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北防护林在,蒙古为何不学着咱们进行治沙,解决荒漠化问题?

发布时间:2025-09-09 09:56  浏览量:3

有三北防护林的成功经验在眼前,蒙古为什么不学着咱们进行治沙,解决荒漠化问题?

三北防护林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经有了显著的成效,它的存在为中原大地提供了屏障。使得漫天黄沙得到了改善。

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沙尘暴的袭击,原因就在于更北的蒙古国。

这个比朝鲜大10倍的内陆国家正在遭受着沙漠化的困扰,它不但不想办法解决沙漠化的问题,反而持续不断的扩大畜牧业规模。

2020年,蒙古的牲畜数量又创了新高,达到了7000万头,这已经超过了当地草原所能够承受的极限。

可这个国家想的是财政,牧民想的是收入增加,唯独对土地、草原置之不顾。

中国很愿意帮助蒙古解决这个难题,不为别的,只为减少沙尘暴对我国的袭击。

况且我们的经验10分的丰富,毕竟三北防护林就放在蒙古面前,他们是能够亲眼见证成就的。

植树、草方格、滴灌这些虽然是新名词,但已经不是新技术,完全被我们所掌握。

蒙古只需照本宣科拿来用就可以,但是蒙古人没有选择这条路,因为这条路的背后是一个大国的默默付出。

在荒漠植树,一亩就需要投入4000元,蒙古的荒漠面积实在太大了,这对于一个全国收入不过才40亿美元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前期投入大,后期维护同样艰巨。以沙柳为例,种下去之后要灌溉,要水分,沙柳所需的水分是当地草种的三倍。

这进一步加剧了蒙古水资源的紧张最先反对的是牧民,因为他们的用水受到了威胁,所以对于治理持反对意见。

资金不足,工程进度慢,导致前面种下的树木因水资源的枯竭而死亡,后面种下的也得不到保障。

如此循环往复,只是增加了资金的消耗,工作的难度而已。

既然种树不行那就换种方式,用不需要水的草方格来代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项技术在我们这边更加成熟。

国际上也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帮一下蒙古,但给的钱少的可怜,只不过是口号喊的比较响而已,反倒是中国真正做到了乐于助人。

从2020年开始,草方格技术逐渐引进了蒙古,并且在当地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牧民会骑着自家的骆驼或者马匹行走在荒漠当中,用一捆又一捆的麦草固定黄沙。

这种方式在短时间内不会见到多大的成效,但长远来看是一种适合蒙古国情的有效方式。

在铺设草方格的过程当中,还可以搭配骆驼刺,芨芨草这些不需要多大水分就能存活的草本植物,从而为一望无际的黄沙增加一些点缀,真正起到固沙、治沙的效果。

既然方式方法找到了,也有人愿意帮忙,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蒙古的治沙就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呢?

到2025年,经过将近5年的治理,蒙古荒漠当中有5000公顷的沙地铺设了草方格,点缀了一些绿色植物,但相比于780万公顷的荒漠,这点数量与进程不值一提。

问题似乎又要回到最开始的起点,后边治理着,前边铺设的草方格似乎又要被黄沙覆盖。

这种笨办法、懒办法,再加上蒙古人的拖沓,使得治沙的效果不知何时才能形成体系化,真正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