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科尔努出任法国新总理,反对党批马克龙“换汤不换药”
发布时间:2025-09-10 17:32 浏览量:1
9日,法国总统府正式宣布,39岁的国防部长勒科尔努被任命为新一任总理,接替辞职的贝尔。此举被视为马克龙在政治困境中一次关键但冒险的选择。
然而,反对党普遍对此反应冷淡甚至负面,认为这是“老问题的老答案”。
前总理贝尔的辞职并不出乎意料。就在8日,他提出的财政紧缩预算方案在国民议会的信任投票中遭到否决,直接导致政府垮台。
面对严重的财政赤字,贝尔希望通过削减公共开支、增加部分税收来稳定局面,但方案不仅引发社会强烈争议,更未能获得议会支持。在失去执政基础后,贝尔递交辞呈。
法国政局的不稳定早有迹象。自去年夏天的议会选举以来,马克龙所领导的执政联盟丧失了国民议会的绝对多数地位。
面对分裂的议会,他的施政难度陡然上升,几乎每一项重大法案都需经过艰难的妥协与谈判。贝尔政府在此背景下步履维艰,财政改革方案的失败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这种局势下,马克龙选择了勒科尔努。作为总统的亲密盟友,勒科尔努被视为“稳妥人选”。
他此前在国防部任职,积极推动法国在乌克兰战争中的援助政策,同时参与欧洲防务合作,展现出强硬而务实的一面。年轻的履历加上对总统的忠诚,使他迅速脱颖而出。
然而,勒科尔努的任命并未获得各方期待中的掌声。极右翼国民联盟党领袖巴尔德拉在社交媒体上直言,马克龙此举不过是“不要改变一支失败的球队”。
在反对派看来,勒科尔努虽然年轻,但缺乏解决经济和社会矛盾的经验。法国此刻面临高通胀、财政紧缩、罢工潮与移民争议等多重困境,仅靠总统的“信任之人”恐怕难以扭转局面。
事实上,勒科尔努上任的压力巨大。
法国国内正弥漫着普遍的不满情绪。过去一年,围绕养老金改革、公共开支削减的抗议不断蔓延,社会信任危机加深。工会与左翼政党早已表态,任何带有紧缩色彩的政策都将遭到强烈抵制。
另一方面,极右翼势力在地方和欧洲议会层面不断扩大影响力,使马克龙阵营的执政空间进一步压缩。
从国际角度看,勒科尔努仍需延续法国在欧洲和北约中的角色。乌克兰战事尚未平息,法国作为欧盟核心国家之一,在军事援助和外交调停上不可或缺。
作为前国防部长,他在军事和外交上的经验或许能帮助法国维持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但这与解决国内经济难题并不直接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勒科尔努已是不到两年间的第五位法国总理。这一频繁更替本身,正折射出法国政局的动荡与不稳定。
频繁的总理更换不仅削弱了政府的执行力,也让公众对政治体系的信任不断下降。法国媒体普遍担忧,若这种循环持续下去,马克龙在剩余任期内的执政空间将进一步萎缩。
对于马克龙而言,这次任命更多是一种政治上的“维稳”动作。选择身边亲信上位,能够确保政府内部的协调统一,避免更多意外。
然而,如何在缺乏议会多数支持的情况下推动改革,仍是绕不过的难题。如果新政府在关键法案上再次受挫,法国可能再度陷入政治僵局。
总的来看,勒科尔努的上任象征着马克龙在困境中的一次“防守性布局”。但在反对派看来,这并非真正的突破,而只是一次换位操作。
未来,法国能否走出财政困境、修复社会撕裂,将取决于新总理能否展现超越“亲信”身份的能力。
法国政坛风雨未息,勒科尔努的挑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