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出现内讧,特朗普遭“自己人”背刺,央媒6个字揭开美国现状

发布时间:2025-09-18 16:36  浏览量:2

文|馒头

编辑|江娱迟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原创内容请勿转载

太罕见了,现在的美国居然还能出现这种情况,还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前不久,美国公布了8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简单说就是企业批发商品时的价格指数)数据,竟然意外下跌了0.1%。

如果按一年来算,这个指数从7月修订后的3.1%降到了2.6%,这种情况在关税战中心的美国市场出现,确实不一般。

这组数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之前市场一直担心特朗普政府推行的高关税政策会让物价全面失控。

一旦关税导致企业进货成本猛涨,很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让各种商品价格一路飙升。

而8月PPI的降温,说明目前这种“全面失控”的情况还没出现,给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PPI下降的关键原因之一是贸易服务项目的下滑,这个项目8月跌了1.7%。

贸易服务项目和零售商、批发商的利润直接相关,能反映这些商家卖货时的毛利率变化。

也就是说,这个项目下跌,意味着很多商家赚的钱变少了。

更直观的是,美联储连夜降息25个基本点,意味着美国市场已经严重放缓,正在鼓励商家贷款。

有趣的是,这次降息决定让美联储内部的“再度团结”,但仅有一人投下反对票。

这个人就是特朗普任命的美联储理事斯蒂芬·米兰,反对理由猜测是他支持降息50个基点,本次降息的幅度显然没有达到预期。

经济学家分析后认为,这大概率是企业在“自己扛压力”:关税带来的额外成本,没有立刻加到商品售价上,而是从企业自身的利润里消化掉了。​

不过企业靠压缩利润来扛成本,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如果利润率一直往下走,企业后续可能会有两种选择:要么把这些额外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到时候大家买衣服、家电、日用品可能就要花更多钱。

要么就只能通过裁员、减少投资来控制开支,这又会影响就业和经济的增长。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贸易服务项目本身价格波动就比较大,但8月1.7%的跌幅,已经是一年多以来最大的一次,这也能看出当下企业面临的压力确实不小。

不能只看PPI整体下跌就觉得通胀问题解决了,还有一个关键数据需要关注。

现在美国市场最担心的,应该就是核心通胀问题。

核心通胀是把PPI里波动较大的贸易服务、食品和能源这几类去掉后算出来的指数,它更能反映出长期的通胀趋势。

8月的核心通胀数据并不乐观:环比上涨了0.3%,按年算更是升到了2.8%。

这说明即使去掉那些容易波动的项目,潜在的通胀压力依然存在。

尤其是耐用消费品,像冰箱、洗衣机、家具这些需要长期使用的商品,价格已经连续三个月环比上涨0.3%。

不少人认为,这和关税的直接影响分不开,这些商品很多需要进口,关税提高后,成本上涨最终还是体现在了价格上。​

面对这样的通胀数据,市场整体的态度偏乐观。

因为批发层面的通胀没有全面失控,投资者对美联储在本月降息的期待更高了。

FwdBonds的首席经济学家鲁普基就表示,目前关税还没有在整体层面推高价格压力,但生产资料价格在上涨,这提醒大家美国还没完全摆脱通胀风险。

只不过,投资者当下更愿意关注积极的一面,暂时没有过度担忧潜在的隐患。​

股市的反应也能体现这种偏乐观的情绪,不过不是所有指数都一样:道琼斯指数小幅下跌了65点,跌幅0.14%;而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则都上涨了0.4%。

与此同时美国国债收益率也出现了下跌,这也是市场情绪相对放松的一个信号,大家对通胀的担忧减少,对降息的期待增加,所以更愿意选择购买国债。​

如果把眼光放得更宽,会发现消费者已经感受到了物价的变化。

最近美国消费者买东西时,能明显感觉到价格上涨速度比平时快,原因就是越来越多企业扛不住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开始把这些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进而推动商品价格整体走高。

而PPI通常被看作未来消费价格的“风向标”,也就是说,现在批发端的价格变化,很可能会在之后反映到零售端,直接影响普通人的生活成本。​

不过这轮通胀降温的趋势能不能持续,最终还是要看消费者层面的表现,而即将公布的CPI会给出更直观的答案。

目前市场普遍预计,8月CPI环比会上涨0.3%,比7月的0.2%更高;按年算的话,可能会升到2.9%,这将是今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个预期也说明,美国的通胀压力并没有真正消散,未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走向还存在不确定性。

如果CPI真的大幅上涨,美联储是否降息、降多少,可能就要重新考量。​

而美国现在的问题不单单是出现在美国经济上,还有更多的问题是美国社会的割裂。

尤其是特朗普的盟友查理·柯克被刺杀后,美国上层的危机已经不单单停留在表面的波澜。

《环球网》发表文章指出“美国更分裂了”,文章中指出柯克被刺杀后,美国社会分裂情绪空前高涨。

但令人失望的是,他们的总统特朗普对此毫无关心,只想着用政治暴力铲除自己的政敌。

所以经济只是诱因,若是特朗普或是美国高层没有认识到本质,社会割裂、资本转移都将成为美国社会的常态。

美国短期的PPI降温是一个积极信号,但核心通胀的压力、企业成本转嫁的趋势、即将公布的CPI数据,都在提醒我们,美国的通胀问题还没到可以放松警惕的时候。

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国的通胀变化会影响全球的商品贸易、资本流动,甚至其他国家的物价和货币政策。

美国8月批发通胀数据,不只是看一组数字的涨跌,更是在理解全球经济运行中一个重要环节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最终也会以各种方式,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产生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