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人鞋一哥”到“菜市场新秀”:足力健这波跨界是自救还是?
发布时间:2025-09-09 17:04 浏览量:4
海闻社观察 当你刷到足力健的直播间里,主播不再吆喝 “防滑耐磨老人鞋”,而是举着 9.9 元 15 个的鸡蛋喊 “家人们冲” 时,就该知道 —— 这位 “老人鞋界顶流” 最近属实有点慌。
曾经靠 “六超老人鞋” 一年狂卖 40 万双的足力健,如今正忙着在抖音直播间甩卖 4.9 元的速冻水饺。从今年 5 月宣布跨界有机食品至今,郑州街头已经冒出 30 多家足力健有机食品会员店,活脱脱把 “鞋店” 开成了 “社区菜市场”。
当年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迷茫
2014 年的张京康大概想不到,自己从保健品市场铩羽而归后,竟靠一双老人鞋逆袭成 “银发经济新贵”。那会儿他发现大爷大妈们总抱怨买不到合脚的鞋,灵机一动拉上双星集团搞出 “六超神鞋”—— 防滑、透气、轻便三大优势叠满,一年就卖爆 40 万双。
2015 年 “足力健” 正式出道,张京康深谙 “魔性营销” 之道:请张凯丽坐镇央视,广告台词魔性到 “买老人鞋就找足力健” 能刻进 DNA。线下门店更是像雨后春笋,2016 年 1000 家,2017 年 1800 家,2018 年营收直接从 6000 万飙到 18 亿,堪称老年消费市场的 “火箭速度”。
最巅峰时,足力健王府井门店年租金敢花 2000 万,2019 年营收 40 亿、门店超 5000 家,活脱脱 “老人鞋界茅台”。但也是这年,“翻车” 大戏正式上演:鞋子耐磨性不达标、强度不合格被点名整改,黑猫投诉上的吐槽能绕地球半圈。
2020 年之后更是雪上加霜:线下门店集体 “冬眠”,连续三年亏损,代工公司欠税 15 万,张老板本人还被法院发了 “消费禁令”,如今只能在短视频里当 “创业导师”,教人如何从巅峰跌落谷底再爬起来(虽然自己还没爬起来)。
说到底,足力健的 “塌房” 早有预兆。号称 500 多项专利,定睛一看大半是外观设计 —— 合着花大价钱研究的不是鞋底防滑,是鞋面上的花纹好不好看?再加上营销还停留在 “央视洗脑” 时代,面对短视频浪潮毫无还手之力,就算 2024 年请来了凤凰传奇 “降维打击”,也没能救回下滑的销量。
更要命的是,安踏、李宁这些 “后生” 也来抢饭碗,连 “美国足力健” 斯凯奇都带着 “一脚蹬” 杀进来。2025 年上半年斯凯奇营收 48.5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反观足力健,怕是只能对着仓库里堆积的老人鞋叹气。
卖不动鞋子改卖菜,这波操作很 “迷惑”
眼看老人鞋市场成了 “死局”,足力健玩起了 “乾坤大挪移”—— 转头卖起了有机食品。4.9 元能买一包水饺加三根糯玉米,9.9 元 15 个鸡蛋,冻虾仁、杂粮馒头一应俱全,SKU 超 200 个,活脱脱老年版 “拼多多”。
更绝的是会员制:10 块钱就能当一年会员,充 300 块升级金卡,截至 8 月底已有 8 万会员。按最低充值算,这波就进账 2400 万,不得不说,张老板还是懂怎么 “薅羊毛” 的。
至于为啥选有机食品?足力健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2025 年银发经济规模预计 9 万亿,其中食品保健占 23.5%,这不就是当年老人鞋市场的翻版吗?再加上品牌价值还剩 116 亿,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说不定能复制当年的神话。
但消费者可不买账。有大爷大妈走进门店就犯嘀咕:“这卖吃的地方,咋一股子鞋味儿?” 更有人调侃:“他们家鸡蛋不会也加了防滑鞋底吧?”
食品圈的水,比老人鞋的鞋底还滑
足力健大概以为换个赛道就能 “重新做人”,但有机食品这潭水,可比老人鞋的防滑鞋底滑多了。
目前来看,有机食品市场确实火得发烫:从 2018 年 1666 亿涨到 2023 年 3168 亿,2024 年突破 1100 亿,未来几年增速还能保持 15% 以上。但问题是,足力健现在的操作,活脱脱一个 “食品界新手村玩家”。
首先是品牌认知这道坎。十年间大家都默认 “足力健 = 老人鞋”,突然转行卖鸡蛋,就像让肯德基卖羽绒服 —— 不是不行,但总觉得哪里不对。
更危险的是 “代工模式”。足力健的有机食品全靠代工厂贴牌,自己啥也不生产。这种 “轻资产” 玩法看着省钱,可一旦哪个环节品控翻车,比如水饺里吃出个线头,那可就不是 “鞋子不耐磨” 那么简单了,搞不好要上社会新闻。
最关键的是供应链。现在靠低价引流还行,但想长期用 4.9 元的价格卖高品质水饺,得有硬实力。看看人家美团、京东的折扣超市,背后是巨头供应链撑腰,足力健这点家当,怕是撑不了多久。
说到底,足力健从卖鞋到卖菜的跨界,更像一场慌不择路的自救。至于能不能成功?或许就像它家曾经的广告语:“穿足力健,走得稳”—— 可惜这次换了赛道,能不能走稳,还真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