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楚、岳普湖:在胡杨生长的土地,书写司法为民的诗篇

发布时间:2025-09-19 12:59  浏览量:1

开栏的话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七十载砥砺奋进,七十载筚路蓝缕,新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的壮美画卷徐徐铺展,天山南北处处焕发勃勃生机。回望来时路,司法始终坚定护航新疆稳定发展,于大局中书写使命担当,在细微处彰显法治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最高人民法院官微9月16日起开设“奋进七十载·司法服务稳疆兴疆”专栏,邀请各媒体记者深入新疆法院一线,实地探访和记录人民法院守护新疆和谐稳定、服务新疆高质量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敬请关注。

对于许多人来说,“地广人稀”不过是一个形容词,但对于新疆法院干警而言,这四个字却意味着解纷路上的长途跋涉。

如何才能又快又好地化解群众的矛盾纠纷?9月18日,记者一行从新疆喀什市驱车向东,来到巴楚县和岳普湖县,寻找一个答案。

巴楚县最南端的阿瓦提镇,与县城相距134公里。镇中心有一座“法治小院”,与普通民居不同,这里的葡萄架上不仅有沉甸甸的葡萄,还挂上了鲜艳的国旗和法治标语。

经过法官调解,在人民调解员、“四老”人员、村里“法律明白人”和旁听村民的见证下,一对因为继承纠纷一年多没说过话的兄弟,重新将手紧紧握在一起。

在巴楚县阿瓦提镇“法治小院”,阿瓦提人民法庭组织调解工作。

“法庭的调解做得非常好,我要把在法庭解决纠纷的经历告诉更多人。”哥哥买买提的眼中既包含对父亲的怀念,更充满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四老’人员了解当地情况,受当地人信任,调解协议经司法确认后也有法律效力,老乡们就比较愿意选择这种方式。”看到一家人重归于好,巴楚县人民法院阿瓦提人民法庭庭长米日古丽·亚森倍感欣慰。

阿瓦提法庭探索村民“家门口”的解纷方式,联合司法所、村民调解委员会、村委会等基层解纷力量,在村设立诉讼调解点,切实将司法服务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此外,法庭还选聘了28名“四老”人员参与调解,进一步激活基层解纷“活力量”。

30公里外的巴楚县色力布亚牛羊巴扎,是南疆规模最大的活畜交易集散地之一,每周四的交易日,来自各地的客商和牧民便汇聚于此。

巴楚县人民法院干警在色力布亚牛羊巴扎摆摊普法。

今天正是周四。巴扎里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各式各样的牛、羊、马和骆驼等牲畜,被各自的主人牵着,供来往的人挑选。

巴扎里的谈价多由买家发起,与卖家击掌代表愿意再加100元,手被卖家握住即视为同意交易。击掌谈价的传统交易方式催生出每个交易日1500多万元的交易额,却也时常引发交易“反悔”的违约纠纷。

但老乡们不怕纠纷。进出巴扎的主干道旁边,由两个简易红色帐篷组成的“巴扎普法”摊位,是他们在巴扎大胆交易的底气。

自2021年起,巴楚法院阿瓦提人民法庭、英吾斯塘人民法庭、琼库尔恰克人民法庭、色力布亚人民法庭的干警们就坚持在交易日走进巴扎,开展法律宣讲、纠纷调解,成为“牛羊巴扎”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无论是法律咨询,还是处理纠纷,老乡直接就可以向我们寻求帮助,在交易现场开展调解。”巴楚法院法官助理热比古丽·达吾提挎着“普法宣传员”绶带告诉记者。

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一位牵着羊的老汉从旁边路过,歪头看了几眼热比古丽拿着的一沓法律知识彩页,主动伸手要走了一张。

离开喧嚣的巴扎,记者们驱车驶向岳普湖县。与巴楚县一样,岳普湖县也生长着大片胡杨林,阿洪鲁库木乡的“胡杨王”巨树,更是见证了胡杨“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传奇。

在岳普湖县人民法院,有一个调解室,就叫作“胡杨王”。这里的4名常驻特邀调解员都是退休法官,他们离岗不离责,用专业的法律素养和司法为民的赤诚之心,弥合着一道道人心的缝隙。

媒体团一行在岳普湖县人民法院“胡杨王”调解室采访。

在这片历经沧海桑田的土地上,胡杨精神激励着一代代新疆人民,在面对任何艰难险阻时,始终坚韧。

2022年7月12日至15日,带着对边疆儿女的深厚关切,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考察调研。那一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法官、岳普湖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吾尔尼沙·吐尔洪作为优秀政法干警代表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三年前的那一幕始终激励着吾尔尼沙·吐尔洪,践行作为边疆法院干警司法为民的铮铮誓言。

来源:人民法院报·1版

记者:姜佩杉 见习记者:孙陈亦

摄影: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