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外长打破惯例首先访华,有三个不情之请,罕见把美国痛骂了一顿
发布时间:2025-09-17 17:38 浏览量:2
韩外长打破外交惯例首先访华,对中国有三个不情之请,还罕见的把美国给痛骂了一顿,到底是咋回事?
应该说,近期韩国的外交举动很反常,一改过去亲美抗华的外交路线,开始讨好起中国来了,就连一上台就对中国放狠话的韩国外长,都对华态度180度大转弯,就像变了一个人,准备对中国进行访问。
要弄清楚这件事,其实答案就藏在韩国的外交困境里头。
尹锡悦执政时期,韩国一直推动价值观外交,本来是指望靠着意识形态拉近美日韩同盟的距离,可一圈走下来却陷入了更深的困境,韩国跟中俄朝的关系彻底交恶了,结果就是俄朝结成了准军事同盟,韩国在东亚更加不安全,并且在经济领域白白错失了中国市场的机遇,经济上的损失不是个小数目。
更加让韩国扎心的是,自己没有成为所谓的“全球中枢国家”不说,还被美日给看扁了,就连美韩同盟都出现了裂痕,这一点在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问题更加凸出。
特朗普可不是一个好伺候的主,关税大棒立马砸向了韩国,还要求继续涨保护费,这可难倒了李在明。
让李在明彻底下定决心的导火索,可能是美国扣押大批韩国公民,并且扣着不肯放人这件事,这在韩国看来是奇耻大辱。
屋漏偏逢连夜雨,朝鲜半岛的安全压力又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尹锡悦的折腾下,现在朝韩毫无信任可言,而朝鲜已经将拥核视为国家安全的后盾,同时军事力量也迎来了一波突飞猛涨,再加上前不久中俄朝三巨头合体的一幕,这些都刺激着韩国的敏感神经,李在明很清楚自己再不挽救就晚了。
正是这些现实困境,让李在明重新将目光投向了中国,指望中方拉他一把,甚至不惜拿美国来纳投名状。
据环球网报道,韩国外长赵显准备于17日访华,并会晤中国外长王毅,而在出发之际,赵显一共做了两件事。
第一,他针对韩国公民被美方拘押事件进行了强硬表态,公开批评美国已不再是与盟友保持良好合作国家,这个措辞可非常不一般,几乎就是指着美国的鼻子骂了。
第二,他提前对中国抛出了三大诉求,一是邀请中方出席韩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二是呼吁中方在朝核问题上发挥作用,三是争取中国在贸易上支持韩国。
赵显直言不讳的表示,中韩是战略伙伴,访华期间他将同王毅外长讨论深化双边合作,同时磋商中方出席APEC会议的问题,另外他还会听取中方有关朝鲜领导人参加九三阅兵的情况,进一步沟通朝核问题,韩方注意到中朝会谈上,中方未提及半岛无核化一事,因此将再次呼吁中方发挥应有作用。
其实,韩国外长的每一个诉求都夹杂着精心算计。
首先,韩国作为今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的东道主,李在明比谁都更清楚,少了中国的参与,峰会的分量将大打折扣。若是能够请来中方捧场的话,可以抬高峰会的影响力,进而借着主场外交把韩国“中等强国”立起来,更为关键的是,还能推动韩国与其他国家在APEC框架下的合作,极大分摊美国的压力。
其次,韩国邀请中方出手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表面上看似乎是看重中国,实际上却是甩锅。
毫无疑问的一点是,哪怕美国把核航母拉到半岛,朝鲜也并不怂,有核武器傍身就是底气,况且还有俄罗斯这个帮手,倘若韩国真把朝鲜惹急了,真吃亏的是谁还不好说。
在美韩之前的那套军事威慑加制裁不管用的情况下,韩国现在又反悔了,想拉中国加入进来帮忙施压朝鲜,归根结底就是想把压力甩出去,让中国承担对朝施压的主要责任,自己好躲在背后,这算盘打得可真精。
至于争取中国在贸易上的支持,更是直接戳中了韩国经济的命门。
美国的《芯片法》和《通胀削减法案》里全是霸王条款,把韩国的半导体和电动汽车产业逼到了两难的地步,如今特朗普上台后又搞了个对等关税,这简直就是不给韩国留活路。
这些实打实的经济损失,让韩国不得不找上门来,寻求中国的支持,缓解美国带来的冲击。
至于韩国外长公开痛骂美国,看着像是突然的反水,其实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操作。
从国内来看,之前工人被羁押的事已经把反美情绪点燃了,要是还像以前那样对美国软言软语,民众肯定不买账,赵显这通批评,正好能塑造出为国民发声的自主外交形象,帮李在明缓解点政治压力,同时在对外上也是做给中国看的,拿出独立自主的姿态,意思就是韩国不会无底线亲美了。
不过,韩国想要取信于中国,光靠嘴上功夫可不够,后续还是拿出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