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河湖海丨东丽湖畔绿意浓 生态屏障绘就民生幸福画卷

发布时间:2025-08-05 10:33  浏览量:1

央广网天津8月5日消息(记者周思杨)春日的东丽湖,碧波荡漾,柳丝依依。2025天津欢乐东丽湖半程马拉松的跑者们穿梭在东湖、丽湖之间,脚下是蜿蜒的生态步道,头顶有白鹭翩跹而过。这场充满生机的赛事,正是东丽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成果的生动缩影。

比赛现场(央广网发 东丽区供图)

自2017年天津市部署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以来,东丽区以146平方公里的屏障区为画布,用“一廊两芯两环六片区”的生态格局为框架,泼墨挥毫间,“水丰、绿茂、林田相依”的图景已然清晰。如今,这里不仅是城市的“生态净化器”,更成为百姓宜居宜游的幸福家园。

漫步在古海岸湿地绿廊,空气里弥漫着草木清香。数据见证着生态蝶变:与2017年相比,屏障区平均气温下降5.9%,相对湿度上升9.6%,“超大干岛”效应与“超大热岛”效应被有效缓解。3.5万亩林地如同巨型“绿肺”,每年吸收二氧化硫2.31万吨,释放氧气5.67万吨,还悄悄遏制了地面沉降。更令人欣喜的是,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在此驻足,30余种乔灌木构成的“动植物乐园”,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成为日常。

俯瞰古海岸湿地绿廊(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生态之变,更重塑着城市发展逻辑。过去散乱的工业区、闲置地块,如今变身林地、稻田、湿地。累计拆除487.5万平方米地上物后,300余亩耕地“重生”,一级管控区蓝绿空间占比达86.6%。11个低效污染工业区、149家散乱污企业被清退,换来的是科创中心、研究所等高端载体的集聚,天安、天骥等科技园里,创新活力正加速涌动。新市镇被绿意环抱,公交路网织密,教育医疗资源优化,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绿水青山”如何变“金山银山”?东丽区给出了生动答案。在胡张庄的葡萄园里,游客认养果树、体验采摘,葡萄产业链延伸出的农创市集人头攒动;华明镇的稻田里,稻蟹共生的“立体农业”让亩产值翻倍,“华明草莓”“胡张庄葡萄”成了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起步区1.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垛田花海、池塘养殖与教学体验基地相融,农业不再是“看天吃饭”,而是变成了“可看可学可玩”的新产业。

胡张庄葡萄文化节在胡张庄绿屏公园开幕(央广网发 东丽区供图)

生态赋能的文旅经济更显活力。“五一”期间,东丽湖沉浸式演艺项目《今夕东丽湖》点亮夜空,4万平方米的光影世界里,1931年天津国货运动的历史场景重现,“爱国教育+实景剧游”的创新模式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家国情怀。童声大赛、大学生音乐节、珊瑚亲子跑……一场场活动让东湖风景区上半年接待游客49万人次,创收266万元。马拉松赛事上,大郑剪纸、骆驼房子烧鸡等展位前摩肩接踵,体育与文旅的碰撞点燃了消费新引擎。

从昔日的城乡接合部到如今的生态高地,东丽区绿色生态屏障的每一步成长,都印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实践。未来,这里将继续以“双碳”目标为牵引,让零散耕地连片成方,让拆迁地块复绿成林,让生态农业、文旅康养等产业绽放更多可能。

站在东丽湖畔远眺,林田相间,水网纵横。这座生长中的“生态绿肺”,正用盎然生机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绘就着东丽区高质量发展的幸福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