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陶瓷文化资源名录发布
发布时间:2025-09-09 12:16 浏览量:2
近日,我市发布首批陶瓷文化资源名录。该名录涵盖陶瓷相关文物保护单位、定级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四大核心类别,全面梳理宜兴陶瓷文化的历史脉络与当代传承成果,为陶文化的保护、传播与活化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从陶瓷相关文物保护单位来看,此次名录共收录我市19处24个点,覆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三个级别,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延伸至近现代。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包括新石器时代的骆驼墩遗址、晋代的小窑墩遗址、唐宋时期的真武殿窑群、明清至今仍在发挥一定价值的前墅龙窑等,这些遗址见证了宜兴陶瓷从早期萌芽到成熟发展的全过程,集中分布在丁蜀镇、新街街道、西渚镇等陶瓷核心产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包含龙头岕窑址、黄龙山紫砂泥矿井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则包括南缸窑遗址、戴家窑址、宜兴陶瓷采购供销社码头等9处。
定级文物部分,名录系统收录了136件(套)不同级别、不同时代的陶瓷珍品,主要馆藏于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与宜兴市博物馆。一级文物中,既有晋代青瓷谷仓罐、宋代定窑白釉三足奁式炉等古代陶瓷精品,也有20世纪顾景舟制紫砂提璧茶具、蒋蓉制紫砂荷花酒具等近现代紫砂艺术巅峰之作,展现了宜兴陶瓷技艺从古代到当代的传承与创新。二级文物涵盖明代均陶龙头荷花缸、清代陈鸣远制紫砂松段壶等。三级文物数量最多,包括新石器时代红陶壶、西晋青瓷辟邪、元代钧窑天蓝釉红斑瓷碗,以及20世纪王寅春、裴石民、朱可心等陶艺大师的经典作品,完整呈现了宜兴陶瓷品类的丰富性与艺术水准的高规格。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包含10项,涵盖国家级、省级、无锡市级、宜兴市级四个层级,多维度覆盖宜兴陶瓷从原料处理、制作、烧制到装饰、修复、仓储的全流程技艺体系。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分别是2006年首批入选的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和2014年扩展入选的陶器烧制技艺(宜兴均陶制作技艺),二者是宜兴陶非遗的核心代表。省级项目包括宜兴青瓷制作技艺、制陶技艺(宜兴彩陶装饰技艺)、宜兴陶传统仓储技艺、宜兴龙窑烧制技艺4项。此外,无锡市级项目3项,宜兴市级项目1项。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方面,名录收录152位各级传承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7位,包括已故的紫砂大师汪寅仙、蒋蓉,以及徐秀棠、吕尧臣、周桂珍、顾绍培、范伟群等活跃于当代的陶艺名家;省级传承人14位,无锡市级传承人63位,宜兴市级传承人68位,形成了“国家级引领、省级支撑、市级基础”的传承梯队,确保宜兴陶瓷非遗技艺代代相传。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