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态奏响共富幸福歌——杭锦旗践行“两山”理念20周年系列报道(六)
发布时间:2025-09-06 09:14 浏览量:2
初秋的杭锦旗,风里裹着草香。锡尼镇巴音布拉格嘎查的党支部书记那仁巴图攥着一张分红单,站在“未来草原-原宇宙民宿”前,黝黑的脸上笑出了褶子。四年前,他脚底下这片地还是村集体的闲置草场,牧民们守着满眼绿,却愁着“草不能当饭吃”。如今,7座纯白色、设计灵感源于传统蒙古包的现代建筑错落有致,草原的风与现代建筑的“飒”碰撞,来自北京、陕西、四川等地的游客们一边忙着“凹造型”,一边不住赞叹:“这景,随手一拍就是大片。”与此同时,那仁巴图手里的单子上,“75万元保底分红”的数字更让人喜悦,它们即将于10月初“变现”。
“我们牧民没搞过旅游,当初我心里直打鼓,这么豪华的房子盖在草场上,能赚到钱吗?”那仁巴图的顾虑曾是杭锦旗很多牧民的心病,守着好生态,却找不到“变现”的路,这是草原上最现实的矛盾。
怎样破局?钥匙藏在“政村企共建”模式中。“未来草原-原宇宙民宿”立足巴音布拉格嘎查地理优势,由杭锦旗委、旗政府牵头,嘎查集体成立公司,与鄂尔多斯草原景区签订15年协议,村集体出地,景区专业管理经营,1500万元乡村振兴资金撬动生态旅游开发,村集体经济可每年保底固定分红75万元以上。“未来草原从规划到落地,用了3年时间,旗委、旗政府邀请了5家国内知名建筑设计团队参与设计,通过建设针对中高端人群的草原野奢民宿和高端功能区标志性建筑,引领新型度假的生活方式,探索‘牧户变业主、民宿变景点、牧区变景区’的牧旅融合新业态。”锡尼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李庆娥介绍说。
今年7月,民宿一开业就火了。开业以来,36间客房几乎天天满员,来自四川、陕西等地的游客挤在非遗展示区,跟着老师学做奶豆腐;蒙医养生室里,草药香飘出老远;推开窗,草原的风裹着花香扑进来,抬头就是漫天星斗。“平均入住率70%,上个月接待了1000多人!”接待中心经理刘婷的话,让那仁巴图更振奋,他不光管着村集体的事,还替牧民们打理着投入景区的100多匹马,“每匹马每个月能给牧民‘挣’一千多元呢,加上今年有了集体分红,我们的日子更红火了!”
站在“未来草原”看“草原的未来”。“以前牧民守着草原,靠天吃饭,遇到旱年就得借钱;现在好了,草原还是那片草原,却成了‘摇钱树’。”站在这片“惹眼”的建筑前,那仁巴图计划着75万元村集体收入的花项:给老人们交医保、修建文化活动室、发展新的产业……“你看,草长得比以前还旺,这就是‘绿水青山’真能变‘金山银山’了呀!”
这边草盛风物好,那边沙水跃金波。从巴音布拉格嘎查往南130公里,在库布其沙漠边缘的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另一个“逆袭故事”正在上演。
天清云淡,衬着七星湖景区连绵起伏的沙漠,甚是好看。骑马乘驼体验区内,健硕的骆驼悠然咀嚼,吸引着游人的目光。不一会儿,道图嘎查牧民新村的布仁巴雅尔就开始忙碌了,他仔细帮游客们调整坐稳驼背,又亲手牵着他喂养的骆驼载着游客缓缓深入沙漠。归来后,他拴好骆驼,抬手指向前方不远处,沙丘上点缀着一簇簇绿地,“那就是我们以前住的地方,以前,黄沙围着屋子,没有路,沙子便是路,出行不易,娃娃们得骑着骆驼去上学,盖房的材料也只能靠骆驼、马拉进来。种点儿玉茭子、葵花,喂点儿牲口,一年下来收入不到2万。”布仁巴雅尔语气之中满是感慨。
生活像被黄沙顿住了,这片从小生长的地方,不断丰润着牧民们对家的情怀,却也出了一道现实难题:是生存发展,还是留守故地?牧民们曾经的迷茫,像这沙一样漫无边际。
如何破解沙漠之“困”对改善生产生活之“兴”的制约?
2006年,杭锦旗委、旗政府通过政策性引导推动生态移民,道图嘎查与当地企业合作建设了牧民新村,36户牧民搬出沙漠腹地,居住在了道路宽阔、街道整洁、民族风情浓郁的“新家园”,旧居处也在杭锦旗掀起的一波波生态治理浪潮中绿意盎然。牧民们搬出了沙漠,而不“走”出沙漠,“十几公里处就是七星湖景区,最多时候有29户牧民依托景区发展沙漠旅游业,有的在新村里开牧家乐、经营饭店,有的在景区里经营沙地摩托、骑骆驼等项目,最火爆的时候户均年收入能达到20万元”,道图嘎查党支部书记牛金梁的话,与眼前水上汽艇的轰鸣声、乘风破沙的越野车和马蹄“哒哒”相呼应。“我的40多只骆驼投入景区后,人忙骆驼也忙,行情最好时候,光是旅游旺季就能收入15万元”,布仁巴雅尔脸上写满风沙的印记,笑容朴实,“现在还喂的100多只羊,生活水平是越来越好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多年来,杭锦旗统筹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充分挖掘山水林田湖草沙资源,努力实现绿富同兴。2008年全旗旅游接待人数44.34万人次、收入1.94亿元,2024年旅游接待人数155.2万人次、收入36.86亿元,跃升的不只是数据,更是杭锦旗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生态建设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
“生态好转后,我们的生态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也为周边农牧民提供了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径”,杭锦旗林业和草原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杨金耀作为一名老林业人,道出了“两山理念”的杭锦生动实践。
采访结束接近傍晚,天鹅湖碧波荡漾,与岸边的葱郁绿树和起伏沙丘渐次成画,游客乘着摩托艇恣意感受着沙漠绿洲里清新的风,发动机的轰鸣声延伸向远方,交织着20年来杭锦人在生态治理修复与增收共富道路上的铿锵高歌。
▼
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媛 常娜 薛景硕 金咏 郝慧洁 牧仁德力格尔 董雷 王枫
编辑:吴卓群
校对:裴承艳
审核:杨阳
终审:折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