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北极的冰块运到赤道?(上)
发布时间:2025-09-18 17:30 浏览量:2
1968年1月的一天,法国青年和体育部长弗朗索瓦.米索夫出席了巴黎南泰尔大学新游泳池的揭幕仪式。在仪式现场,米索夫发表了讲话,内容大体是呼吁学生们保持冷静,不要乱闹事,目前局势紧张等等。
讲话结束后,部长大人走下讲台。此时,路边正有几十个学生正在集体抗议,而部长大人也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居然主动过去与对方交流。
很快,一个叫丹尼尔的学生就跳出来问道:“部长先生,我读了你最新的《青年白皮书》,三百多页的内容里,为什么一个字都没提到年轻人的性问题?
米索夫当场暴怒,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你听听,这说的是人话么?他立刻反唇相讥:“观阁下之尊容,想必对此类问题已经了如指掌,我强烈建议您不要跳进新游泳池(暗示对方有性病)”。
这场没溜的对话很快开始发酵,没过多久,学校里的学生们就开始抗议,随着抗议规模逐渐扩大,米索夫终于意识到自己捅了多大的篓子,是的,著名的“五月风暴”开始了!
对于法国社会来说,五月风暴几乎重塑了现代法国,并由此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比如《戏梦巴黎》。在五月风暴中,全法国的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大家纷纷走上街头跟警察们共襄盛举。
比较特别的是,在这次罢工中,除了普通工人外,罢工者还包括电台和电视台职员,法国的新闻媒体几乎瘫痪。在混乱之中,大家突然发现,有一家电台没有停摆,里面的各种节目如常播放,没有选择的法国佬只能每天抱着这根独苗听,就这样,卢森堡广播电台以一种非常奇怪的方式,成功挽回了它在十年前已经彻底丢掉的名誉。
1958年7月的一天,卢森堡广播电台的老板罗伯特·塔布伊斯的心情十分糟糕。
今天上午,电台收听率的新报表送来了。电台数据越来越差,流量越来越小,这样下去,哪还有金主愿意投广告?没有广告吃啥喝啥?吃喝都没了还更新啥?
想到这里,塔布伊斯喊来秘书:“叫佩尔维来见我!”
几分钟后,电台总经理勒内·佩尔维颠颠的跑进办公室:“老板!你找我!”
面色铁青的塔布伊斯一指沙发:“坐!找你来是了解一下电台的经营情况,数据太差了,我们必须做出改变。”
佩尔维苦笑一下:“我知道,但确实不太好办,对手是个海盗电台,百无禁忌,我们要受政府监管,很多花招不能用的。”
塔布伊斯叹了口气:“为了逃避政府监管创立的RTL(卢森堡广播电台:Radio Télévision Luxembourg,简称RTL),居然会被政府监管捆住手脚,真是讽刺啊.....”
卢森堡广播电台,听名字像是个国营电台,实际上是个完全的个人家买卖,更重要的是,除了名字上有个卢森堡外,这家电台完全是一家法国电台。
左边这位是卢森堡广播电台的老板罗伯特·塔布伊斯
1921年,三个法国精神小伙,在去卢森堡旅游时发现了本地的一个重大商机——整个卢森堡,居然没有一部收音机!这要是咱们在这开一家收音机商店,那岂不金票大大的呀!
面对这片绝对蓝海,行动力爆棚的哥仨回到法国后就倾家荡产的凑钱,很快在卢森堡火车站前开了家收音机商店,然后,哥仨终于知道卢森堡为啥没有收音机了——一点信号都没有,买来听白噪音助眠吗?
由于没有电台,收音机商店的销量自然荡气回肠。无奈之下,哥几个又砸锅卖铁,买了一部二手的电台发射器,没有电台,我自己开一个!
买了发射器后,被迫下海的哥仨印度人上身,每天在广播站载歌载舞讲段子。一段时间后,收音机的销路居然真的打开了!1925年,哥仨创立了卢森堡广播协会,开始广播音乐,结果,由于哥仨的音乐品味不错,国境附近的法国人也爱听,电台的受众越来越广。
1927年,电台更换了大功率发射器,这下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卢森堡地处欧洲中心,信号可以轻易覆盖法国德国和比利时,还不受几国政府监管,因此电台迅速收获了上千万听众。
二战开始后,RTL虽然因德军入侵停播,却因祸得福。在沦陷期间,他们将自己的发射器借给盟军使用,每天广播希特勒和宠物犬不得不说的故事,为反法西斯心理战立下了大功,所以,1945年,作为从龙功臣的RTL成为第一批可以复播的欧洲电台,进入1950年,RTL光在法国和比利时就已经获得了近两千万听众,商业和文化都无比成功。
卢森堡广播电台标志
然而时间到了1955年,这个故事就不出意外的出意外了。
二战以后,为了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法国执行严格的媒体管制,私营广播被绝对禁止。所以,有志于此的豪杰们纷纷在边境地区开设海盗电台,其中的一些人,就在德国和卢森堡的边境,开设了一家名为“欧洲一号”的海盗电台。
由于不受管制,欧洲一台可以放飞自我,啥活都敢整,啥话都敢说,暗网跟他们一比都算是清新脱俗的。相比之下,已经上了事业编的RTL就显得十分没活了,很快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面对严峻的形势,董事会主席塔布伊斯和总经理佩尔维商量了半天,却想不出啥好办法,原因很简单——此时的RTL虽然是个私人电台,但已经高度体制化,拼创意比尺度,都不是欧洲一台的对手啊!
说到这里,塔布伊斯有了一个灵感,别的活不敢整,欧洲一台那个挑战赛,咱们还是可以学一下的吧?
所谓挑战赛,是欧洲一台最近推出的王牌节目,叫花式挑战赛,大体就是定期出个刁钻的题目邀请听众参与,只要完成就可以获得一笔丰厚的奖金,比如大胃王挑战赛,规定时间寻宝赛等等。放在今天这种模式已经稀松平常,但在五十年代确实很有新意。
塔布伊斯认为,这种挑战赛不会引发政府监管,而且,RTL的体量比欧洲一台大的多,我的设备比你好,奖金比你多,如果我也搞挑战赛,一定比欧洲一台那些小游戏更有流量!要想活,得有活!
那么,RTL要做点啥样的挑战赛呢?
塔布伊斯认为,既然要流量,肯定要做那种轻易完不成,甚至无法完成的内容,把奖金标的高高的,这样才能得到最大的宣传效果!
于是,1958年秋季,RTL推出了自己的挑战赛内容——赤道运冰挑战赛!
挑战赛的内容是,从北极将冰块运往赤道,每抵达一公斤,就可以获得10万法郎的奖金,不设上限,就看你有没有本事!
彼时的10万法郎,可以在法国买上几平米的房子,这个单价绝对堪称一笔惊人的奖金。然而,当RTL奖金如此丰厚的挑战赛公布后,却迎来了滔天骂声,广大听众纷纷表示——你要是玩不起就别玩,整这死出膈应谁呢?
之所以听众会有如此反应,原因是在这次挑战赛中,RTL还规定了其他条件。
首先,在运冰过程中,运输者不能使用任何制冷设备,想用冰箱是不可能的。
其次,不能使用空运,海运也只有在必须的情况下才可以!简单来说,只能陆运!
从北极到赤道,距离有上万公里,中间还要经过撒哈拉沙漠,就那大骆驼来了都呲牙的温度,一路陆运,别说冰,水蒸气都得化没影了!
所以,这个满腹心机的挑战赛内容公布后,大家纷纷谴责RTL毫无诚意。而RTL高层也是毫不在乎,他们深刻领会了黑红也是红!顶着铺天盖地的骂声,RTL不仅不停止这个有口皆呸的挑战赛,还到处宣传,并且嚣张的表示不是我没信誉,谁让大伙没能力呢!RTL的总经理佩尔维更是嚣张的对法国报纸说——都说有元千里来相会,这连着几个月也没人应战,看来西欧真没啥能人啦!这样吧!我们让一步,以前只有听众可以接受挑战,现在全球任何人都行!奖金不设上限!就怕没人有本事拿啊哈哈哈哈!
随着报纸的宣传,各国人民纷纷对这家只顾炒作的无良电台咬牙切齿,RTL的嚣张姿态甚至传到了北欧。1958年12月4日清晨,一个叫比尔格·纳提克的挪威人,在吃早饭时漫不经心的打开了报纸,当看到了运冰挑战赛的内容时,纳提克难以置信的揉了揉眼睛,他立刻坐直了身体,逐个单词检查无误后,纳提克自言自语的说道——“天底下居然有这种好事?!”
放下饭碗,纳提克一路冲到自己的办公室,急吼吼的叫来秘书:“把厂里所有的工程师和测算专家都请到会议室,15分钟后开会!”
是的,纳提克是一家叫做格拉斯瓦特(Glassvatt,挪威语里的玻璃棉)的公司总经理,而这家挪威企业只有一项业务——生产玻璃棉。
在五十年代,玻璃棉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这是一种密度小耐腐蚀的玻璃纤维,阻燃性极佳,隔音效果很好,最重要的是,保温。
由于可以极大的延缓热交换,玻璃棉是极佳的保温材料,至于是保高温还是保低温则完全取决于里面放的是啥。作为总经理,纳提克十分了解玻璃棉的保温原理,所以当他看到这项运冰挑战赛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这事能干,无论能不能拿到奖金,只要成功,就会有巨大的广告效应!
很快,工程师们走进会议室,纳提克直入主题:“请大伙过来是想算一件事,如果使用我们厂的产品,在不使用制冷设备的情况下,把一块冰从北极运到赤道损耗率是多少?能不能控制在30%一下?”
几位工程师面面相觑,有人提问到:“经理,你给的条件太模糊了,没法算啊!你得说说冰块体积多大?那么长的运输距离,冰块体积会直接影响融化效率的。”
另一个工程师也补充说:“还有环境封闭因素,如果只用我们的产品,不进行密封的话,热交换依然会很频繁,除非那块冰有几十上百吨。”
于是,纳提克直接把带来的报纸递了过去:“就是这么个事儿!我觉得RTL这群人根本就不懂行,如果我们能接下这个挑战的话,赚他几亿法郎不成问题!”
几个工程师把报纸传阅一圈,大伙瞬间来了精神——老大你放心吧!这事咱们公司绝对能干,我们必须把这笔奖金给拿下!
很快,工程师们就开始了计算工作,几天以后,大家得出了结论——如果冰块重量大于一吨且小于五吨,使用玻璃棉包裹且密封达标,那么30天的融化率应该在10%左右,绝对错不了!
那么,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就摆在纳提克面前,上限五吨,折损10%就是四吨半,以每公斤10万的单价乘一下,四点五亿法郎?这还不起飞啊!
于是,激动的纳提克赶紧追问:“方案做出来了吗?”
汇报的工程师说:“大致做了一个,但具体执行时肯定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困难,毕竟是一万公里远征,横跨十几个国家,一路押运车队可是个麻烦事啊!”
纳提克沉吟一会:“这事不难,去把熔炼车间的机械工程师克莱文找来!”
作为通辽宇宙事业编,工程师在我们的故事中一直是个万能职业,而西弗特.克莱文的一生,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1924年,西弗特.克莱文出生于挪威的一座小城,虽然后来成为了工程师,但克莱文从未染上过读瘾。他学历一般,智商有限,不是什么911285那种名牌大学毕业,只不过凑巧选了机械工程系而已,履历看起来非常平常。
然而,在现实中,几乎所有认识克莱文的人,都认为这位大哥,当工程师屈才了!
克莱文
在生活中,克莱文是做事谨慎心又细,笑容满面有活力,助人为乐热心肠,社交场上创奇迹。在挪威这么个i人遍地的地方,克莱文居然是个罕见的社牛,由于社交能力过于出色,因此在身为工程师的同时,克莱文还兼着厂里的业务员,号称没有拉不来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克莱文身体素质还贼棒,酷爱户外旅行。属于是社牛外向身体棒,野外旅行是强项,所以,当纳提克琢磨谁能当领队时,第一个就想起了他。
几分钟后,克莱文走进会议室:“老大,你找我?”
纳提克一五一十把情况介绍一遍:“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我觉得只有你能抻头,所有费用公司报销,而且只要办成,奖金分你个亿八法郎也不是不可能,一句话,干不干?
克莱文头点的跟啄木鸟一样:“干!当然干!别说公款出差,就是公款出国我也愿意啊!不过......”
纳提克一皱眉:“有困难?”
克莱文说:“不是!我在想,那RTL也没说只能运一块吧?他们不是说不设上限吗?如果咱们整个车队运它个十块......”
纳提克挥挥手打断:“那就能把RTL给坑破产,等于逼着人家反悔,咱们一毛钱都拿不到!反正是意外之财,咱们还是适可而止吧!奖金只是添头,最后有没有都不好说,你就当一次宣传活动来办就行!”
走出会议室后,克莱文找了个小咖啡馆,边看材料边琢磨从哪入手,一万公里长征,没钱肯定是不行的,此时,克莱文突然想起纳提克最后的那句话——宣传活动,诶?如果是宣传活动,那我似乎并不需要花钱啊?
第二天,克莱文来到了壳牌石油的本地办公室,由于业务往来,克莱文跟当地负责人很熟。两人碰面后,克莱文直入主题:“你看过报纸上那个著名的运冰挑战赛了吗?就是卢森堡广播电台的那个?我们公司打算接下这个挑战,权当打广告了,这一路下来,宣传效果肯定爆炸,你们想不想掺和一脚?”
壳牌石油的负责人也是老江湖:“这一脚不能白掺和吧?”
克莱文点头:“那当然,不过也不需要投入很多,运冰需要用车,用车必然烧油,
你们的供应站遍布全球,帮衬一把,我接受采访时提一提出处,跨两大洲都能补给得上,这广告效果强吧?你们真不亏!”
壳牌负责人一听这话,当时就不困了!表示我立刻给总部打电话,只要你们的宣传效果足够,不仅来回的燃油我们包了,连润滑油我们也提供!
几个小时后,克莱文心满意足的离开,很快他想到,既然燃料能拿到赞助,那么卡车、食品、工具等一切物资应该都可以拿到赞助,甚至....顺利的话,我们会不会一毛钱经费都不用出?
于是,克莱文立刻联系了几家媒体——RTL那个运冰挑战赛我们公司接了!而且有把握成功!只是这一路需要不少经费和物资,只恐财力不足,现诚邀各路豪杰共襄盛举,大到载货重卡,小到背心裤衩,都可以赞助!运冰大舞台,有钱你就来!
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整个欧洲都疯了!海量的电话打爆了克莱文的热线,其中西欧国家尤为热情。
说来原因也很简单,由于RTL之前那波嘲讽太拉仇恨了,全欧洲的听众们都盼着RTL倒霉,导致各大企业毫不怀疑此行的宣传效果。来自西欧各国的数十家企业将资金和物资不要钱似的扔给了克莱文!
为了争夺载货卡车的赞助权,法国雷诺公司和瑞典斯堪尼亚公司杠了起来,只要用我们家的产品,别说车白用,我们还倒给你们钱!
眼看着两家互相加价宛如拍卖会,克莱文受宠若惊。最终,虽然雷诺给的更多,但出于民(yu)族(lun)感(ya)情(li),克莱文还是选择了斯堪尼亚。
短短几天之后,克莱文就集齐了所有车队碎片,车油人钱全部就位,在各路赞助商的保送下,克莱文请来了一位著名冰川学者,让对方亲赴北极考察,看看从哪能凿下一块五吨的大冰下来。
然而,就在克莱文跟冰川学家提好了要求,满怀期待的准备行动时,一名赞助商突然拿着报纸找到克莱文:“你们接受挑战的事炒的太热了!RTL反悔了!”
听了这句话,克莱文眼前一黑,自己拉来这么多赞助,这都半年了就宣传我呀礼我都收了,结果他们要反悔?
说来,这事克莱文确实也有责任。在他大举拉赞助之前,RTL也知道世界上有保温材料,但完全不知道性能这么强。而克莱文高调拉赞助的事情,很快就引来了RTL的关注——不对啊,这哥们看着咋这么自信,给人的感觉好像成功的把握很大啊?别真是有什么世外大能吧!
看着克莱文自信满满的样子,RTL高层开始犯嘀咕了,很快,他们买来了格拉斯瓦特公司的玻璃棉,开始做测试。没过几天,材料专家给出了结论——这种材料的保温性能极为出色,简单估计,20天内的融化率至多不超过25%。
其实,直到此时,RTL还是没想要反悔。虽然可能付出一大笔奖金,但自己作为媒体还是想要点脸的。更何况,这次活动的关注度很高,自己全程独家报道,靠广告费应该也能挣回不少钱来。
可是,很快有媒体采访了克莱文找来的冰川学者,对方给出了这次运冰计划的重量——五吨!
当听到五吨冰块的重量是,RTL放下的心终于悬着了——按照自己订的标准,五吨冰块,至少四亿法郎的奖金,别说卖广告,卖屁股也给不起啊!
当确定克莱文准备运五吨冰块后,是否反悔对于RTL已经不是问题了。但是,自己之前环欧洲拉仇恨到处吹牛,如今事到临头要反悔,这不得让听众们骂死啊?
为了找个合适的借口,RTL高层们愁的直呲牙,在翻遍了所有文件后,终于,总经理佩尔韦找到了一个漏洞——公证文件有效期!
简单的说,在搞这个挑战赛时,RTL实际上是没有设置活动有效期的。但是,在找公证处公证活动时,按照卢森堡公证处的规定,其公证证书的有效期只有三个月。而在克莱文等人宣布接单时,公证证书已经过期了!
很快,RTL的高管们热泪盈眶的对公众宣布——由于公证文件过期,运冰挑战赛自动取消,此举合理合法,谁让挪威这帮人不早点行动的,你说这事闹得,本来我们还准备了一大笔奖金呢,可惜没机会发啦,都怪公证处规定的时间卡的太死,这可真不是我们说话不算话出尔反尔放屁崩锅没有信誉啊!
当RTL的声明发布,全欧洲的听众都快把他们骂化了,从里斯本到东柏林,RTL的恶名无人不晓,连印度都有人骂他们不要脸。不过,RTL此时的立场十分坚定,我们绝不能为了脸就不要钱,骂就骂吧,爷死挺!
眼看着先帝创业未半而骈死于槽枥之间,现在,压力到了克莱文身上。奖金已经没了,这趟旅程咱还走不走呢?
由于局势骤变,六神无主的克莱文只能找老板纳提克商量:“老大!RTL那帮人秃噜扣了,咱们这趟还跑不跑啊?”
纳提克沉吟片刻:“你拉来的赞助能覆盖成本吗?如果不够的话,咱们需要往里贴多少钱?你算一下?”
于是,克莱文拿了张纸,粗粗一算后对纳提克说:“别说不用掏薪掏费,抛除所有成本,咱甚至都还能剩点!”
纳提克一拍桌子:“那就没啥可犹豫的了!干!从你拉赞助开始,公司产品的销量就蹭蹭涨,本来赔点我都认,何况还有盈余!权当打广告了!”
听到领导这么说,克莱文也来了精神:“既然结果已经不跟奖金挂钩,那咱们也没必要抢时间,路线改一改吧,在欧洲多走几个城市,把广告效果整足,没准各地的文旅局也能给点赞助,咱能多挣点啊!”
离开领导的办公室,克莱文赶紧把挑战继续的消息通报给媒体,同时,他一边修改路线,一边等着冰川学家的消息。
车队路线
1959年1月17日,冰川学者给克莱文打来电话:“目前最方便的取冰点在斯瓦蒂森冰川,但是,一次性取出五吨冰块恐怕有难度,会不会引起塌方先不说,工具就没处找,体积太大了!如果拿小型工具一点点抠,恐怕要两个月,你那能等吗?”
克莱文赶紧说:“大哥!等不了!延迟两个月去非洲就是夏天了,冰块可能融化更多,我们必须尽快出发!”
冰川学者叹气:“那咋整?”
克莱文试探性的问:“反正现在重量跟奖金也不挂钩,五吨不行,要不咱们三吨?”
冰川学者说:“没用的,一样没有合适的工具。”
此时,克莱文突然眼前一亮:“对呀!工具!挑战中只说运输过程中不能用制冷设备,没说准备阶段不让用吧?咱们就用现在的切割工具,整一堆小冰块码起来,然后用水泼上,第二天不就是一整块了?!”
冰川取冰
就这样,克莱文带着自己的探险队正式出发了。1959年2月,克莱文等人到达冰川,用泼水法冻出了一块3050公斤的超大方形冰块。为了放置冰块,克莱文定制了一个巨大的金属容器,将冰块紧紧的放了进去。
在容器的内壁,是壳牌石油提供的沥青材料,贴着沥青材料的是木板,这些材料都可以延缓热交换。而在容器中的所有缝隙里,克莱文都用格拉斯瓦特公司的玻璃棉填满。同时,在容器底部,设计师们设计了一个带着水龙头的出口,这样可以方便克莱文随时掌握冰块的融化程度,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复杂的准备工作结束后,巨型冰块正式封装完毕,1959年2月22日上午,在当地市长主持的仪式结束后,车队在全欧洲的关注下正式出发!除了运冰卡车外,车队还有一辆中巴和轿车随行,上面装着工作人员,物资和摄影师,他们的第一站是挪威首都——奥斯陆!
卡车上的克莱文
运冰车队出发后会有怎样的经历,能否成功,请看同款封面的本文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