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君的囚徒生涯 土炕上又添十四口!后人如今藏身何处?

发布时间:2025-09-16 20:01  浏览量:1

“徽宗被俘后竟又添十四口”,这题目听着就跟编的似的,一下就把人的好奇心跟同情心都给勾起来了,很多人估摸着第一反应就是,在金国大牢里,他上哪找的嫔妃,孩子的妈都是谁,这些龙子龙孙最后又都去了什么地方,这事儿的答案,其实就藏在宋金两国那些故纸堆的犄角旮旯里,比说书的讲的还热闹。

公元1127年四月初六,汴梁城外的青城,金兵把赵佶跟他大儿子钦宗一块儿给塞进了牛车里,史书写到这儿,那字里行间都是血,说皇帝“蓬头垢面,以帛缚臂”,那些后妃们“步行泥中,乳湩流地”,看着是脸面丢尽了,可实际上金国对这个“道君皇帝”还留着一手,他得当个“活招牌”去劝降河北那些还没投降的州郡

所以不能让他死,更不能让他断了香火。赵佶就这么一路被押到了韩州,也就是今天的辽宁昌图,给了他十五顷地,十来头牛,“筑室居之,环以墙垣”,名义上还是个“昏德侯”,说白了就是个高级囚犯,身边跟着的,是靖康之难那会儿一块儿被抓来的三百多个宫里人。

这些所谓的“宫眷”,也不全是姓赵的娘娘,金人把皇后、贵妃、公主、郡主、宗室女、普通良家女分成六个等级,按军功大小往下分,赵佶身边能留下的,就剩下“王贵妃、韦贤妃、乔才人、韩才人”四个人,其他的像郑皇后、朱皇后都被押到上京会宁府,再赏给金国的皇亲国戚了,就在韩州这土墙围起来的院子里

赵佶跟这四个旧相识,又过上了另一种日子,没有皇家园林,只有篱笆圈出来的菜园子,没有龙涎香,烧的是牛粪蛋子,夜里,北风卷着沙子,吹得羊皮帐篷呼呼响,王贵妃把一件破了的貂皮大衣撕开当襁褓,就在那土炕上,徽宗的第三十三个儿子赵柱出生了,这是他当俘虏以后生的第一个孩子,生在1128年正月,离亡国才九个月。

打这以后九年,赵佶就像个老了但劲头不减的机器,又生了十三个孩子,金国那边的档案《北狩行录》就冷冰冰地记了一句,“昏德侯妻妾四人,共生男女十四”,这短短一句话,藏了太多说不出的苦,韦贤妃1130年生赵檀的时候,都四十二了,年纪一大把还生孩子,两天都生不下来,接生婆还是从五国城附近抓来的女真巫医,用鹿角勺子盛着热水烫肚脐,才把娘俩命救回来

乔才人更倒霉,1132年生女儿,因为缺柴火,土炕冰凉,孩子一下地就没了,她自己也大出血没救回来,埋的地方连个碑都没有,就插了根柳树枝当记号,徽宗用指甲在柳树干上刻了个“乔”字,三年后,那字叫牛羊给啃没了。

妈是谁,命就不一样,这话说得一点不假,王贵妃生的三个儿子,被金熙宗点名留下来当“人质”,从小就学女真话,骑马射箭,韩才人生的两个儿子倒因为妈“出身低”,被分到“浣衣院”,其实就是官家的奴隶,天天舂米、剪羊毛,跟那些被抓来的宋朝老百姓没两样

最惨的是1134年生的赵桐,生母地位太低,五岁就被金国宗室完颜宗弼收去做“驱口”,也就是家里的奴隶,大一点就派去放骆驼,一辈子都没能姓赵,史书上就管他叫“赵小乙”,哪年死的谁也不知道。

女儿的命就更像水里的浮萍了,1131年,金国搞了第一次“赐婚”,把徽宗被俘后生的四个公主,指给那些战功大的百夫长当老婆,其中有个叫赵金姑的,她妈是韦贤妃,才十三岁,就嫁给了一个快五十岁的完颜阿鲁补,出嫁那天,金人按他们的规矩,用青牛白马当聘礼,赵金姑不肯下跪,被人强按着头往地上磕,额头上磕出的伤疤到老都还在

她后来生了两个儿子,都姓完颜,金世宗上台后,为了显示“南北一家亲”,赐她姓“颜盏”,就是“融合”的意思,宋朝人有本笔记叫《窃愤录》,里头说,赵金姑老了以后跟着丈夫到开封驻防,还偷偷跑到徽宗被关的“安远楼”外头,隔着河磕头,楼里的老爹已经听不出她的声音了。

1141年绍兴和议之后,南宋的使者头一回到北方接灵柩,结果只带回了徽宗和郑皇后的棺材,对那些还活着的十四个在北方生的孩子,宋高宗赵构一个字都没提,他怕这些“北方的种”回来,会动摇他自己屁股底下的龙椅,就这么着,赵佶的十四个孩子,终身未能踏过淮河,到了1150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准备南侵,为了防止后院起火,一次性就把十几个“宋室北种”远远地打发到上京更北边的地方,好听点叫“屯戍”,其实就是流放

他们在混同江,也就是今天的松花江边上搭草棚子住,跟契丹人、奚人混居在一起,娶胡人老婆,生胡人娃,慢慢地连汴梁话都不会说了,到了1189年,金章宗修《辽宋实录》的时候,史官已经分不清他们到底是姓“赵”还是姓“完颜”,只能在传记最后含含糊糊地写一句“皆亡其系”。

今天在辽宁铁岭开原的八宝镇,还有一个村子叫“赵家窝棚”,村里人大多姓赵,皮肤白,眼窝有点深,老人们说祖上是“坐龙椅的”,却拿不出家谱来,考古队曾经在附近的辽金遗址里挖出来一面铜镜,背面刻着“瘦金体”的残字“棣华”,这正是徽宗当年赐给王贵妃的堂号,铜镜被泥土裹着,镜面的裂缝里还嵌着几根褐色的纤维,像极了被撕碎的襁褓布料,那些消失在松花江风里的哭声,总算用这种方式,轻轻地,叩了一下故乡的门。

参考文献

1. 《宋史·宗室传》卷二四六,中华书局,1977年。

2. 金·佚名:《北狩行录》,载《四库全书存目》史部。

3. 宋·佚名:《窃愤录》,光绪刻本,上海图书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