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发动机熄火!德国能源、投资双困,7500亿能源订单拖垮复苏
发布时间:2025-09-23 14:18 浏览量:1
说实话,最近德国经济的事儿真是让人看懵了。
德国经济部长卡特琳娜·赖希前不久接受《图片报》采访,直接说本国经济正处于“严重状况”,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俄罗斯新闻社都专门报道了。
要知道德国可是欧洲经济的“发动机”,这台发动机要是出问题,整个欧洲都得跟着操心。
失业问题也跟着冒头,赖希披露现在德国失业人口已经到了300万。
我查了下德国联邦就业局的数据,今年失业率一直没下来,工业领域失业的人占了四成还多,汽车厂、化工厂裁人最厉害。
年轻人找工作更难,15到24岁的失业率都超过10%了。
这就形成个恶性循环,企业不赚钱就裁人,老百姓没工作就不敢花钱,企业卖不出东西就更不赚钱,这不就越陷越深嘛。
德国经济走到这步,能源成本高企绝对是“压垮骆驼的稻草”。
赖希说俄罗斯天然气供应一断,能源价格直接就涨上去了,企业根本扛不住。
这话真没夸张,北溪天然气管道出事后,德国从俄罗斯买的天然气从之前的一半多,降到现在连5%都不到。
无奈之下只能从美国、挪威买液化天然气,成本比之前贵了三四倍。
2024年德国工业光花在能源上的钱,比去年还多了两成多。
有些做化工、钢铁的中小企业,能源成本占了总成本的三成,实在扛不住就只能停产。
说实话,我还挺疑惑的,之前德国为啥非要把核电厂都关了,现在天然气又断了,可再生能源一时半会儿又顶不上,这不就把自己逼到绝境了嘛。
除了能源,人力成本也快把企业压垮了。
赖希说除了工资,雇主还得给员工承担“非常非常高”的额外成本,这话一点不假。
德国雇主得给员工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加起来快占工资的三成了,比欧盟平均水平还高不少。
今年平均工资又涨了5%多,算上额外成本,企业人力成本涨了快7%,但营收才涨1%多点,利润全被挤没了。
难怪有些企业跑到匈牙利、中国去建厂,留在德国不亏才怪。
更长远的问题是投资不足,赖希说这问题会影响未来20年,甚至更久。
2024年德国私人部门投资增速才不到1%,制造业投资还降了1%多,企业都不敢花钱搞设备更新、技术研发。
德国经济研究所做了个调研,六成多企业因为“不知道未来经济会咋样”,要么推迟投资,要么直接取消。
说实话,企业不投资就没法升级技术,以后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这些领域,肯定要被中美落下,时间一长说不定连传统优势产业都保不住。
面对这么多问题,赖希说德国特别需要一个经济复苏计划,但她也坦言改革得花时间,短期内看不到效果。
本来默茨总理今年夏天还说要改善经济,结果到现在他提的“经济复苏法案”还没通过,联邦议院里各党派吵来吵去,反对党说减税会减少财政收入,一直卡着不批。
就算以后批下来了,德国经济顾问委员会说,这些措施最早2026年才能拉动GDP,这远水哪儿救得了近火啊。
更坑的是前不久签的欧美贸易协议。
今年7月27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美国总统特朗普达成协议,几乎所有欧盟对美出口产品都要交15%关税,虽然钢铁和铝的50%关税没包含在内,但也得后续谈判才能争取降低。
作为交换,欧盟得每年从美国买2500亿美元能源产品,直到特朗普任期结束,总共得买7500亿,还得在美国额外投资6000亿。
这笔钱对德国来说可不是小数目,德国对美出口占了自己总出口的8%多,15%的关税会让汽车、机械行业每年多交30多亿欧元。
7500亿能源采购里,德国要承担40%,差不多3000亿;6000亿投资里,德国企业占了35%,又是2100亿。
这么算下来,德国一共要拿出5100亿,这些钱本来能用来搞国内新能源基建、帮企业研发,现在全被抽去美国了,这不就是雪上加霜嘛。
其实看看其他欧洲国家,法国投了800亿欧元搞“工业振兴计划”,补贴半导体、新能源汽车,2024年GDP预计还能涨0.5%;意大利降低了企业社保缴费比例,私人投资增速比德国高。
但德国的情况不一样,它太依赖进口能源,又太执着于传统制造业,高福利还导致成本降不下来,想抄法意的作业都抄不了,只能自己慢慢熬。
毫无疑问,德国现在的经济困境是多重问题凑一块儿了,增长停滞、连续衰退,再加上能源、成本、投资的问题,还有欧美协议抽走资金,短期想好转很难。
赖希的表态能看出政府知道问题有多严重,但想解决可没那么容易。
德国经济要是一直缓不过来,整个欧元区稳定、欧洲经济格局都会受影响。
以后德国能不能走出困境,就得看它能不能快点解决能源问题,能不能让企业愿意投资,还得别再签这种“吃亏”的国际协议。
说实话,我还挺好奇接下来德国会怎么应对的,毕竟这可是欧洲经济的“老大哥”,它的走向不仅关乎自己,更关乎整个欧洲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