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北京爷爷养多肉七年惊现“九尾狐”,邻居围观惊叹:成精了!秘诀就两个字
发布时间:2025-09-11 09:51 浏览量:1
爆了爆了! 北京七旬大爷因一盆“成精”多肉火上热搜,网友吵着要拜师!据说这盆叫九尾狐的多肉养了整整七年,毛茸茸的尾巴从阳台垂下来一米多长,夏天还开红花,配上个小狐狸摆件,活脱脱像是《山海经》里跑出来的神兽。 邻居们都说这玩意儿快成精了,仙气飘飘的要飞天。
老爷子今年七十二,退休前在园林局干了一辈子。 七年前逛花市,他一眼就相中了这根其貌不扬的猴尾柱,当时儿媳妇还笑话他花冤枉钱,不如买盆吊兰实在。 结果现在这盆九尾狐成了小区明星,好多人特意跑来拍照,有人说这盆市场价少说上千,老爷子一听就急眼:“给多少钱都不卖! 养了七年,跟老伴儿似的,离不了。 ”
我家阳台那盆多肉还蹲在角落呢,叶片皱得跟晒干的梅干菜似的,上次浇水浇多了,根烂得抠都抠不下来。 人家爷爷咋养的? 听我慢慢唠。
这九尾狐,学名其实叫猴尾柱,是仙人掌科的玩意儿,原产南美,耐旱得很。 老爷子养它,秘诀就俩字:别折腾! 很多人早上喷点水,晚上挪位置,怕晒着怕冻着,结果越伺候死得越快。 这玩意儿跟老北京胡同里的老槐树似的,越“糙”着养越精神。
老爷子给它准备的土都是特制的,泥炭土里掺着珍珠岩和赤玉土,透气性特别好。 他说这就跟人穿鞋一样,鞋不透气,脚准得烂。 浇水更是讲究,春秋半个月才浇一次,冬天直接断水。 这玩意儿属骆驼的,渴不死,但能涝死。 浇水的门道也简单,春秋土干透再浇透,夏冬直接佛系。
光照是命根子,每天晒几小时太阳,毛色才白得透亮。 爷爷春天让它晒足太阳,夏天就得搭个小遮阳网,别让太阳烤得“尾巴”发焦;冬天搬屋里躲着西北风。 夏天得躲着点太阳,春秋冬可劲儿晒。 晒不够? 茎秆细得跟挂面似的;晒过头? 直接变烤狐狸。 大多数多肉在夏季需要适当遮阴,避免强光直射导致叶片灼伤。
温度也挺关键。 这九尾狐在15到28度的温度下尾巴蹭蹭长,绒毛又密又亮。 夏季气温过高时,得注意降温,放通风好的地方。 多肉一般养护温度最好在5-35℃。
施肥这事儿,老爷子不太常干。 多肉对肥水需求不大。 有人会在春秋加点稀释的多肉肥,花期前补点磷钾,枝条壮了花才开得艳。
去年夏天可险了。 老爷子有回出门忘了关窗,赶上暴雨连下三天。回来一看心疼坏了,九尾狐的尾巴尖都烂了。 那天晚上老爷子打着手电,拿着消过毒的剪刀,小心翼翼地给烂掉的部分做“手术”,那架势比大夫做手术还认真。 儿媳妇说他:“爸,您对盆花比对我还上心。 ”老爷子头也不抬:“这能一样吗?花儿不会说话,难受了也不会喊疼。 ”幸好九尾狐争气,经过老爷子精心照料,不仅伤口愈合了,今年开春还冒出来三个新芽。
现在这社会,年轻人活得多急啊,连点外卖都得选“30分钟必达”,养多肉自然想“一个月爆盆”,结果越急越养死。 爷爷那辈人懂“慢”的道理种子得等发芽,花得等开,连多肉的“尾巴”都得一年一年攒,就跟熬老汤似的,火候到了,味儿才浓。
张明发现,自从爷爷养了这盆九尾狐,整个人都精神多了。 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去阳台看看他的“宝贝”,有时候能对着花自言自语老半天。 这盆花给老爷子退休生活添了不少乐趣。
其实养植物的乐趣就在这儿浇点水、晒晒太阳,回报率高得离谱。家里摆上一盆,空间立马灵动起来。 这种九尾狐美得实在,懒人也能玩出彩,比伺候那些娇贵的高档植物强多了。
我后来也学乖了,把那盆烂根的多肉剪了坏根,插在珍珠岩和椰糠里,就放在阳台栏杆上,每天让太阳晒够6小时,一周才浇一次水。 最近居然冒了点新绿,跟刚睡醒的小娃娃似的,扒着土往上钻。 原来不是我不会养,是我太急着要结果了。
老爷子总爱说:“养花跟养孩子似的,不能太惯着,但也得细心伺候。 ”邻居老王头问他浇的是不是仙丹,老爷子得意地摸着胡子:“仙丹没有,心得倒是有那么一点。 ”
现在这盆九尾狐的毛茸茸茎秆在阳光下泛着银光,远远看去活像九条狐狸尾巴。很多人愿意叫它“九尾狐”而不是学名“猴尾柱”,就因为听着就带着点仙气儿。
养花这么多年,我算看透了,九尾狐这类多肉最懂咱心思。 它肉质茎自己存水,管住手少浇水就成,简直是懒人福音。
所以啊,有时候别老怪植物不好养。 得想想是不是自己太心急了。 人家爷爷花了七年时间,才等来这盆“成精”的九尾狐。 这日头,这水,这时间,一点都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