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李存勖:半世的英明,落幕的凄惨

发布时间:2025-09-13 14:44  浏览量:1

五代十国混乱不堪,假如要说那个王朝最有机会一统天下?很多人会想到后唐。疆域,是后梁的两倍。北方吃得死死的,连大一统梦里的川蜀都收拾进来了。南方除了吴,不服气的都表面臣服,帖子一封封送到洛阳。有脑子、懂进攻,打仗猛得像疯子,有李世民那味儿——这说的是李存勖。很长一段时间里,后唐那个家底,强得惊人。局势已经清楚了:一场流血之后,大概很快就是“天下一家”了,是不是?

可真事讲到这,不见得好办。李存勖干翻后梁以迅雷不及之势,直接推到自己父辈夙愿的最前面。他一时风光无二。可是成了皇帝以后,人的味道突然变了。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像之前一样继续狂奔?结果他却走起别的路——不是没人提醒他,但他听吗?

说白了,李存勖家里有位厉害的女人——刘氏。刘皇后什么都懂、手段特别硬,凡事喜欢亲自揽过来,战功全在朝堂之外堆起来。宦官撑腰,拉帮结派,这样的格局古今多有,但后唐这股子乱,就是有点看不明白。原本应该大权在握的李存勖,反而养成了习惯,让刘氏插手所有军国大事。搞到后来,甚至管钱、管军粮、还搞赏赐,文臣武将全得看她脸色,有时候就连李存勖自己,好像都习惯被牵着鼻子走了。

刘氏与其说是朝廷里的掌权者,不如说是个又会唱会跳的大众情人。这点和她“鉴赏”出来的那些伶人、小歌舞团有得一拼。李存勖本身爱热闹,这爱好跟刘皇后正对路。他喜欢能歌善舞的宫女,也拿刘皇后当成阳光中心的那个人。这份“宠爱”一旦铺展开来,就出事了。李继岌出生了,母以子贵,刘皇后成了皇后,专宠没人能比,朝堂内外全是她说的算。那时候,李存勖到底是真的喜欢刘氏,还是本来就对各种伶人没什么抵抗力?这事估计只有说“反正离不开了”。

事儿还没完。有这么两个刘氏:老爹李克用那位,有刚有柔,懂得劝夫保命,关键地方拉得住狠招。轮到李存勖的刘氏,好像倒成了祸根。一个是贤内助,一个却成了他成大业的最大阻碍。舞台上换了人,却全都叫刘氏,这种滥调为什么还是没逃过王朝命运的起落?听着真闹心。

最要命的,刘氏左手弄财政,右手养戏班子,结果后宫金银山一样高,将士拿不着军饷。李存勖被人说,名垂史册三箭定乾坤。可你真信这个?他曾经英勇果决,敢于行动。登基后,人物忽然似换了魂,干啥都不对味了。

打江山行家里手,守江山样样外行。李存勖成了游戏达人,唱戏,摔跤,打猎,什么都在行——可唯独不理国政。他组自己的戏班,带队踢蹴鞠,手上的功略全扔了。那些靠打仗出头的功臣,慢慢被搁在一边。伶人、无能的小人反而鸡犬升天,连升三级。谁心里没点火?才三年,奖赏都奖给了一群唱念做打的。

这些年混到高处的郭崇韬——他是什么人?郭子仪后裔。和李克用、李存勖两代人都信得过的元勋,文能安天下,武可定乾坤。一战灭了后梁,第二波,六万兵攻下来蜀地,七十天轻松搞定王衍。成德军大节度,他连坐镇都做得扎实。李存勖对他言听计从,甚至赐过铁券,“十死可免”。不就是扶龙之臣吗?

但逆料不到的,环境突然变冷。郭崇韬收川西,全军归自己节制。宦官见势不妙,传着风声,说郭崇韬有二心。刘皇后亲自下密令,让李继岌把这位老臣干掉。926年正班师回朝,李从袭、李继岌联手动手,郭崇韬和十来个将领接连被杀。即使李继岌是舟中公子,可杀到这样地步,怕是已经没什么余地了。

郭死后,文武百官个个胆寒。朝内节度使自危。大臣轮番琢磨,“下一个会不会到我?”局面复杂到什么地步?魏州爆发叛乱,李嗣源出兵平乱,结果自己倒戈。石敬瑭摇旗呐喊,这亲家跟着反水,部下也举兵拥立,说得出奇迹,“河北皆附”。哗啦啦,李嗣源入主汴州。李存勖自领亲军平叛,还没开打,队伍哗变。本该跟随皇帝御驾亲征的精兵,纷纷倒向了叛军。

前面功劳全都白给,李存勖只能退回洛阳。没想到,很快连亲军护卫都乱了。一晚上就攻破了明德门,他倒在了弓弦之下。最讽刺的是,下手最多的还是他信得过多年的伶人郭从谦,这帮唱戏的果然心不在朝。

叛乱,一波接一波。计都不灵。你说兵变,是将帅无能?可当初李存勖也算枭雄。怎么可能落到如此田地?简单看,灾荒连年,百姓饿肚皮,财政官员敛财,苛捐杂税层层盘剥。老百姓撕心裂肺,军粮不够,士气一落千丈。明明内库金银满仓,偏偏将士无钱领饷。士兵肚子饿得前胸贴后背,还指望保家卫国?看得出来,怨气冲天,叛乱自然就爆发了。

李存勖用一生打下的家底,最后全还了回去。十五年戎马奔波,捷报连连。可当上皇帝不到三年,搅进乱局,被自家亲兵射死。这种落差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有人说他格局不行,只会创业,不会守成。但如果细细琢磨,他一点也不傻:用唐朝旗号,喊出“恢复正统”,有效;照搬唐末制度,无效。他信任宦官,企图靠起用旧臣保住稳定,有结果吗?没有。

至于刘皇后,不光把自己的地位坐死,还把国家财政与军粮彻底打断了。外府穷疯了,内府钱到放不下,搞到后来,朝堂早已冷成冰窖。将士啥都领不到,百官各怀鬼胎。亲军变叛军,养孙子不如养戏子。你要说李存勖没本事,也许不公道;可他就是没把控住那些最重要的东西。

奇怪的是,他喜欢音乐、宠爱刘氏,这些爱好在打天下的时候没见出问题。偏偏刚一称帝,一切爱好突然成了负担。到底是人心变了,还是环境变了?又或者,其实早年那些刀光血影只是暂时掩盖了性格深层的摇摆?

不是每个胜利者都能当好皇帝,不是每个贤内助都真的能持家立业。五代这段事,乍看充满偶然,其实步步骤致。就连向来被后世唾弃的朱温,张皇后早死,后梁照样没撑下去。反过来,刘皇后在后唐两年半大肆敛财,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926年,刘皇后带着许多金银珠宝想逃,但终究落在李嗣源手里。李克用父子两个拼了半生,赢下一番天下。最后却栽在家门口,养子夺位,看着空荡荡的王座,江山轻易交出去,也是没算到的事。

事情说到这,天命、变数、性格、谋略,有时候都掺着点运气。后唐终究没能一统江山,刘氏到底是天降祸水还是真有本事?李存勖又算不算被宠坏的孩子?咱也不说了,五代那些叠叠嶂嶂,到底谁能说清讲明?

王朝成败,有些路,走着走着就断了。不服气,没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