针对特色产业,保险保障进一步延伸至全链条。在阿拉善盟,全国首单驼奶收入损失保险不仅覆盖自然灾害导致的母驼驼羔死亡风险,更将市场波动引发的驼奶滞销、饲草涨价纳入保障范围,累计为3.18万峰奶驼提供6.37亿元风险兜底。2024年,该盟达来呼布镇养殖户的400峰骆驼参保后,仅按200元/峰缴纳保费,便获得每峰2万元风险保障,为“驼奶变金奶”的产业梦想筑牢根基。同年,人保财险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分公司在阿巴嘎旗落地地方财政补贴性马奶产品价格保险,为当地原马奶及瓶装马奶提供400万元保障;鄂尔多斯乌审旗推出全国首单马匹类种质资源保护保险,为乌审马种马养殖场注入50万元保障,填补马匹种质资源保险行业空白,助力国家种业振兴战略落地;托克托县生鲜乳价格保险为1800万元风险提供保障,在牛奶收购价波动时及时补损,稳住了“中国乳都”的奶源基地。

种植业领域的创新险种更显“靶向发力”特质。马铃薯目标价格保险自2015年以来,为9832亩马铃薯提供2070万元保障,当市场价低于目标价时自动启动赔付,有效破解“薯贱伤农”难题。2024年,人保财险内蒙古分公司在产粮大县持续推进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的同时,在非产粮大县落地实施该保险,全年为全区1145万亩主粮作物提供91.73亿元风险保障;创新推出的三大主粮作物节气气象指数保险,以二十四节气为产品设计逻辑起点,根据不同节气防灾减损成本确定赔偿标准,为玉米、小麦、水稻提供精准保障,推动农业保险从“风险等量管理”向“风险减量管理”转型升级。此外,为稳定巴彦淖尔市“天赋河套”农产品特色产业规模、提振农户种植积极性,该公司2020年推出果蔬价格指数保险,为临河区及乌拉特中旗30户种植企业及农户的8069亩露地西红柿、辣椒和甜瓜提供3228万元价格风险保障。

在做好中央财政补贴保险工作的基础上,人保财险内蒙古分公司深入挖掘地方优势产业,先后在呼和浩特、包头、通辽、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海、阿拉善等地开展了地方财政保费补贴支持的政策性莜麦(藜麦)种植保险、露地蔬菜种植保险、马铃薯种植收入保险、荞麦(莜麦)种植保险、红干椒种植保险、燕麦种植保险、西瓜(蜜瓜)、葡萄种植保险等特色种植业保险,农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保险+期货”:金融创新为农户锁定市场风险

面对农业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人保财险内蒙古分公司联合期货机构创新“保险+期货”模式,将价格风险纳入保障范畴,实现“保险转移风险、期货对冲波动”,为农户收入稳定筑起“防护墙”。
在通辽扎鲁特旗,该公司与银河期货合作推出“收入保险+期货价格附加险+科技服务”组合模式。2019年试点期间,受价格下跌和灾情双重影响,项目为3.81万户农户赔付4957.76万元,赔付金额是传统种植保险的1.98倍,真正实现“产量损失保成本、价格波动保收入”的双重兜底。

在阿拉善右旗,2023年响应政府生猪保供稳价政策,创新落地地方财政补贴性生猪期货价格保险,为当地生猪养殖户提供442万元期货价格风险保障,赔付率达285.16%,有效缓解生猪价格下跌带来的经济压力;2025年进一步升级生猪期货保险条款,推出财政补贴性育肥猪期货综合保险,为当地生猪提供70万元风险保障。

在巴彦淖尔市,玉米“保险+期货”项目将赔付标准提升至每亩1814元,覆盖7792吨玉米、货值1967万元,切实稳定农户收入预期;郑商所支持的甜菜“保险+期货”县域覆盖价格险项目,首次将内蒙古甜菜纳入期货风险管理体系,为糖料种植户提供全周期价格保障。
截至2024年,人保财险内蒙古分公司“保险+期货”项目已累计覆盖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287万亩,家禽生猪97万头只,为近4.63万户农户提供超27亿元风险保障。该模式正从单一价格险向收入险、产量险等综合保障升级,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稳定器”。

“天空地”织网,让保险服务穿透草原与沙漠
内蒙古东西跨度超2400公里,“距离”曾是保险服务的最大阻碍。如今,卫星遥感、无人机、AI识别等技术构建的“天空地”智能网络,让保险服务穿透草原与沙漠,查勘定损效率数倍提升,实现从承保到理赔的“隔空”全流程服务。

“天空”有“千里眼”守护。在呼伦贝尔,卫星遥感技术每年为1.5亿亩森林提供超2000亿元风险保障,通过监测植被覆盖度精准评估火灾、病虫害损失;在通辽,暴雨过后无人机1小时即可完成万亩玉米倒伏区域测绘,损失评估效率较人工提升3倍。2025年盛夏暴雨灾害中,人保财险内蒙古分公司调度10架无人机奔赴灾区,3天内完成86万亩农田查勘,为快速赔付奠定坚实基础。

“地面”有“智慧脑”支撑。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智农保”平台依托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立耕地“电子档案”,农户通过手机即可完成地块指认、在线投保,2024年精准承保面积达23万亩,较2020年增长2.2倍,彻底告别“纸质台账易出错”的历史。赤峰翁牛特旗“耘智保”APP融合AI算法与地理信息,农户在出苗前后两次现场确认地块信息,形成“卫星影像+农户指认”双重校验机制,确保156万亩作物承保数据零误差。这些数字化工具不仅提升服务效率,更从源头杜绝重复投保、虚假理赔等问题。
“指尖”有“快赔键”。养殖险领域的AI牛脸识别技术,已在赤峰、通辽等主产区全面应用:承保时拍摄牛脸、牛角、侧身花纹,30秒生成唯一“生物ID”;理赔时通过模型比对,精准识别是否为承保标的,避免虚假理赔。截至2025年8月,该技术为29.49万头牲畜提供22.12亿元保障,查勘效率提升60%,牧民戏称“牛过脸比人刷脸还靠谱”。此外,线上理赔平台实现“三免”服务(免现场查勘、免气象证明、免发票),万元以下案件“秒批秒付”,2025年暴雨灾害中,锡林郭勒盟车主报案 后20分钟查勘员到场,4小时内完成赔付。
人保财险内蒙古分公司的“解法”,本质上是用保险的“柔性网络”对接农业的“刚性需求”。这份解法里,有科技的温度——无人机掠过的不仅是田垄,更是对每寸土地的守护;有创新的深度——每款险种都贴着“内蒙古标签”,精准对接产业脉搏 ;更有保障的广度——让风险保障穿透草原、沙漠、农田,成为北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未来,这份“内蒙古解法”将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让广袤北疆的每一份耕耘都有稳稳的保障,每一份收获都充满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