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为何敢称帝?麾下有5名猛将,其中一人堪称无敌,这人是谁?
发布时间:2025-09-08 19:14 浏览量:1
一提到三国,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曹操、刘备、孙权这些笑到最后的赢家。但其实在他们之前,有个人比他们谁都性急,第一个跳出来称帝,这个人就是袁术。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袁术似乎就是个笑话,一个被欲望冲昏头脑的跳梁小丑。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在那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哪个不是人精?袁术真的就是个纯粹的傻子吗?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称帝,难道就一点底气都没有?
当然不是。实际上,袁术当时的家底,可以说是相当雄厚的。而且,他手底下也确实有一批能征善战的猛将。正是这些文臣武将,给了他“我能行”的错觉。
咱们得先搞明白,袁术这个人,他的起点可比当时绝大多数的诸侯要高得多。他出身于一个顶级豪门,汝南袁氏 。这个家族有多厉害呢?四个字就能概括:四世三公。意思就是,他们家连续四代人里都有人做到“三公”这个级别,这可是汉朝官员能达到的最高位置了。
光有出身还不够,袁术的地盘和实力在当时也是实打实的硬通货。他占据了富庶的淮南地区,手握重兵,粮草充足,是当时实力最强的几个诸侯之一。所以说,他并不是一个空架子,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本钱去争夺天下的。
当然,光有钱有兵就想当皇帝,还是有点想当然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者说,让袁术彻底膨胀起来的,是两件大事。
第一件,是他得到了传国玉玺。这块玉玺据说是秦始皇用和氏璧做的,是皇权的象征。当时,孙坚在洛阳的井里捞到了这玩意儿,后来他的儿子孙策为了借兵,就把玉玺抵押给了袁术。手握玉玺,袁术就觉得,这不就是老天爷暗示我来当皇帝嘛!
第二件,是一种流行的谶纬之说,也就是一种预言。当时流传着一句叫“代汉者当涂高”的预言 。“当涂高”这个词,很多人解释不清楚,但袁术自己一对号入座,觉得自己的“术”字,字形上就跟道路有关,正好应了这个预言。
于是,在公元197年,袁术在寿春,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寿县,正式登基称帝,国号“仲氏”。有了显赫的家世、雄厚的兵力、天命的象征(玉玺)和预言的加持,袁术的信心可以说是达到了顶峰。但光杆司令可当不了皇帝,他的信心,还有一部分来自于他手下的那些战将们。那么,他手下到底有哪些厉害角色呢?
客观来说,袁术集团的武将阵容,虽然比不上后来成型的曹魏和蜀汉,但在当时绝对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要说他手下最核心的猛将,虽然没有官方的“五虎将”排名,但根据他们的战绩和地位,我们大概可以梳理出这么五位代表人物。
先看张勋和桥蕤。这两位可以说是袁术的左膀右臂,是其军队系统的核心将领。在袁术称帝后,张勋被任命为大将军,是军队的最高统帅。桥蕤也是方面大员,经常领兵出征,为袁术开拓疆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俩虽然在后世名气不大,但在当时,绝对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
第三位是刘勋。他原本是庐江太守,手握重兵,镇守一方,是袁术非常倚重的地方实力派将领。虽然他后来在袁术败亡后投降了曹操,但在袁术集团鼎盛时期,他是一股重要的军事力量。
第四位,就非常特殊了,他就是“小霸王”孙策。严格来说,孙策并不算袁术的嫡系,他带着父亲孙坚留下的一帮旧部暂时依附于袁术。但就是这个暂时依附的年轻人,其战斗力简直是爆表。袁术手下的那些老将,比如桥蕤和张勋,都对年少的孙策非常敬佩,袁术自己也常常感叹:“如果我有孙策这样的儿子,死也瞑目了!”。可以说,孙策和他麾下的那批江东猛人,在前期极大地增强了袁术集团的军事实力。当然,后来孙策脱离袁术自立门户,也成了袁术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说完了这四位,终于要轮到我们今天的主角了。这第五位猛将,是袁术麾下的头号王牌,也是在民间传说和演义故事里,唯一一位能和当时顶级猛将掰手腕的人。他的威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无敌”的。这个人,就是大将纪灵。
为什么说纪灵堪称无敌呢?这主要来源于他在《三国演义》里的一场惊天动地的对决。当时袁术派纪灵率领大军攻打刘备,刘备向吕布求救。为了摸清虚实,关羽主动出马,在阵前和纪灵打了一场。
要知道,当时的关羽已经不是无名小卒了,他温酒斩华雄,威震十八路诸侯。可就是面对这样的关羽,纪灵催马舞刀,毫不畏惧,上去就打。结果怎么样呢?书中写得明明白白:“一连三十回合,不分胜负。”
这是个什么概念?三十回合战平关羽!放眼整个三国,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屈指可数。这场战斗,直接把纪灵的武力值拉到了一个极高的高度。你想想,如果连关羽这样的绝世猛将都拿不下他,那说他“堪称无敌”,是不是也有一点道理?
正是因为有纪灵这样一位能硬扛关羽的猛将坐镇,袁术的腰杆子才能挺得那么直。他会觉得,你看,曹操手下有关羽张飞,我手下有纪灵,谁怕谁啊?这无疑是他敢于称帝的重要心理支撑。纪灵就像是袁术军队的一面旗帜,代表着他军队的最高战力。
如果纪灵真的这么厉害,为什么袁术集团最后还是兵败如山倒,他自己也落得个被杀的下场呢?这就牵扯到历史真实和文学创作之间的差距了。
我们前面提到的纪灵大战关羽三十回合不分胜负的精彩场面,其实主要来源于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小说为了情节好看,对人物进行了一些艺术加工。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纪灵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根据正史 《三国志》 的记载,纪灵这个人的笔墨非常少。史书上确实记载了他奉袁术之命去攻打刘备这件事,但并没有他和关羽单挑的记录。他留在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件事,反而是“辕门射戟”的背景板。当时吕布为了调停他和刘备的矛盾,在营门外射了一箭,说射中了我就都退兵,结果一箭命中,纪灵也只好遵守诺言撤军了。
从这件事能看出来,纪灵在历史上确实是袁术麾下能够统领数万大军的高级将领,地位很重要,但他个人的武力到底如何,史书并没有详细描述。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纪灵的战绩也充满了矛盾。他前脚刚和关羽打了个平手,后脚没过多久,在另一场战斗中遇到了张飞。结果呢?“斗无十合,被张飞大喝一声,刺纪灵于马下。” 十个回合就被张飞给解决了。
这就很奇怪了,能跟关羽打三十回合不败的人,怎么在张飞手下连十个回合都撑不住?有人解释说,可能是当时张飞处于愤怒的巅峰状态,战斗力爆表。但这也从侧面说明,纪灵的“无敌”,是相对的,更是被演义夸大的。他的实力,可能确实是一员猛将,但距离关羽、张飞这种超一流的水平,还是有明显差距的。
所以袁术称帝本质上是对自身认知不足,他好大喜功,认为自己可以,实际上要夺取天下,还差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