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绿”而行的生态之路!三十载塔里木沙漠公路绿染“死亡之海”
发布时间:2025-09-19 14:38 浏览量:1
今年9月,塔里木沙漠公路(简称沙漠公路)迎来建成30周年生日。今年也是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建成投产3周年。从打破沙海阻隔,到生态林防沙固沙,再到光伏板绿染大漠,这条沙漠公路已成为南疆地区开发建设的生态经济咽喉要道,为全球荒漠化防治与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1995年,一条蜿蜒522公里的“长龙”纵贯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成为世界最长贯穿流动沙漠的等级公路。为抵御风沙对公路的侵蚀,2003年,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投资建设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工程于2006年全部建成。2022年,公司对86口依赖柴油机发电的水源井进行光伏发电改造,推动生态防护林抽水灌溉实现“油改电”零碳排放。
30年间,沙漠公路已不仅是穿越“死亡之海”的便捷之路,更蝶变为向“绿”而行的生态之路。在公路沿线,109座水井房以间隔4公里的距离平均分布。通过抽水灌溉,2000多万株柽柳、沙拐枣等抗旱耐盐碱沙生植物在公路两旁傲然挺立。水井房前后散布的光伏板,总装机规模达3540千瓦,年均发出370多万千瓦时的绿电,相当于替代柴油消耗105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410吨,完全满足了436公里长的生态防护林的每日灌溉所需。生态防护林每年可固碳约3.2万吨,相当于吸收近30万台过往车辆的碳排放,为全球荒漠化防治和沙漠公路运行维护提供了经验。
这条光伏板与生态林编织的“绿色动脉”,对改善沙漠局部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百余种鸟类沿着这条“绿色通道”迁徙栖息。行车途中,记者不时看到野兔、沙鼠等动物的身影,蜻蜓、蜜蜂等昆虫在防护林间穿梭,生态小环境逐步形成,区域生态明显改善。“近5年气象数据显示,塔中地区年均降雨量显著提升,与1995年至2000年的平均水平相比翻了一番,增加至31.14毫米;沙尘暴天数明显减少。”中国气象局塔中气象站站长张冠峰说。
沙漠公路有力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使和田地区至乌鲁木齐的距离缩短了近500公里。“沙漠公路为我们村打开了通向外界的大门,结束了祖祖辈辈靠骆驼出行的历史。”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亚瓦通古孜乡党委书记索小飞说,“现在出行便利了。我们到公路沿线的水井房向工人学习防沙治沙经验,以避免我们村的‘致富路’‘幸福路’被风沙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