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核棋局突变!沙特联姻巴铁构筑防务共同体,歼-35疑获千亿输血

发布时间:2025-09-19 14:41  浏览量:1

9月17日,利雅得王宫签字笔落下的瞬间,波斯湾地缘板块剧烈位移。沙特王储萨勒曼与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签署的**《共同战略防御协议》**,首次明文规定“对任一缔约方的攻击即视为对两国的共同侵略”。这份仅比A4纸略厚的文件,重量却足以压垮美国经营半世纪的中东安全架构——尤其当协议签署地距离以色列空袭多哈的弹坑仅隔8天。

一、沙巴同盟的三大战略底牌:核威慑+地理枢纽+中国因素

沙特官员那句“涵盖所有军事手段”的模糊表态,被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拆解出关键信息:

核保护伞实质性延伸:巴基斯坦沙欣-3中程导弹(射程2750公里)可覆盖以色列全境及伊朗核心区,沙特首次获得非西方的战略威慑盾牌;

兵力投送通道贯通:沙特吉达港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海运仅需48小时,陆路经伊朗恰巴哈尔港联通中亚(俄智库“瓦尔代俱乐部”2025年航道报告);

中国制造的技术锚点:巴基斯坦枭龙Block3战机、054AP护卫舰等中械装备占比达78%,沙特未来防务体系将深度兼容中国标准。

宗教纽带正在转化为军事共同体:1979年沙特资助巴基斯坦核计划、2015年巴军3万人赴也门参战的旧谊,如今升级为现代版“石油换安全”契约。

二、以色列空袭多哈: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枚导弹

9月9日以色列对卡塔尔哈马斯办公室的精准斩首,暴露美国安全承诺的致命裂缝:

卡塔尔作为美军中东最大空军基地(乌代德基地驻军1.1万)所在国,未能阻止盟友发动袭击;

白宫仅表示“遗憾”而未制裁以色列,动摇海湾国家信任根基;

沙特原油产能的70%集中于东部省,距伊朗海岸不足200公里,脆弱性远超卡塔尔。

美国传统基金会中东研究员詹姆斯·菲利普的警示正在应验:“当安保承包商自己变成风险源,客户只能寻找新保镖。”

三、歼-35疑云的硬核算盘:产能、成本与战略窗口期

尽管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扎希尔·巴伯尔否认采购40架歼-35,但军费账本藏不住真相:

巴空军现役450架战机中,125架歼-7/F-7P、98架幻影III/V濒临退役(《简氏防务周刊》2025年鉴);

沙特若参照此前向埃及援助32架阵风战机的模式(总价40亿欧元),完全可覆盖歼-35采购;

沈阳飞机公司脉动生产线已实现月产3架歼-35(2024珠海航展公报),2027年前交付不存在技术障碍。

(数据来源:新德里防务智库“观察研究基金会”2025年评估报告)

四、美国双重失血:军售霸权崩裂与石油美元松动

沙巴协议触发的地缘海啸正冲击美国两大核心利益:

军火市场失守
沙特2024年军购清单中,中国装备占比从12%飙升至37%(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FH-97A无人机、VT-4坦克逐步替换爱国者导弹、M1A2坦克;

石油人民币崛起
沙特对华原油出口的25%已采用人民币结算(2025年1-8月中国海关数据),协议签署当日沙特阿美宣布接受巴基斯坦卢比支付油款。

前五角大楼顾问理查德·哈珀在《外交政策》的哀叹颇具代表性:“我们亲手把盟友推向了东方兵工厂。”

五、多米诺骨牌启动:中东新安全架构加速成型

巴基斯坦GEO电视台披露的“两国跟进签署防务协议”并非空穴来风:

阿联酋已与巴基斯坦联合开发“哈立德-2”主战坦克生产线;

阿曼索哈港正由中企扩建为军民两用基地,距霍尔木兹海峡仅180海里;

卡塔尔紧急邀请巴陆军参谋长评估首都防空部署。

这些国家正复制“沙巴模式”的核心公式:
逊尼派认同 × 中国装备体系 × 巴基斯坦常备军力 = 去美国化的区域安全网

结语:新中东棋局的赢家逻辑

当沙特王储萨勒曼选择将国家安全托付给伊斯兰堡而非华盛顿,历史的天平已然倾斜。这场变革的本质,是全球南方国家用务实主义解构西方军事霸权的经典范本——用核威慑平衡战略风险,用中国制造压缩防务成本,用能源杠杆重构金融秩序。

正如麦金德在《历史的地理枢纽》中的预言:“当边缘地带强国整合陆权与海权,世界岛将诞生新的执棋者。” 如今波斯湾岸边的防务协议,正为这句百年箴言写下最强注脚。

观察者网:2025-09-18: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签署共同防御协议,沙方回应巴方是否提供核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