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恒大更疯狂!3.72万亿惊天巨雷,中植系全面暂停债务兑付!
发布时间:2025-09-16 21:35 浏览量:1
2025年6月,中植这颗3.72万亿的惊天巨雷终于炸了!
当所有人还在为恒大2.58万亿债务震惊时,中植系直接刷新了中国金融史上的暴雷纪录。
15万投资者,上至亿万富翁,下至普通中产,无一幸免。
曾经承诺8%-12%稳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如今全面停止兑付,血本无归已成定局。
从“低风险高收益”的金融神话,到3.72万亿的债务深渊。
中植系到底玩了一场怎样的资本游戏?它为何又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中植系的故事要从1995年说起,那时解直锟在黑龙江创办了中植集团。
起初就是个做木材加工的小企业,直到2002年,中植斥资1.2亿收购了中融信托。
而这张金融牌照,成了中植进军金融业的敲门砖。
它开始在金融领域大展拳脚,信托、基金、保险、资产管理,什么赚钱做什么。
通过不断收购、参股、控股,中植的版图越来越大。
发展速度确实惊人,2014年,中植的资产规模突破7000亿,在金融圈里的名声是响当当。
到了2019年,中植的资产规模直逼3.6万亿,旗下控制的企业超过5000家。
什么概念?直接相当于一个省的GDP。
而中植赚钱,主要靠着四大财富管理公司:恒天财富、新湖财富、大唐财富和高晟财富。
这些公司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专门向有钱人推销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因为投资门槛最少得100万起步。
而销售人员的提成也相当可观,卖出一单大的能拿上百万佣金。
这种激励机制,让整个销售团队像打了鸡血一样工作。
但其实说白了,中植的商业模式就是个资金池游戏。
财富管理公司负责从投资者那里募集资金,钱汇总到中融信托,再投向房地产、矿业、新能源、农业等各种项目。
这种模式叫“资金错配”,简单说就是用短期理财的钱投长期项目,靠不断有新钱进来维持运转。
在房地产高速发展的年代,这套玩法确实行得通。
房价年年涨,地产项目回报率高,中植既能按时给投资者兑付本息,自己也赚得盆满钵满。
以至于很多投资者都觉得,中植背景深厚、实力雄厚,把它当成“稳赚不赔”的理财首选。
然而好景不长,2020年开始,监管层面接连出手。
先是出台了基金销售新规,明确禁止承诺保本保收益。
再接着,就是房地产调控升级,“三道红线”政策让房企融资变得极其困难。
这就导致,中植投资的很多地产项目要么停工,要么烂尾,资金回笼成了大问题。
然而2021年12月18日,解直锟因心脏病突然去世,享年61岁。
中植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公司内部就开始乱套。
高管走的走,换的换,有些核心岗位的人甚至开始动歪脑筋,挪用公司资金。
而混乱的管理层,也直接影响到业务运营。
新的理财产品卖不出去,老产品到期又没钱兑付。
到了2023年8月,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了。
恒天财富宣布,涉及2300亿的理财产品无法按期兑付,只能延期。
消息一出,投资者炸锅了,大家这才意识到,原来“稳如泰山”的中植也会暴雷。
事态迅速恶化,2023年11月,中植不得不公开承认资不抵债,负债规模在4200亿到4600亿之间。
2024年1月,中植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而清算的结果,让所有人都吓了一跳:总负债3.72万亿,比恒大的2.58万亿还多1.14万亿。
2025年6月5日,北京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中植系相关人员立案侦查,多名高管被刑事拘留。
昔日的金融帝国,就这样轰然倒塌。
中植暴雷的影响,可以说是灾难性的。
这场金融地震波及了15万投资者,且大多是高净值人群。
有医生、律师、企业主等,都是社会中坚力量。
他们的投资额少则300万,多则上亿甚至几十亿。
按照目前的清算进度,最终能拿回的钱可能不到投资额的20%。
对很多家庭来说,这意味着一辈子甚至几代人的积蓄化为乌有。
除了个人投资者,还有大量企业受到牵连。
很多中小企业,将流动资金放在中植的理财产品里,结果资金链断裂,部分企业直接破产。
还有一些家族把传承基金交给中植打理,结果整个家族财富体系崩塌。
说到底,中植能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还是太过狡猾。
它巧妙利用复杂的股权结构和关联交易,让监管部门很难看清资金的真实流向。
对外宣传时,中植总是暗示自己有“央企背景”、“国家队身份”,其实都是忽悠人的手段。
其实,早在2018年,就有监管人士指出中植的资金池模式风险很大。
可金融创新跑得太快,法规更新跟不上,结果又让中植在监管缝隙中,苟活了好几年。
现在看来,中植的崩塌不是个案,而是整个行业问题的集中爆发。
这些年,从P2P到私募基金,从信托到财富管理,暴雷事件层出不穷。
它们都有着高杠杆运作、资金池模式、承诺高收益的特征。
市场好的时候,大家都能分一杯羹,市场一转向,立马原形毕露。
而在当前的金融生态下,“下一个中植”可能正在某个角落悄悄生长。
如果投资者还是迷信“大而不倒”,如果金融机构继续玩火,类似的悲剧还会重演。
中植用3.72万亿告诉我们,金融游戏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风险来临时的一地鸡毛。
中植系用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超出常理的收益背后,往往隐藏着吞噬本金的陷阱。当金融创新变成庞氏骗局,受伤的永远是普通投资者。中植系不会是最后一个,在追逐财富的路上,只有保持理性和警惕,才是唯一法则。
参考文献:
1.中国基金报-2024-6-28——《中植系,突发!》
2.澎湃新闻-2024-8-9——《中植集团前董事局主席高某某与另外48人被起诉,指控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3.新浪财经-2025-06-22——《3.6万亿暴雷!又一金融巨鳄崩塌,15万富豪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