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是美国间谍,潜伏中国数年,最终栽在宋丹丹前公公手中

发布时间:2025-09-22 17:40  浏览量:1

​李克原名Allyn Rickett,出生于1920年代的美国华盛顿,家里条件一般,但他聪明,早早进了大学,二战时在海军情报部门干过日语翻译,那时候就学会了怎么套取信息。李又安跟李克是大学同学,后来结婚,她也跟着学了些情报技巧。

1948年10月,这对新婚夫妇拿着富布赖特基金的资助,坐船从美国跑到中国,名义上是学中文,实际是美国海军情报局派来执行任务的。他们先在燕京大学落脚,不久转到清华,成了外文系的英语讲师,薪水比本地老师高出好几倍。

这俩人英语流利,上课风趣,很快就跟师生混熟了,目标是挖中国知识分子的墙脚,收集政治、经济和社会情报,顺便发展亲美势力。

英若诚满族贵族出身,祖上是清朝皇亲,爷爷创办过大公报,家里文化底子厚实。父母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从小教他家国情怀。抗日时期,他的姑姑英茵冒险干情报工作,为地下党搜集日伪消息,那种家族责任感深深影响了他。

1946年,英若诚考进清华外文系,英语水平高,爱参加文化活动,跟外国人打交道经验丰富。1950年时,他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学生,但敏锐度超出常人。

后来他毕业进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当演员、导演、翻译家,还当过文化部副部长,儿子英达继承了艺术路子,当导演,宋丹丹是英达的前妻,所以英若诚就是她的前公公。

但在清华那几年,他的人生轨迹因为李克夫妇的事拐了个弯,成了国家安全的一份子。

李克夫妇一到中国,就开始他们的情报活动。

新中国成立前后,他们在清华园里上课时,总爱讲美国的好处,课堂外办沙龙,邀请师生聊国际话题,实际在试探和拉拢人。

英若诚起初也被卷进去,因为他英语好,跟这对夫妇关系近些。李克夫妇利用教师身份,接触清华师生,搜集社会动态和军事情报,还试图发展线人。

他们的手法不算高明,但当时环境复杂,很多人没察觉。

国家安全部门早有怀疑,1950年秋天,找上英若诚,让他帮忙监视,收集证据。英若诚答应了,从此留意他们的举动,记录下可疑行为,比如他们跟身份不明的人接触,话题涉及敏感领域。

英若诚逐步接近李克夫妇,装作对美国感兴趣,赢得信任。李克夫妇上钩了,开始跟他私下聊更多,透露些情报传递的线索。英若诚把这些一点点汇报给安全部门,几个月下来,证据积累起来,包括他们的通信记录和访客名单。

1951年7月,安全部门觉得时机成熟,出动抓捕李克夫妇,当场搜出相关物品。

这对夫妇起初否认一切,声称自己只是学者,但面对铁证,只能招供。

李克承认受海军指派,来华从事间谍活动,李又安也跟着交代了他们的任务:窃取情报,发展亲美势力,削弱中国内部凝聚。

抓捕后,李克夫妇被判刑,李克六年,李又安四年半,但他们在狱中接受劳动改造,表现尚可,观念有所转变。

狱里他们接触中国普通人,听狱友讲国家发展,慢慢反思自己的行为。

1955年,两人提前释放,被驱逐出境,回美国后没大肆宣传什么迫害,反而低调生活。

1957年,他们合写了一本书,叫《两个美国间谍的自述》,原英文名《Prisoners of Liberation》,里面记录了在华经历,包括被捕和狱中生活。

他们在书里承认了间谍事实,但也提到中国人的坚韧和真诚,让他们对中美关系有了新看法。

英若诚1957年参演《骆驼祥子》,后来在《茶馆》里演刘麻子,那角色到现在还让人印象深刻。1982年电影版《茶馆》,他又出演,演技稳扎稳打。

1986年当上文化部副部长,管文艺工作,1990年离任后,继续演戏,比如《围城》里的角色。

2003年12月27日,他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享年74岁。

他的家族故事也带点传奇,姑姑英茵的抗日情报功绩,儿子英达后来在美国出事,2017年因涉嫌洗钱被捕,分50次存钱避税,但那是后话了。

李克夫妇回国后,生活平淡,李克后来在大学教书,李又安也从事教育相关工作。

他们七十年代还访华,跟老熟人见面,握手言和。

两名清华教授,竟然是美国海军派来的间谍,被捕入狱结局如何? 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