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录比 3572:1的乡镇编,上岸真能逃开就业焦虑?说句掏心窝的话

发布时间:2025-09-20 22:06  浏览量:1

昨天后台收到一位湖北黄冈网友的私信:我 28 岁,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届生,现在在城中村租了一间 600 块的房子备考乡镇编,报录比都到 3572:1 了。每天刷题到凌晨一两点,看着墙上的倒计时就急得不行,您说要是真考上了,是不是就能彻底躲开就业焦虑了?

盯着这条私信,我愣了好一会儿。倒不是觉得这问题奇怪,而是太耳熟了。十年前我刚毕业那会,也在出租屋里想着同一个问题发呆,那时候老家亲戚劝我考编的话,跟这位网友期待的几乎一模一样。

但今天我不想说空话,就用一个同样来自农村,普通本科毕业的过来人身份说句掏心窝的实在话:乡镇编确实能让你不用再为下个月的房租发愁,不用怕简历石沉大海,能解决你目前的生存困境,但要说能彻底解决就业焦虑的话,一个字:难,两个字:很难。尤其当你把所有希望都攥在 “考编” 这一根稻草上时,那些没说出口的焦虑,反而可能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咱不否认,现在基层编制确实有盼头。黄冈去年专门发了文,乡镇公务员的收入比县城同职级的能高个一成到两成,每个月还有一千多的岗位补贴,甚至特意拨了上千万的乡村干部关爱资金 。这些政策都是真金白银,对咱们这些寒门学子来说,能有份稳当收入,先把日子撑起来,这是实打实的好处。

可政策再好,也得落地到具体的活儿上啊。我老家隔壁村的堂哥,三年前考上乡镇事业编的时候,家里还请客,摆了几桌酒,请了一大堆亲戚上门庆祝。可现在每次回家过年碰到他,要么是刚从村里忙完回来,要么就是手机响个不停。他也总跟我吐槽:上面部门多,条条线都往下压活儿,最后都得咱乡镇来扛,哪有什么朝九晚五?周末加班、晚上开会都成家常便饭了。

堂哥还跟我讲过一件小事:他负责的片区有个独居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交医保。他骑着那辆旧电动车跑了三趟。第一次去老人赶集没在家,第二次忘带身份证复印件,第三次总算帮老人在手机上点完提交,回来还得对着电脑整理台账、填系统,忙到后半夜才吃晚饭。你想想,要是考上之后,每天面对的都是这些琐碎又耗精力的事,自己家的事反而没有一点时间和精力去管?

以前大家总觉得,进了体制内,就等于有了 “铁饭碗”,只要你自己不辞职,不犯错误,就能干一辈子。可现在不一样了,事业单位也在改革,有些经营性的单位都要转成企业。说句更扎心的,基层的晋升路,除非你有关系,或者你真的适合吃职场这碗饭,会来事,不然想升上去,基本上概率很低。

我大学同学小张,当年考上苏北某乡镇公务员的时候,在家门口拉横幅,村里人看到都来道喜,说:张家娃有出息了。可去年同学聚会,他喝着酒叹口气说:现在最怕别人问啥时候调去县城?跟我一批进去的五个兄弟,三年了,就一个通过遴选走了,我们剩下的几个,连职级都没动过。 你说,过这种一眼看得到头的日子,时间长了,不也慌吗?

还有个事儿大家可能也没留意, 在体制内待久了,有些技能会慢慢生疏,可能你刚进去的时候,在学校学的,包括工作之后学的一些技能都听熟练,但时间一长,随着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越来越单一,这些原本掌握的技能都会忘得一干二净,因为体制内工作基本用不到。我认识一位在乡镇做文书的大姐,干了八年档案整理,天天跟纸质材料打交道。去年单位办公系统升级,要上新的数字化系统,大姐急得直掉眼泪, 因为她连基本的 Excel 函数都不会,只能戴着老花镜,对着电脑屏幕一点点记笔记,因为工作效率上不去,只能天天熬夜加班到十一二点。

这也让我想起自己刚毕业的时候,没考上编,去企业做行政。那会我特意跟着老员工学公文写作,跟着活动策划组打杂,连怎么写宣传稿,怎么协调场地都学。现在回头看,还好当年没白下功夫,后来转行做新媒体运营的时候,全用上了。所以真正靠得住的从来不是某个岗位,而是你自己手里有啥本事。

当然,说了这么多,我也不是说考编不好。相反,对咱们农村出来的孩子来说,乡镇编其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至少能有份体面的工作,不用再让爸妈担心你在外头会不会挨饿。可咱得想明白,安全感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给自己的。

其实备考阶段,也能当成练本事的过程。你是汉语言专业,行测里的逻辑题,练的是你想事的条理。申论要写的那些材料,练的是你把话说清楚,说到位的本事。这些东西,不管你最后考不考得上编制,找别的工作也能用得上。我当年准备国考的时候,天天练公文写作,后来做新媒体写政策解读文章,别人还得琢磨半天,我上手就快,这不也是意外的收获吗?

还有个思路你可以琢磨琢磨:现在国家不是在推乡村振兴吗?基层缺的是会干事的人,懂农村电商的、会搞乡村旅游的、能帮老乡卖特产的,这些也都挺吃香。你备考之余,也可以多看看本地的特色产业,比如黄冈那边不是有种茶叶、种水果的?学两招短视频拍摄,或者看看怎么帮老乡把东西卖到网上去也行。

我老家有个小伙子叫阿明,前年也考了乡镇编,没考上。后来他就拿着手机拍村里的猕猴桃园,从开花拍到果子成熟,视频里还跟着老人学怎么选果、怎么包装,慢慢就有了粉丝。现在他直播间每场都有上千人看,一年赚的钱,比乡镇干部两年的工资还多。所以说路不只有一条。

咱农村出来的孩子,都懂 “安稳” 俩字的分量 。小时候看爸妈在地里刨食,风里来雨里去,就盼着以后能有份不用担惊受怕的活儿。可二十多岁的年纪,也没必要把自己困在 非编制不考的死胡同里。3572:1 的报录比,真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都不带这么卷的,说实话挺吓人。

最后想跟这位黄冈网友,还有跟他一样在备考的朋友们说句心里话:城中村的灯虽然昏暗,也别别光顾着看考题。你不妨抬头想想,就算没考上,你这些日子练的本事,磨的性子,难道不都是你的底气吗?考上了,就踏踏实实在基层做事,帮家里老乡解决点实实在在的问题,这也是种价值。就算没考上,也别灰心 ,你写得一手好材料,懂政策,还能沉下心做事,这样的人,到哪儿找不到饭吃?

真的,就业焦虑的解药从来不是 “一考定终身”,咱农村孩子最该有的,不就是这份认清现实还敢往前闯的劲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