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中方邀请后,川普确定将会开启访华行程,还提前对华递橄榄枝
发布时间:2025-06-07 06:00 浏览量:7
6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外发声称,他已接受中方发出的访华邀请,并计划在“合适的时候”开启访华行程。
引人注目的是,就在中美通话当天,美国财政部发布半年度汇率报告,未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这一被外界视为美方主动递出的“橄榄枝”,为特朗普访华之行提前营造良好氛围。
6月5日晚间,中美长达90分钟的通话成为两国关系的一个转折点。中方强调“相互尊重、平等互惠”是对话基础,要求美方撤销针对中国的消极举措,并特别指出台湾问题是不可逾越的“红线”。特朗普则罕见作出了2项承诺:一是欢迎中国留学生返美,二是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他还透露,中美代表将重启贸易磋商,美方会派出财政部长贝森特、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和贸易代表葛里尔组成的“豪华阵容”。
5月11日到12日,中美双方在日内瓦达成关税共识后,特朗普政府却不积极履行承诺,一边加码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扬言取消中国留学生签证,另一边又频繁放风“期待中美通话”。这种“打压”与“求和”交织的策略,被外界视为试图制造筹码以换取谈判的主动权。直到稀土供应链危机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美国防工业与新能源产业高度依赖从中国进口稀土,迫使美方不得不调整姿态。
中美两国
6月6日,美国财政部发布汇率报告,罕见未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名单,仅称中国汇率政策“缺乏透明度”。这一决定与2019年特朗普首次执政时的强硬立场形成鲜明对比。彼时,美方曾单方面给中国贴上所谓“汇率操纵国”的标签,导致双边贸易摩擦升级。此次美方选择改变,被广泛解读为向中方释放善意,为后续谈判创造氛围。
不过,美方并未完全收起施压大棒。报告将中国与日本、韩国等9个经济体列入“观察名单”,并暗示“未来可能重新评估”。这种软硬兼施的手法,既呼应了特朗普在通话中“欢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表态,又试图在未来对华施压上保留可操作空间。
对此,中国外交部早已有过明确表态:人民币汇率由市场决定,中国不会搞竞争性贬值,更不接受无端指责。
特朗普此番确定访华,绝非简单的外交礼仪互动,而是多重利益交织的结果。首先,美国企业近期频繁警告稀土断供风险,若中方持续收紧出口管制,从F-35战机到特斯拉电动汽车生产线都可能受到影响。同时,中国持续减持美债的举动,也令美方担忧金融市场稳定性。
其次,2026年是美国中期选举年,特朗普急需外交成果提振支持率。此前对华加征关税导致通胀高企,已引发美国选民不满。若能通过访华达成贸易协议、降低关税,既可缓解美国经济压力,又能塑造“强势领导人”形象。
最后,当前美元霸权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与俄罗斯、中东等伙伴加速推进人民币结算,而美方未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某种程度上是为避免刺激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特朗普政府显然意识到,在气候合作、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美国已无法单独主导规则制定,必须与中国保持“竞争与合作”的平衡。
从中美贸易会谈僵局到中美通话破冰,从稀土博弈到汇率报告,中美关系正行走在微妙平衡木上。特朗普的访华计划,既可能是双方重建互信的契机,也可能成为新一轮博弈的起点。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中方早已掌握战略主动——无论是稀土管制还是美债减持,都让美国意识到:任何“极限施压”终将反噬自身。
- 上一篇:吴老二风流往事(四十六)
- 下一篇:“听?美味!”今天8:00,别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