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输1亿,一顿饭41万,如今被追讨欠2亿,父子挥霍光百亿家产
发布时间:2025-09-07 11:00 浏览量:2
[胡瓜]提起中国稀土必定绕不开一个人--蒋泉龙,这个被誉为“中国稀土大王”的传奇人物在辉煌时有着百亿身家,但如今由于他的挥霍无度,他竟然还倒欠着天价账目。
那么这样一个“玩转资本魔方的高手”是如何一步步自甘堕落走下神坛的呢?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有时候一个人的起点,并不能决定他的终点,蒋泉龙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人生开局,堪称天崩开局,家里穷他早早地就离开了学校,进了工厂当一名学徒。
在当时的环境下,这几乎就是一眼望得到头的人生。可他偏不信命,别人下班了喝酒聊天,他却一头扎进车间,对着那些机器和材料反复琢磨,这一钻研就是整整十年。十年时间他从一个谁都可以使唤的毛头小子,变成了厂里公认的“材料专家”,最后坐上了副厂长的位置。
而他的才能很快就得到了展现,有一次厂里的利润亏损得一塌糊涂,眼看就要倒闭,是他站出来力挽狂澜,硬是把局面给扭转了过来。
可好景不长,工厂最终还是因为经营不善倒了。没了铁饭碗,他也曾去大城市闯荡,却发现自己根本玩不转那里复杂的人情世故。
转机出现在八十年代,他凭借着对市场的野兽般直觉,嗅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国内稀土提纯技术落后,但需求却像疯了一样增长。这是一个巨大的缺口也是一个能让他翻身的机会。
他做了个疯狂的决定:辞职并回老家创业。他拿出了自己全部的家当,区区三千块钱,一股脑全砸进了稀土这个听着就玄乎的产业里。
创业哪有那么容易,初期投资巨大,回报却慢得让人心慌,钱赔了不少,但他就是咬着牙不松口。这份坚持终于换来了回报,他创立的宜兴稀土分离厂和冶炼厂,在当时净资产居然高达一点三亿元。
他做的第一笔大生意就是把产品卖到了日本,这笔交易让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让他彻底坚信,险中求胜这条路走对了。
一九九四年他整合资源创立了新威集团,五年后公司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并更名为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稀土控股”。上市第一年销售额就达到了六个亿,市值更是一度冲破百亿大关。
在公司上市的复杂操作中,他表现出了惊人的清醒,充分放权给专业人士,自己则牢牢把握着公司的战略方向。二零零一年他的个人资产达到十一亿四千万,在中国内地富豪榜上排名第三十九位,“稀土大王”的名号响彻大江南北。
然而守业比创业更难,这句话在蒋家身上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蒋鑫,他没吃过父亲创业的苦,一出生就站在了财富的顶峰。从英国留学归来后他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家族企业,二零一二年还被任命为总经理。
但他在上海的上流圈子里出名靠的却不是商业才能,人们提起他首先想到的是“稀土太子爷”和“魔都四少”,而不是什么青年企业家。
一张近五十万的餐厅账单曾让他火遍全网,事后他虽澄清不是自己买单,但其奢靡的生活方式早已深入人心。
他有一个价值超过两亿的豪华车库,里面停满了各种顶级限量跑车,比如一辆定制版的蓝色布加迪威龙。在他眼里这些数百万元的豪车不过是“玩具”和“娱乐开销”,大部分时间都只是静静地停在车库里吃灰。
尽管他手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威尔士大学的双学位,但在外界看来,他更像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富二代”,一个只会挥霍父辈财富的纨绔子弟。
蒋家的危机悄然而至,从二零零七年开始,稀土市场进入下行周期,价格持续下跌,蒋泉龙的公司连续五年陷入亏损。
其实早在二零零二年,公司就曾被质疑过财务造假,虽然最后不了了之,但那就像一道裂缝,为日后的崩塌埋下了伏笔。
在公司最需要主心骨的时候,本该力挽狂澜的蒋泉龙,却选择了另一条毁灭之路——赌博。他的足迹遍布澳门、新加坡、拉斯维加斯,赌瘾越来越大,彻底沉沦其中。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桩被捅到明面上的官司。他在新加坡的赌场欠下了一点零八亿港元的巨额赌债,被告上法庭。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这起丑闻成了公司股价的催命符,投资者信心彻底崩塌,股价一路狂泻。为了躲避债务和舆论压力,蒋泉龙一度从公众视野中销声匿迹。二零一七年他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连日常出行都受到了限制。
他亲手缔造的商业帝国就这样摇摇欲坠。公司不得不抵押资产借款来勉强维持,但依旧面临着超过两亿元的逾期债务。到了二零一九年,公司股价已经跌到大约三角港元,市值几乎蒸发殆尽,最终被迫停牌。
故事的结局令人唏嘘,儿子蒋鑫悄悄删光了所有炫富的照片,而七十二岁高龄的父亲蒋泉龙,依旧背负着还不清的巨额债务,晚景凄凉。父子二人,一个沉迷赌桌,一个沉溺浮华,联手将几十年的基业推向了深渊。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