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博会上的“新发现”——第九届丝博会在西安启幕 多个亮点勾勒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5-22 09:05  浏览量:3

5月21日,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第九届丝博会”)在西安开幕。本届丝博会以首个文旅消费展、首个文化IP、首个“陕品臻品”专区为创新支点,呈现新亮点、新变化。

文旅添彩丝博会

这边,市民们在广东旅游展厅欣赏非遗作品;那边,响起鼓声,延安参展人员的表演,瞬间点燃现场气氛;汉中展区憨态可掬的熊猫元素成为焦点……记者走进丝博会文旅消费展,感受到了文旅产业的“活力”氛围。

作为本届丝博会首次设立的核心主题展之一,文旅消费展重点引进文旅科技、夜间经济、数字创意、特色IP、沉浸式体验等消费驱动型企业,集中展示文旅产业优质产品和新业态、新产品、新成果。在这里,科技与文旅融合成果亮眼呈现。观众不仅可见证非遗技艺、华服展演、汉服巡游等特色活动,还能品尝竹盐、龟苓膏等广府老字号美食,感受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地方特色产业正在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红色的和黄色的大樱桃是一样的,大家可以尝一尝。”铜川乡村旅游展示区尤为醒目,大樱桃、小番茄、核桃等产品试吃者不断。

本次展会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组织,展览面积10000平方米,汇聚了陕西、北京、广东等地的70余家文旅企事业单位参展,展会以 “场景化展示、互动式体验、全链化对接” 为策展理念,规划文旅主题、文娱演艺、非遗国潮、赛事四大板块,着力打造 “展销一体” 的文旅产业链对接平台。

首个丝博会文化IP亮相

展会现场,陕西精心设计的三个吉祥物“骆骆”“丝丝”“璐璐”正式亮相,并配合开发丝博会周边9类文创产品。作为本届丝博会的“新面孔”,三个吉祥物以“丝路融通·开放合作”为主题,将千年丝路文化与陕西地域特色深度结合,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密码。

“骆骆”以沙漠之舟骆驼为原型,驼峰设计融入汉代瓦当纹样,象征丝路商队的坚韧与开拓精神;“丝丝”化身为飘逸的丝绸拟人形象,衣袂间点缀着唐代宝相花纹,展现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融;“璐璐”则以和田玉为灵感,宝石造型中嵌入中亚马赛克图案,寓意丝路沿线国家的价值共鸣。三个吉祥物的设计不仅体现了陕西作为丝路起点的历史底蕴,更通过现代美学手法,传递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开放包容理念。

此外,本届展会首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提供全年展商展示服务,汇聚行业资源,打造丝绸之路线上产业资源平台,持续赋能丝博平台长效运营,扩大丝博会的品牌影响力,打造“永不落幕的丝博会”。

陕西好物组团 “出圈”

在“省际合作展”首设的“陕品好物 陕西臻品”专区人气颇高。展品整齐摆放,分为消费名品、名优臻品、时代优品、国风潮品、工美精品五大展示区,汇聚全省消费品工业领域的优势产业,行业重点及名优企业同台亮相,全方位展现陕西特色。

包装精美的红花荞麦花蜜粽独具特色,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询问。“我们的荞麦系列产品主打健康养生,还有荞麦挂面、荞麦锅巴、荞麦月饼…… 控三高效果很好!” 延安荞之坊农产品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工作人员热情地向围观的市民介绍。

作为深耕荞麦健康产品领域的企业,延安荞之坊农产品科技有限公司始终将 “品质可靠,创新领先” 作为核心发展理念。公司持续加大人才引进与研发投入力度,目前已斩获八项专利,其中包括三项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及三项外观专利。依托强大的科研实力,企业不断丰富 “荞之坊”“荞云边” 品牌系列产品矩阵,让传统荞麦食品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将陕西的优质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同期举办的 “中华美食荟・知味陕西” 陕菜美食文化交流活动中,特色美食展销一如既往火热。西安肉夹馍、凉皮,榆林羊肉,汉中热米皮等各地招牌美食现场制作,一站式网罗三秦大地的地道风味。杨凌摊位前,师傅一边忙碌一边吆喝:“辣子夹馍2元一个,每人限购2个!辣酱一罐15元,两罐25元!” 市民王女士拎着辣油罐和小吃,开心分享:“辣得过瘾!买了几样回去给孩子尝尝鲜。”

这场持续至5月25日的盛会,从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IP到创新驱动的名优产品,从沉浸式的文旅体验到烟火气十足的美食盛宴,正以多元姿态孕育合作机遇,续写丝路经贸合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