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死亡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忠告:这5件事不得不防!

发布时间:2025-09-13 16:01  浏览量:1

现在的人啊,说起“心梗”这两个字,脸上总是挂着一丝模糊的恐惧,却又常常觉得:离自己还远着呢。可真到了急救车拉响警笛、夜半突发胸痛的那一刻,才知道这病不挑人、不讲情。

无论你是退休老爷子,还是办公室的白领小妹,心梗这事儿,真不是“老年人才得”的“老毛病”。它就像一根藏在生活细节里的刺,平时不动声色,一旦扎下去,轻则住院,重则送命。

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报告,每年我国因为急性心肌梗死离世的人,保守估计超80万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某些癌症的死亡率。

比起中风、糖尿病,心梗来得更急、更狠、更不留余地。偏偏它的“前奏”又特别容易被忽视,很多人直到倒下的那一刻,才知道那几天的肩膀酸痛、呼吸发紧,其实已经是身体在敲警钟了。

前段时间我一个老同学,年纪不过45,平时不抽烟也不喝酒,生活看着挺规律。有天早上骑车去上班,到了单位门口突然就晕了,送到医院,抢救无效。

医生说是突发心梗,心脏在几分钟内就被“堵死”了。听着是不是很难接受?但这已经不是个例,而是越来越多中年人正在面对的现实。

你可能会问,心梗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通俗点说,就是心脏的“油管”被堵了。心脏靠着冠状动脉供血,这血一旦供不上,心肌就像锅里的鱼,缺了水,焖不熟,还容易焦。心肌坏死的速度,比你想象得快得多,有时候连黄金的“120分钟”都等不到。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常年活在一种“我还年轻我不怕”的幻觉里。可心梗并不迷信年龄。

别以为三十多岁、四十出头就能高枕无忧,现在医院里接诊的年轻心梗患者越来越多,甚至有20多岁的。原因嘛,其实一点也不玄乎,大多数都和那五件日常“坏习惯”脱不了干系。

第一件事,熬夜。这个毛病啊,年轻人最常见。有人白天上班,晚上打游戏打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靠咖啡撑着。

长此以往,交感神经长期兴奋,心脏像被一个看不见的手拧紧了发条,迟早会炸。研究显示,长期睡眠不足的年轻人,发生心梗的风险比作息规律的人高出40%以上。你说可怕不可怕?

第二件,三高不当回事。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仨老朋友,很多人觉得“反正不疼不痒”,吃不吃药无所谓。可其实这三高一个比一个阴险。

高血压让血管壁变硬,高血脂让血管里沉积油脂,高血糖又让血管“糖化”变脆。三者联手,就像一群“拆迁队”,一点点把你的血管掏空,动脉粥样硬化就是这么来的。等到哪天某块斑块突然破裂,血栓啪一下把血管堵死,心梗就来了。

第三件,要说的就是抽烟。烟这个东西,对心血管的杀伤力,比你以为的还大。

尼古丁让血管收缩,一收一扩之间,血压波动、心率加快,烟雾中的一氧化碳还会抢走血液里的氧气,心肌供氧更困难。

你说吸烟伤肺吧,那是慢慢来的,可心梗是急性事件,一根烟也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再说第四件事,暴饮暴食。节假日一到,火锅烧烤啤酒一上桌,好多人就停不下来了。吃得太油、太咸、太多,血脂飙升、血压升高,消化系统负担重不说,心脏也跟着累得慌。

尤其是饭后马上躺着、或者洗热水澡,这些行为都可能诱发心肌缺血。有研究指出,大餐后一小时内,是心梗高发时段,特别是中老年人,得格外小心。

第五件,说起来听着老生常谈,但真的是情绪。别小看生气、焦虑、压抑这些负面情绪,它们对心脏的影响,比你想象的还大。有一个词叫“应激性心肌病”,严重时的表现跟心梗一模一样。

情绪一激动,肾上腺素飙升,血管一收缩,血压一升高,心脏立马承压不住,那一瞬间,心梗就像潜伏多年的地雷,轰一下炸开。

说到这,有人可能会问,那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心梗的“前兆”?这个可是个大坑,很多人误以为心梗一定是胸口像压了块石头,实则不然。尤其是女性、糖尿病患者、老年人,非典型症状特别多。

比如说:肩膀酸、牙疼、背部不适、恶心、出冷汗,甚至只是一阵疲乏,也可能是心肌缺血的信号。有个老太太就因为牙疼去了口腔科,检查半天没问题,后来一查心电图,是心梗。

还有人说,那我每天走走路、吃点保健品、不就行了?可问题是,很多“养生方式”本身就不靠谱。

比如大量服用红曲、银杏、丹参片等“活血化瘀”的中成药,不但不能预防心梗,反而可能干扰正常凝血,在急性期导致出血性并发症。这就像给车上打油的时候,不分清是汽油还是柴油,越加越坏。

真正有用的,其实就是那几件“老生常谈”的事,但得换个方式说。比如控制体重,不是“减肥”两个字就完事儿了,而是你得知道,每增加一公斤体重,心脏的负荷就增加6%

再比如锻炼,不是“每天跑步”就够了,而是要控制心率,不能猛跑猛跳,心率超过最大值的85%反而容易出事。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定期体检可不是形式。有些人血脂已经高得吓人了,自己却一点感觉没有。就像你家的水管生锈了,不拆下来谁都看不见。体检就像请了个专业的水管工,提前发现问题,别等水管炸了才后悔。

心脏这器官,有点像家里那口老锅,一开始用得好好的,后来锅底慢慢起了锈,你不注意,哪天煮个粥,它就裂了。预防心梗这事儿,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说到底,还是得从细节做起,从习惯管起。

就像我常跟病人说的:你吃进去的每一口饭、你熬的每一个夜、你生的每一次闷气,心脏都记着呢。它不吭声,不代表它没意见。等它真的给你“发通知”了,往往就是心电图一条直线,医生也回天乏术。

别等到那天,才悔不当初。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3[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6):481-493.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2年)[R].北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

[3]李建军,刘志涛.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识别与治疗进展[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4,40(2):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