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个“懦夫”,却改写了三国历史
发布时间:2025-09-05 06:03 浏览量:2
建安二十四年的江陵城头,风很大。
糜芳扶着城墙的垛口望向城外,东吴的白帆遮断了长江。
他缓缓抬手,说出了那句被骂千年的话:"开城。"
城门打开的那一刻,关羽正在襄樊前线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刘备在汉中刚刚称王,志得意满;
糜芳的这个决定不仅改写了三国历史,更让后世无数人发问:刘备为何要让这样一个“懦夫”镇守荆州要地?
当我们翻开《三国志》等史料,会发现这绝非一次简单的人事安排。刘备将糜芳留在荆州,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平衡术,一个关于权力、信任与家族利益的复杂棋局。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建安元年(196年)。
刘备被吕布揍得找不着北,蹲在小沛城里数米下锅。这时徐州首富糜竺带着弟弟糜芳来了,不仅送上两千家丁、无数金银,还附赠妹妹一枚——《三国志》写得很直白:"进妹于先主为夫人"。
这是刘备人生中第一笔天使投资。糜家这笔风险投资,赌的是刘备这个潜力股。
211年刘备带着庞统、黄忠入蜀,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经营荆州。这个安排暗藏玄机:
关羽是元老派领袖,但性格孤傲;诸葛亮代表荆州士族,根基尚浅;而糜芳作为"徐州系",手里握着钱袋子。
毕竟糜家世代经商,擅长后勤管理。荆州作为刘备集团的钱粮基地,需要糜芳这样的“财政专家”维持运转。
而三股势力互相牵制,正好构成政治稳定的三角形。
更重要的是:糜芳的妹妹是刘备正妻(当时甘夫人已逝,吴夫人未立),相当于把国舅爷押在荆州。用今天的话说,这叫"政治抵押担保"。
纵观全局,刘备留糜芳在荆州是基于当时信息和政治环境下的合理选择。
但刘备算漏了一点:关羽不是按套路出牌的人。
而关羽是也没算到,吕蒙也是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更没算到自己败得如此突然如此迅速。
关羽北伐襄樊时,让糜芳和士仁负责后勤。《三国志》记载:"羽军前锋失利,而芳等供给军资不悉相及。"翻译过来就是:关二爷前线吃紧,糜芳后方紧吃。
关羽暴怒之下放出狠话:"还当治之!"
这句话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吕蒙白衣渡江成功的消息传到他耳边时,糜芳脑子里肯定在快速计算:战死?被关羽治罪?还是投降东吴?
这时,商人世家的基因让他选择了风险最低的方案——虽然这个选择让糜家赔光了全部政治信誉。
糜芳的叛变不是简单的贪生怕死,而是一个政治系统在极端压力下的崩盘。当信任链出现裂痕,当恐惧压倒忠诚,再精巧的权术设计都会失效。
糜芳的叛变不仅是一代名将关羽的悲剧,更是一个政治系统失去平衡后的必然崩溃。
当我们站在上帝视角批判刘备的“用人失误”时,或许应该思考:换作是我们处在那个信息有限、压力巨大的决策环境中,是否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而最讽刺的结局是:糜芳在东吴过得并不好,终日被吴人嘲讽"不忠之臣"。据说有次坐船遇到虞翻,对方直接吼:"失忠与信,何以事君?翻人百万,何以投人!"
投降者终被投降主义反噬,这或许是历史最公正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