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烈:明军十大猛将对战元军十大猛将,哪一方能赢?

发布时间:2025-08-02 01:10  浏览量:1

谁说人丑不能当英雄?你看常茂,开平王常遇春的二儿子,偏偏一张脸长得天怒人怨——一个眼珠子大得像鸡蛋,另一个小巧得如同黄豆,歪歪扭扭地杵在脸上。江湖人没给他什么好听的外号,直接叫他“雌雄眼”,真要搁咱们身边,这长相估计走在街上都得被小孩追着瞅。但要说起本事来,别说小孩,连那些成精的大将都得服他一头。

这人外表虽磕碜,骨子里却是块铁疙瘩。自小跟着父亲厮混军营,马上的功夫硬得扎实。骑着那匹独角烟云兽——你懂的,就是那种一眼一脚望不到头,能甩开一阵子尘土的好马——手里拽着禹王神槊,舞起来风卷残云。谁跟他对阵,没跑的都得琢磨琢磨这家伙是不是天生一把力气。打太平府的时候,他愣是拿一杆槊,跟四杆对峙,这一仗下来,名号算是砸实了。

后来,十八路反王齐聚,群雄逐鹿。常茂压根就不理会那些虚虚实实的威风,手持大槊,一路杀将过来,接连挑翻二十四员大将。说实话,那场面咱要真能穿越回去看看,估摸着跟打擂台似的,人群里也许就能听到有人感叹一句:这“横勇无敌”,非他莫属!江湖还就这么讲义气——英雄有了势头,独挑大梁,众人给面子,合起火来封了个“横勇无敌大将军”的绰号,这可是江湖顶尖的名头。

朱元璋当年打下江山,还真就靠了这些能人异士。不说别的,一道圣旨下来:常茂封为“孝义永安公”,这“孝义”俩字儿,不光是赏给他力勇的,也是冲着他骨子里那股子直爽、敢当与拼命去的。

你别以为常茂一个人耀眼,明军里奇才还多着呢。比如那田赛彪,盘蛇岭上的大寨主,后来投了大明,也是一把本领。良马照夜玉狮子,枪法花里胡哨又扎实,人称“花枪太保”。很有点江湖意气的人物——有点像中年老炮儿,没事能喝点酒,也能豁出去拼命。当年常遇春被围在天荡山,是他田赛彪一人一枪,愣冲进元军连营十八道,直杀出一条血路,把急信送到了朱元璋手里。这样的兄弟,跟咱们喝酒的人里,能有个半个,估计人生值了。

田赛彪和常茂要是一比,正所谓棋逢对手。常遇春直言:“赛彪的勇气,不亚于我儿。”人心都是肉长的,兵营里这些英雄之间互相欣赏,彼此较劲,谁都服不下谁,又彼此成全。

还别忘了高彦平,武状元出身,没名声那么响,但要说真格的,比划起来可一点不含糊。有一回同田赛彪鏖战了百八十回合,不分胜负。常茂赶到,也正面刚上去,手里的禹王槊舞得虎虎生风,地动山摇,两人打得谁都累瘫在地。可不是所有名将都要登顶名望,有些人就是那样,实力藏在身后,不抢风头,但一旦上场,分分钟让你刮目相看。

明军这些勇将,背后有个“江湖气”。于皋,本来康郎山的四大寨主之一。这人一把大刀重得吓人,敢单枪匹马闯阵。明军和康郎山开仗时,于皋单挑一溜敌将,跟常茂捉对厮杀,足足打了一百五十回合,最后常茂靠着手里的龟背五爪金龙抓才算勉强赢了他。你琢磨那画面,刀光槊影,汗水血水混一块儿,也许两个人心底都暗自服气,嘴上各有不服,这才叫做江湖里的知己与对手。

其实,这一茬茬的明军猛将,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像常遇春,出身乱石山七雄,朱元璋的结拜兄弟,人称“常六爷”,前前后后立下无数军功。说一句“明英烈”里的头号风云人物都不为过,只是后来时势来了,新一代的英雄们崛起,老大哥的光环也慢慢黯淡了些。“老将归隐”,这话搁哪都不好听,但人生本就是沿途送别。

再说元军那边,人也不是省油的灯。脱金龙,脱脱之子,这哥们身上挂满了宝贝,刀甲马匹,件件都是重宝。你可别小看这些“装备流”,有时候真能命里带着一股气场。大战开封城,他跟常遇春硬碰硬,这黑太岁居然撑不过三十回合。要不是明军援兵来得及时,常遇春还真未必占得了便宜。脱金龙靠着一口九凤朝阳刀,在战场上纵横捭阖,后来又跟常茂苦拼两百多回合,谁都没能让谁服软。这种“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其实才是真正的英雄对决。

说起元军里还有兄弟俩——虎牙跟虎印,这俩人高大得有点过分,身高丈二,腰围能绕好几圈。胯下金睛白毛大骆驼,手中一式金顶龙头槊,冲阵的时候横冲直撞,有点古代相扑选手的意思。虎牙跟常茂死磕,最终没人赢谁,双双栽倒在地。虎印更是力气惊人,硬生生打败了名震一时的野人熊胡强。“江湖没输赢,只有不服输。” 很多看戏的人,兴许最爱看到这种你来我往的鏖战。

再看看明军自己的“熊人”,胡强,胡德纪这哥俩。胡强话少、拳头大、野得出奇,不会骑马,三节棍舞起来像车轮,谁碰上谁倒霉;胡德纪则是精明路子多,兵刃下死过名将,湖海江湖,一身杀气。

江湖走马观花,英雄背后也有脆弱——比如脱脱,元朝大丞相、脱金龙的爹,文武双全、忠肝义胆,偏偏最后横死宦海,悲情收场。他留给儿子的“四宝”,如今都成了后辈们拼命的压箱底物件。你说这算不算人生最讽刺的事呢?

这帮将军有的投明,有的归元,有的两边跳,江山易主,忠孝难全。名将背后,各自家事恩仇交错——比如张兴祖,本是元将张九成之子,父子却选了不同主家,在大江南北混得各自风生水起,这种事搁现在也是一段传奇。

说到朱沐英,朱元璋的义子,外号“小磕巴嘴儿”。他嘴皮子不利落,打起仗来可一个都不含糊。紫金锤一抡,打得十八国抬不起头。有人唠嗑说:“人别看哪丑、哪拙、哪呆,真拼命的时候,全凭一股子狠劲儿。”

打着打着,比赛成了“谁更难缠”。明军和元军这帮人,时而你赢我输、时而你来我往。有的定胜负,有的却一句“难分高下”。到了后来,那分胜负都变得不重要了,谁还记得谁赢过谁,反倒是这些你来我往的拼杀、这份兄弟情仇,留在了戏台、故事、酒桌上,让后人一边拍手叫好,一边咂摸着英雄气短、时事无常。

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天下无敌?谁又能笑到最后?也许只有翻过黄土,杯酒送别旧人时,才知道答案。那些英雄,究竟是为一道名号拼杀,还是只想图个“心里痛快”,谁都说不清。

夜已深,案头书卷未合,常茂那只奇特的“雌雄眼”,还勾着人心头的一点问号——长得丑,真能决定命运么?而命运,又会拿什么安排,叫江湖上的英雄们,在酒后闲话中被一遍遍说起、笑谈,最终都归于一段旧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