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华昌炼矿公司的兴衰

发布时间:2025-09-09 14:26  浏览量:2

文/李自强 梁晓新

长沙老城,自南门口往南的湘江沿岸,曾是长沙现代工业的发源地。至九十年代老城改造前,这里还有不少老工业遗存。如长沙发电厂、冶金机械厂和省冶金局等。高高矗立的冶金大厦,原址就是曾名冠中西的湖南华昌炼矿公司的所在地。杜甫江阁下,曾是华昌的专用码头。

在湖南有色冶金发展史上,梁焕奎兄弟经营的湖南华昌炼矿公司,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与梁焕奎同时代的人曾对其评价:“湘故丰矿藏,所孕锑犹甲环宇,炼锑以行远,自君始。”

见徐桢立所撰“梁君辟园墓志铭”,拓片原件由先父梁君大捐献给湖南省博物馆收藏。

民国刊行的学生地理教材、官员考试教材及现在长沙市中学生乡土教材中,对当年梁焕奎先生在长沙经营华昌炼锑公司的业绩,都有专门章节介绍。

那么,坐落在南门外碧湘街的华昌公司究竟是一家什么公司,又是怎么从一鸣惊人到一落千丈的?

清光绪中叶,湖南矿业逐渐发展。光绪廿二年(1896),湖南巡抚陈宝箴为推行新政,上《开办湘省矿务疏》,在省城设立矿务总局,为湖南近代矿业出现的标志性事件。陈委梁焕奎为文案。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陈与其子陈三立被革职,陈宝箴推行之新政,遂次第寝罢,唯矿务得不废。湖南矿业的发达,当永远铭记陈宝箴父子的功绩。

梁焕奎的这段经历,让他懂得了矿产对湖南经济的重要性。

1896年,湖南省矿务总局委派官员成立了中路久通矿务公司,开采板溪锑矿。这是最早的官办锑矿。同年粤商黄大成组织大成公司,从日本学来冶炼生锑的技术,于长沙灵官渡建厂生产,此为湖南冶炼生锑之始。继有长沙朱雨田(昌琳)等创办湘裕炼锑厂,由湖南省矿务总局拨砂冶炼生锑。这批冶金企业先后在长沙城南灵官渡、碧湘街生根发芽。

1899年,因官矿长期亏损,湘抚俞廉三决定招商承办矿业。梁焕奎变卖夫人嫁妆、借款与黄修园、杨淑纯三人以数百银圆承顶原官办板溪锑矿,开办湖南益阳板溪久通锑矿公司,1906年,锑价渐涨,久通稍获余利。

1906年冬,黄修园、杨淑纯二人撤股,久通公司遂为梁氏独有。

在办矿过程中,梁焕奎认识到,靠出口锑砂、生锑,不合算。要用新技术提炼纯锑,才能真正保护国家利权,不被洋商卡勒。

1907年,被他派往欧洲学习、寻访新技术的三弟梁焕彝传来一信息:法国有一人研究出了从低品位矿砂中提炼纯锑的专利。他与回湘挚友杨度商量,杨度说“此举实湘省大利,必不可错过。”于是求得鄂督赵尔巽、两江总督端方、山东巡抚袁树勋、直隶总督袁世凯和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的赞助,筹得官银十六万两,及时购回了专利,并以九通锑矿作抵5万元,再与湘绅中纳得股金,一并三十万两,开办了湖南华昌炼矿公司。

华昌炼矿公司远景

1908年3月,华昌因图方便矿砂货物装卸,兑价承办中路矿务总公司生锑炼厂旧址(于长沙南门外西湖桥,正据湘江之东岸),设纯锑炼厂。华昌在该厂后面及左右,添购地址,克期添造。

1909年,农工商部批准华昌公司在法国赫伦士米会社购得之提炼纯锑、水银、雄黄各种矿质之秘法及其机器之专利权。华昌被允准使用专利年限十年:规定无论何国官商,不得在中国境内设立同样的炉座,也不得在湖南境内设立同样提纯之炉座。

梁焕奎因眼疾加重,仅任华昌董事长,由二弟端甫任板溪驻山经理,三弟鼎甫负责采冶技术、设备,杨度为总理,四弟和甫任公司协理。

梁焕彝携在矿冶界崭露头角的王宠佑,刻苦钻研,反复试验,不断改进所购设备,在两三个月内,就将专利技术迅速落地,成功提炼出纯锑,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华昌公司不但降低了纯锑生产成本,还提高了产量和质量。华昌纯锑运往欧美,由各国都会化验公所试验,内含净质高至98%至99.8%。华昌纯锑售予欧洲市场,竟可与美、法一等纯锑相抗,远优于奥、意等国之产品。各国纯锑炼厂互相惊骇,乃公共派人来湘考察,华昌纯锑的“双环”商标始名扬海内外。

“迨民国二年,华昌公司购置机械,创设纯锑炼厂,无论成分最低之锑砂及氧化锑,均可不经拣选,即行提炼,得利甚厚。各锑矿商鉴于有利可图,乃仿照华昌锅式,纷纷建筑土法炼纯锑厂,其法先将锑砂烘成锑氧,再将锑氧转化为纯锑。于是向所废弃之花石及氧化锑,均能一一利用矣。现在矿上所有炼厂完全提炼纯锑,至于生锑炼厂,几乎绝迹。”

朱羲农、朱保训:《湖南实业志》(二),《湖湘文库》,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湖湘文库》说明:本书初版于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十月),原名为《中国实业志·全国实业调查报告之四湖南省》,是民国政府实业部国际贸易局为了全面了解民国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统一规划,全面调查而编纂出版的。此书在写作时,称《湖南实业志》,这从该书原序中可以看出来,故今纳入《湖湘文库》出版,名《湖南实业志》。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纯锑价格逐渐飙升。

1915年,华昌公司在上海、汉口及纽约,设立分庄,于各国要埠设代销处,直接运销外洋,消息灵通,不似从前专受洋商操纵。

1914年至1915年间,华昌公司分股利遂至二十七倍。

1916年,华昌一直积极致力于提高矿山及炼厂的采冶机械化水平,自筹资金修筑的板桃铁路已竣工(部分),由资水至省城的铁驳船也投入运营。

自1915起至1919年止,华昌共供给世界锑品142800吨,占世界总数之60%。华昌盈利自然也随之上升。华昌不但归还了成立初始时政府补助之款,每年税入也过湖南省款税额三分之一,1915年华昌公司八年营业报告称:仅公司本身获净纯利银达一百二十万两。

华昌公司坐落在长沙市的南门外,从碧湘街到西湖桥河边一带,占有十余万

平方公尺面积的建筑物,它的办公大楼紧靠着面临湘江的楚湘街,包括有自己经营的轮船码头、机械修理车间、仓库、工人宿舍、堆栈、化验室和一连串大型冶炼纯锑的设备与厂房,有大号烘砂炉四座、智利碾砂机四部、大号提纯炉八座、此外更增设人字形式挥发炉十座,为炼出口白养(即养三)之用,并筹划于厂内外,敷设轻便铁道,图起砂运货之便利。并附属有电力厂与自来水厂等,再加上耸立达一十六丈高——在长沙各类工厂最高的——烟囱和直接间接为华昌公司服务的各类大小商店,全体构成一幅现代工业企业的繁华场景。

华昌在碧湘街厂区内安装“华昌公司内附设之机械工场(内地谓之翻砂厂)规模甚大,厂内所用各种机械炉铁,均自行监制及修缮,不须外购也。”

陈文祥:《湘省炼厂调查记》, 《工业同志进行会杂志1917 年第1期 ,77-83页。

至于组织方面,自总公司事务所以下,分设冶炼、化验、水电、航运诸部,机构复杂,组织庞大,全部员工达数万余人。华昌还曾建有工人夜校,教授技术和时事。第一师范的那位年青主事,也曾来夜校教课。

在碧湘街上,华昌公司的三千数百方之地皮,皆用塞门德(按:现称为“水泥”)筑地。省垣城南一带,机声喧扰,烟囱林立,厂房屋舍,鳞次栉比,湘江沿岸,火轮电艇,络绎于途,无非皆华昌所有,规模之大,可见一斑。

此外在湘江、资水流域,以至于直达上海港,经常有华昌公司自己的轮船华运号和成千吨的五艘铁壳驳船,往来行驶。

1917年,国民政府为黄兴、蔡锷举行国葬,黄公“灵柩已于二十四午前四时乘鸿安公司之长安轮船,由沪起程至汉停泊英界四码头之华昌码头。”再借华昌拖轮由汉口至长沙,并停泊长沙华昌码头。

通过1908年至1918年间,华昌公司年产量和出口量的统计,可以看出,华昌的鼎盛时间是1915—1917年,仅有短短的三年时间。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终止。作为军火材料——锑品的需求减少,其价格也陡然暴跌,原来900元一吨的纯锑,跌价到90元一吨都无人问津!给正在添置设备,准备更上一层楼的华昌来了个釜底抽薪。

又因为华昌的赢利,各方“有力”人士均欲分羹。于是先后借蔡锷、杨度为华昌股东,威胁利诱;原有股东也有因不赞成继续技术投资,只想分红而对梁氏不满。外商阴招倍出,山主常来敲诈,军阀索要军费,锑业同行拆台……华昌无力招架,放开招股至300万两,梁氏退出高管层。

在锑价暴跌的严峻形势下,新进股东都要用“自己人”,“管理人员”徒然增加10倍!冗员充斥,管理混乱,办事效率大为降低,各项费用却持续攀升。再加上驻美国销售人员的监守自盗行为,给轰然倒地的骆驼压上了最后一根稻草,华昌于1917年底开始停产清理,苦苦挣扎到1927年宣告彻底破产。

表1:华昌公司产量统计(单位:吨)

表2:长沙锑出口量统计

华昌破产后,炼锑设备有的拆下运往益阳九通,就山冶炼。有的被出售至其他矿商。机械设备,则多仍留在碧湘街一带,租售于人,成就了如桂记等一些小机械作坊,华昌的化验室,是由梁焕彝一手创办的湘省首家工业化验室,后收归省建设厅,梁焕彝是省建设厅化验室首任主任。

华昌的大烟囱倒掉了,但华昌引进的先进技术,为湖南及整个冶金行业、机械行业带来的影响,自有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