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开到家门口!村民:“这就是最好的时代!”

发布时间:2025-09-08 10:30  浏览量:1

金秋九月

和田县硕果盈枝

走进和田县罕艾日克镇的

“铁字号”产业园

标准化厂房内机器轰鸣

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操作设备

一袋袋面粉

从自动化生产线输送而出

隔壁养殖合作社里成群的鸡苗

扑棱着翅膀茁壮成长

……

这幅生机勃勃的图景

见证着

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

扎根和田县31年的帮扶足迹

更承载着村民迈向美好生活的坚实脚步

面粉厂里的“重生”:

从困境到安稳,赶上好时代

每天清晨,达奎村433号院的村民麦提图尔迪·麦麦提敏都会提前半小时出门。步行十分钟,他就能到达康麦源面粉厂。换上蓝色工装,他熟练地检查机器运转,将筛好的小麦倒入进料口。雪白的面粉顺着管道落入布袋,车间里弥漫着谷物的清香。“现在每月能挣三千元左右,家里的房租、水电费再也不用愁了。”这位农牧民党员说起现在的生活,语气里满是感激。

谁能想到,两年前的麦提图尔迪,还在为生计发愁。那时,他没有稳定工作,只能依靠打零工和家里的几头牲畜维持生计,月收入仅千元上下,刚够一家人糊口。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场突发的心脏病让他不得不紧急入院接受手术,安装了心脏支架。“手术花光了所有积蓄,家里一下就掏空了,那段时间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麦提图尔迪回忆道。

新疆铁路驻村工作队在走访中了解到他的困境,立即送来了慰问物资,并帮他申请了临时救助,解了燃眉之急。待他康复后,工作队又始终惦记着他的就业难题。考虑到他身体初愈,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且为人踏实有责任心,便主动与村里的铁路帮扶企业康麦源面粉厂进行对接。2023年6月2日,麦提图尔迪穿上工装,成了面粉厂的一名工人。“厂里照顾我,安排的活不重,还教我操作机器,现在我也是技术工人了。”如今,麦提图尔迪的家里,新添的电热水器取代了旧水壶,孩子的书桌摆着崭新的课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变化太大了!以前村里路不好走、水不好喝,现在不仅环境好了,还有铁路帮我们建工厂、找工作,这就是最好的时代。”他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成了铁路精准帮扶的生动注脚。

养殖场里的飞跃:

从5000只鸡到产业链致富

在罕艾日克镇拉依喀村火车头聚和源牧业的厂房内,艾力·买买提明正与工人们一同检查鸡舍的温湿度。看着栏内一只只精神抖擞的蛋鸡,他不禁回想起2012年刚起步时的景象,那时,他只是在自家院子散养了5000只鸡,没有像样的鸡舍,也缺乏技术指导,全靠自己摸索。“夏天怕鸡热死,冬天怕鸡冻死,鸡蛋一旦滞销,只能眼睁睁看着变质。”磕磕绊绊多年,家庭收入始终不见起色,他心里着急,却无计可施。

转机出现在2017年。新疆铁路驻村工作队进驻拉依喀村,不仅带来了帮扶资金,还帮村里修了路、建了新的村委会和学校,连小巷子都铺得平平整整。更让艾力心动的是,工作队还计划帮村里建养殖合作社,发展规模化养殖。“当时我连夜就去找工作队,表明我想承包合作社、做大养鸡事业的决心。”艾力的积极性深深打动了工作队,他成功申请到了养殖场,获得了产业补贴,还得到了内地专家的手把手指导。

如今,艾力的养殖场早已不是当年的“小打小闹”,鸡的存栏量从5000只增加到15000只,并建起了标准化的鸡舍和蛋品分拣车间。更重要的是,他成功拓展了产业链,利用鸡蛋生产需要的包装,办起了蛋托盘加工厂、把村里的核桃拿来榨油,开发出核桃油产品;甚至发展起骆驼养殖,构建了多元产业格局。“现在家里年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没有铁路的帮扶,就没有今天的我。”艾力笑着说,现在村里不少人都跟着他学养殖技术,他也乐意分享经验。“希望更多人乘着新疆发展的东风,靠自己的双手致富。”

从“小产业”到“大希望”:

铁字号撑起致富路

麦提图尔迪和艾力的故事,只是“铁字号”产业园带动村民致富的缩影。从2014年新疆铁路驻村工作队进驻和田县开始,累计投入5.5亿元帮扶资金,在和田县建成13个“铁字号”产业项目,从最初的3个馕坑,到如今1.4万平方米的产业基地。从单一的面粉加工,到涵盖养殖、食品生产、商铺经营的多元产业,这些带着铁路温度的“铁字号”产业,正成为新疆乡村发展的“致富引擎”。

罕艾日克村的“铁字号”产业基地里,打馕车间、冰糖厂、杯茶生产线连成片,让该村成为罕艾日克镇首个“村集体经济破百万元村”。达奎村的16间铁路帮扶商铺,优先租给脱贫户经营,带动413人实现本地就业。拉依喀村的核桃种植合作社,推行标准化种植技术,帮助众多村民实现稳定增收。这些数据的背后,是铁路帮扶与新疆发展同频共振的成果,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从“输血”到“造血”、从“脱贫”到“振兴”的生动实践。

如今,走进和田县的“铁字号”产业园,看到的不仅是机器轰鸣的生产场景,还有村民们脸上藏不住的笑容。阿不都热合曼·阿合买提江在打馕车间和妻子一起上班,稳定的收入让家里添置了新车,忙碌中尽是满足的笑意。麦提图尔迪·麦麦提敏在面粉厂稳住了生活,孩子上学的费用再也不用愁,安心的笑容温暖了每一个清晨。艾力·买买提明成了致富带头人,带动乡邻一起发展产业,自信的笑容点亮了村庄的未来。

落日下,“铁字号”产业园“金火车”的招牌在余晖中格外醒目。从最初的“输血”帮扶,到如今的“造血”发展,新疆铁路用一个个实打实的产业项目,帮和田县的村民们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家门口致富”的幸福蜕变。而这条致富路,还在不断延伸,通向更红火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