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剖白:此生最不后悔“西安捉蒋”,最后悔杀了杨宇霆
发布时间:2025-09-12 17:52 浏览量:1
提起张学良,历史评价始终两极。有人赞他西安事变力挽民族危亡,是真英雄;也有人叹他错杀一人,间接动摇了东北防务根基。1990 年,被软禁半个多世纪的张学良重获自由,面对镜头谈及一生取舍时,一句剖白引发无数讨论,他言,此生最不后悔的就是西安捉蒋,最后悔的则是杀了杨宇霆。
谁能想到?一个敢跟蒋介石叫板、凭西安事变改写历史走向的人,会把 “杀杨宇霆” 当成这辈子最大的遗憾。这杨宇霆到底是什么来头?在奉系圈子里,他的分量能压过刚接位的张学良 —— 张作霖刚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奉系那帮跟着老张打天下的老臣,私下里都在嘀咕:论本事、论资历,杨宇霆比毛头小子张学良更配坐 “东北王” 的位置。
这位出身普通农家的将领,脑子却比谁都灵光。中学毕业就考上奉天陆军学校,后来还拿到公费名额,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镀了金。回国后一见到张作霖,俩人当场就 “对了脾气”,老张直接把他当成左膀右臂。东北军里没人敢喊他大名,都恭恭敬敬叫 “杨督办”—— 他一边当着总参议,帮张作霖管着全军的参谋事务,一边握着兵工厂的实权,兵工厂里的银子他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连账本都不用跟旁人报备。
张作霖去世初期,杨宇霆倒也做足了表面功夫,发通电说要 “接着大帅的遗志,帮少帅稳住东北”。可这份 “拥护” 没撑多久,就露出了权力博弈的底色。
张学良当上东北保安总司令后,杨宇霆半点没收敛,公开场合张口闭口喊 “小六子”—— 这是张学良的小名,当着满屋子军政官员这么叫,明摆着没把新主子的权威放在眼里。更让张学良窝火的是,杨宇霆在财政、军事上独断专行,东北军的不少决策,他绕开张学良就敢拍板。
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见俩人关系越来越僵,想从中调和。她主动备了兰谱,要跟杨宇霆的三太太认姐妹,盼着用私人情谊拉近距离。
没成想,杨宇霆直接把兰谱退了回来,还让人带话:“我跟大帅是一辈的,跟少帅差着辈分,这姐妹认不得。” 这话像根刺扎进张学良心里,俩人的嫌隙越来越深,但那会儿张学良还没动杀心。
真正让双方彻底撕破脸的,是 “东北易帜” 的分歧。1928 年 12 月,张学良看着全国统一的势头,想让东北挂上青天白日旗,归入南京国民政府,为的是让国家不再分裂。可杨宇霆死活不同意,拍着桌子跟张学良吵:“蒋介石那家伙翻脸比翻书还快,咱父子俩流血流汗打下的东北,凭啥平白无故给他?”
俩人吵得不可开交时,外面的势力又来添乱。白崇禧派亲信去东北,不找张学良这个 “东北王”,反倒直奔杨宇霆家串门。张学良后来追问缘由,对方还满不在乎地说:“事儿跟杨督办商量过了,他点头就行。” 没过多久,蒋介石又偷偷给张学良递消息,说白崇禧正在暗地里撺掇杨宇霆反他,让他 “别等人家把刀架到脖子上,先下手才能保住位子”。
1929 年 1 月 7 日,杨宇霆为父亲办的祝寿宴,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场寿宴办得排场极大,蒋介石的代表来了,白崇禧、阎锡山的人来了,连日本的政要都专程赶来,东北的达官显贵更是把杨府挤得满满当当。张学良准时到场,杨宇霆的副官就淡淡说了句 “少帅来了”,连个引路的都没有;在场的人该打牌的打牌、该聊天的聊天,仿佛他这个 “东北王” 是空气。可等杨宇霆作为主人 “压轴” 进门,全场瞬间安静,所有人 “唰” 地站起来迎接,还有人当着张学良的面喊:“杨督办才是东北真正的主心骨!”
回到家里,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直言:“今天寿宴上,他杨宇霆倒像东北的主人,你反倒成了来做客的。” 这句话彻底掐灭了张学良的犹豫,他下定决心要除掉杨宇霆。决策前,从不信迷信的张学良,居然跟自己较上了劲 —— 他拿出银元,心里默念 “正面朝上就杀”,连掷三次,全是正面;他不服气,又改规矩 “反面朝上就杀”,结果三次还是反面。这诡异的结果,让他觉得 “杀杨宇霆” 像是早就定好的事。
1929 年 1 月 10 日,张学良以 “研究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 为由,把杨宇霆和他的心腹常荫槐召到帅府。俩人刚走进老虎厅,早就埋伏好的卫兵突然冲出来,当场把他俩枪杀。事后,张学良没搞株连,不仅下令厚葬杨宇霆,还分别给杨、常两家送去一万元慰问费,甚至亲自提笔给杨宇霆写了挽联,想尽量减少舆论非议。
这场 “老虎厅事件”,往后几十年都没停过争议。支持张学良的人说,他用雷霆手段清除了权力障碍,才让东北真正姓了 “张”;反对的人却骂他 “自毁长城”—— 杨宇霆懂军事、能镇住奉系老臣,没了他,东北的防务乱了套,后来日本人才敢轻易打进来。
晚年再被问起这件事,张学良只是轻声感慨:“这是凄惨的遗憾的事的结束。” 没有辩解,没有推卸责任,只剩对过往的复杂追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