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时”真的存在吗?为何“鬼时”是人离世的高发时段?

发布时间:2025-09-17 17:15  浏览量:1

很多人发现,家中老人离世的时间,多集中在凌晨四五点。

比如,我的姥爷,就是在腊月二十八的凌晨四点离开人世的。还有我同学的奶奶,也是在黎明时刻走的。

上班后,单位里一位同事的妈妈因癌症四十几岁就走了,也是在这个时间……

再后来,我们老板的老父亲,绝对的长寿高龄93岁离开的,也在这个时间段。

以前,真不觉得这些事之间存在关联,但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无论是寿终正寝的老人,还是与病魔缠身的患者,生命似乎常常在黎明前阴阳交替之时悄悄离开。催生了民间“鬼时”的种种传说,甚至蒙上了一层神秘、惊悚的色彩。

那么,鬼时是几点钟呢?

在一些传统文化记载中,认为凌晨 3 点到 5点称 “鬼时”,此时阴气渐衰,阳气初发,阴阳交汇之时。用老一辈人的说法就是此时“人鬼同存”。也有传文称傍晚5-7点的酉时也是“鬼时”,是一天之中阴盛阳衰之时。(关于“鬼时”出生者拥有异能的说法,则更多是民间故事,我们暂且不表。)

但是,这个离世高发时段确实有点“惊悚”,但我们若是知道人体的运行规律,就知道这个时间为啥高发了!

《黄帝内经·素问》言:“九候之脉,皆沉细悬绝者为阴,主冬,故以夜半死。”这里的“夜半”,泛指阴气最盛的子夜时分。古人将一天比作四季,“夜半为冬”,而凌晨三点至五点(寅时),恰如冬末春初,是阴气渐衰、阳气初生的阴阳交替之“坎”。这个“坎”对于生命力旺盛的人是转机,但对于垂危之人却是考验。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的“六经病欲解时”理论指出少阴、厥阴病在子时至卯时(23-7 时)是阴尽阳生之关键期,若阳气未复则危殆立至。

他认为,少阴病和厥阴病(多属危重病症)的转机,正在于子时至卯时(23点-7点)。此时若体内阳气能够顺应天时而生发,病邪就有望被驱除;反之,若阳气衰微,无力回天,则生命之火便可能在这一刻熄灭。可以说,凌晨时分,是人体阳气“生死存亡”的关键节点。

还记得民间那句老话吗?“有福之人六月生,无福之人腊月死”,想必古人也是将这样的事件做了总结后,才辈辈流传下来。

现代研究也显示凌晨死亡人数占全天 60%,都在这个时间段。那么,这个时间为何这么“迷”?

原来,人体的血压在凌晨3-5点降至全天最低谷,随着交感神经开始兴奋,血压会像“爬坡”一样快速回升,在早晨6-10点达到峰值。这种剧烈的“先低后高”波动,对于血管弹性下降、或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来说,风险很大。

血压骤升极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而脆弱的脑血管也可能因此破裂,导致致命的脑出血。可以说,凌晨的血压“晨峰”,是悬在许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把利剑。

再者,进入深度睡眠后,人体的呼吸频率会自然减慢,肺部通气量和血氧饱和度降至一天中的较低水平。对于健康的年轻人,这无伤大雅。但对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或肺心病的老人来说,这种生理性的“低氧状态”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极易诱发急性呼吸衰竭。

当心血管的“风险”遇上呼吸的“危机”,鬼时便成了脆弱生命离世的高发时段。因此,家里有老人、病人的,凌晨十分真的需要格外关注其状态。可设置 “凌晨巡视闹钟”,每 1-2 小时查看一次老人的呼吸、面色及身体状态,若发现血压 “晨峰现象” 明显,或存在有呼吸问题,赶紧找医生,别犹豫!

再唠叨一句,兄弟姐妹们,能不熬夜,就别熬夜!熬夜熬的是心血和阳气,看看那些猝死的直播主播们,足以证明长期熬夜对身体极为不利,希望兄弟姐妹们都能健康度过每一天!

——小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