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场灾难性演出事故刷新下限:公开辱国,甚至当众裸露隐私部位?

发布时间:2025-09-03 20:05  浏览量:2

对大多数热爱现场氛围的观众而言,一场精彩的现场演出往往是一年中最值得期待的高光时刻。人们甘愿花费高价购票,在数月的热切期盼中倒计时 —— 无论是心仪乐队的激情开唱、魔术师的奇幻展演,还是带观众互动的实景剧集录制,都承载着 “创造难忘回忆” 的期待。

然而,并非所有现场活动都能如愿圆满。有些本应成为 “终身记忆” 的演出,最终却以彻底的灾难收场。从突发的节日骚乱到驯养动物的意外攻击,以下这些事件,堪称历史上最惨烈的现场表演事故。

1969 年的伍德斯托克摇滚音乐节是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 詹尼斯・乔普林的嘶吼、感恩而死乐队的迷幻旋律、琼・贝兹的民谣吟唱,还有吉米・亨德里克斯演绎的《星条旗永不落》,共同铸就了 “和平与爱” 的传奇。为纪念这场盛事 30 周年,2000 余名音乐人携数万乐迷齐聚纽约州罗马市,试图用 90 年代的摇滚热情复刻经典。但谁也没想到,这场名为 “伍德斯托克 1999” 的音乐节,最终会沦为一场充斥着火焰与混乱的噩梦。

此次音乐节的举办地,选在距离 1969 年原址 100 多英里的一处废弃军事基地。这里杂草疯长、设施陈旧,本就不适合容纳近 40 万人狂欢三天。更糟的是,演出期间遭遇极端高温,最高气温飙升至 102 华氏度(约 38.9 摄氏度),烈日下的场地很快变成 “巨型蒸笼”。

除了恶劣的环境,主办方的失职更让矛盾不断升级:食品与饮用水定价虚高,一瓶矿泉水售价高达 4 美元,相当于当时普通民众一小时的时薪;观众在场地内被安保人员像牲口般驱赶,毫无尊严可言;更致命的是,主办方完全没规划垃圾处理方案 —— 演出次日清晨,场地内四处可见漫溢的临时厕所污水,粪便甚至污染了原本供人饮用、淋浴的喷泉,不少观众接触后引发皮肤红疹与感染。

若说环境与管理问题是 “导火索”,演出阵容的风格则成了 “助燃剂”。与 1969 年民谣、迷幻摇滚主导的温和氛围不同,1999 年的舞台被科恩乐队(KoRn)、金属乐队(Metallica)、林普・比兹克(Limp Bizkit)等硬摇滚与新金属乐队占据。这些乐队的嘶吼与煽动性歌词,本就容易点燃人群的躁动情绪,而林普・比兹克主唱弗雷德・杜斯特在台上公然喊出 “砸烂一切” 时,积压已久的不满彻底爆发。

演出中途,有观众冲破护栏冲进控制塔,甚至开着厢式货车撞向舞台;到了最后一晚,主办方迈克尔・朗试图用 “悼念科伦拜恩高中枪击案遇难者” 挽回氛围,向全场分发蜡烛 —— 可这些蜡烛没有成为哀悼的象征,反而成了纵火工具。当红辣椒乐队以吉米・亨德里克斯的《火》(Fire)收尾时,人群彻底失控:商业帐篷被点燃,收银机被撬开抢劫,贵宾区的围栏被推倒,火焰与浓烟在夜色中蔓延,曾经的 “和平圣地” 沦为一片混乱的废墟。

在拉斯维加斯的娱乐史上,“西格弗里德与罗伊” 是传奇般的存在。这对魔术师搭档凭借一场 5700 万美元的合约、连续十多年 “每天两场满座” 的纪录,成为米拉奇度假酒店及赌场(The Mirage Resort and Casino)的 “镇场之宝”。他们最经典的表演,便是与一群异国猫科动物共舞 —— 截至 2003 年,两人已与这些 “大猫” 合作了 44 年,其中 7 岁的白虎 “曼塔科雷(Mantacore)” 更是他们的 “明星搭档”。

所有人都以为 “人与虎的默契” 会一直延续,直到 2003 年 10 月 3 日那场满座的演出。当时,罗伊像往常一样走向曼塔科雷,念着熟悉的互动台词,可下一秒,白虎突然猛扑上前,死死咬住了他的脖子。观众席瞬间陷入死寂,随后爆发出惊恐的尖叫 —— 这一咬不仅切断了给大脑供血的颈动脉,还咬碎了罗伊的一块脊椎骨。当曼塔科雷拖着毫无反抗力的罗伊在舞台上移动时,地上的血迹触目惊心,不少观众以为罗伊已经当场身亡。

酒店的顾客们纷纷放下手中的饮料,聚集在场外为罗伊祈祷;急救人员赶到时,罗伊已出现心跳骤停,经过紧急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尽管活了下来,他却落下了半身瘫痪的后遗症,再也无法站上舞台。而那只引发事故的白虎曼塔科雷,并未被安乐死 —— 罗伊与西格弗里德始终将它当作家人,直到 2014 年 3 月它自然离世。对于那场事故,罗伊余生都坚持一个说法:“我当时突发中风,曼塔科雷不是在攻击我,是在试图救我。”

2020 年 5 月,罗伊因新冠肺炎并发症去世;不到一年后,2021 年 1 月,西格弗里德也因癌症离世,这对 “魔法搭档” 与他们的白虎传奇,最终成了拉斯维加斯的一段遗憾回忆。

1990 年的圣地亚哥教士队,正试图用 “跨界营销” 提升知名度 —— 球队新老板、电视制作人汤姆・沃纳(Tom Werner)想出一个主意:将棒球赛与热门剧集《罗斯安家庭生活》的新季宣传绑定,请该剧主演罗西妮・巴尔(Roseanne Barr)在比赛前演唱国歌。所有人都以为这会是一场 “双赢” 的热闹场面,却没料到会演变成 “侮辱国歌” 的全国性争议。

7 月 25 日,罗西妮・巴尔穿着宽松的运动服走上棒球场。在此之前,不少人就质疑她的演唱能力 —— 毕竟她是喜剧演员,而非专业歌手。但球员与观众仍抱着一丝期待,盼着她能带来 “惊喜”。

可 “惊喜” 变成了 “惊吓”:音乐响起后,罗西妮捂住耳朵,用尖锐刺耳的声音嘶吼着《星条旗之歌》,音调走得一塌糊涂;更出格的是,她全程扭动身体,还做出抓胯、吐口水的不雅动作,唱完后毫无歉意地转身离场。

现场瞬间炸开了锅:教士队球迷发出震天的嘘声,球员们站在场上满脸错愕;消息传开后,时任总统乔治・H・W・布什亲自发声,称这一行为 “令人不齿,是对国家象征的亵渎”。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策划这场营销的汤姆・沃纳始终保持沉默,从未公开道歉或解释。

2002 年,克里德乐队(Creed)正是巅峰时期,他们的专辑销量破千万,演唱会门票往往一售而空。但在芝加哥的一场演出中,主唱斯科特・斯塔普(Scott Stapp)的失控表现,让乐队口碑一落千丈。

当晚,斯科特・斯塔普一上台就透着不对劲 —— 眼神涣散、脚步虚浮,明显是醉酒或吸毒后的状态。他不仅无法完整唱完一首歌,还多次在演唱中途突然离开舞台,回来后又在台上痛苦翻滚,甚至一度直接昏厥在舞台上。台下的歌迷从最初的期待,逐渐变成失望,最后满是愤怒 —— 他们花高价买票,想看的是一场专业演出,而非 “醉鬼的闹剧”。

演出结束后,数十名歌迷联合起来,以 “演出未达到基本标准,等同于取消” 为由起诉克里德乐队,要求退还门票钱与停车费。面对指控,乐队虽发表了一份道歉声明,却通篇充斥着推诿:“如果您觉得这场演出没有达到我们以往在芝加哥的水准,我们深表歉意。” 声明中只字不提 “退款”,仅轻描淡写地提到 “成员担忧斯科特的健康状况”,彻底激怒了歌迷。这场闹剧最终以 “歌迷败诉” 收场,但克里德乐队的 “专业形象” 也从此崩塌。

在二战、朝鲜战争时期,鲍勃・霍普(Bob Hope)是美军心中的 “战地娱乐英雄”—— 这位喜剧演员总能带着团队深入前线,用幽默与歌声驱散士兵的疲惫。1964 年起,他延续这一传统,九次在节日期间前往越南战区表演,甚至曾在一次恐怖袭击中侥幸逃生(炸弹在他抵达酒店 10 分钟前爆炸)。

但到了 1969 年,一切都变了。此时的越南战争已失去美国民众的支持,前线士兵的厌战情绪也达到顶点,鲍勃・霍普的 “战地脱口秀” 不再像以往那样受欢迎。为了挽回热度,他策划了一场 “环球慰问之旅”,还特意邀请时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公开为他送行,想借 “总统背书” 提升影响力。

当他来到莱溪(Lai Khe)美军基地,为第一步兵师的 1 万名士兵表演时,犯下了一个致命错误 —— 他试图用 “战争话题” 制造笑点,还信誓旦旦地说:“我跟尼克松总统聊过了,他向我保证,很快就会结束这场战争。”

这句话彻底点燃了士兵的怒火。台下先是传来零星的嘘声,很快演变成全场沸腾的抗议 —— 士兵们纷纷站起身,对着舞台竖起中指,还有人做出嘲讽性的 “敬礼” 手势。据当时在场的记者理查德・博伊尔回忆:“不到 15 分钟,鲍勃・霍普的声音就被嘘声完全淹没。电视摄像机扫过人群时,能看到士兵们眼中的愤怒。”

混乱很快升级:有人向舞台投掷饮料罐与杂物,甚至试图冲破安保冲上台。军方紧急调来 54 名宪兵,手持警棍在舞台周围筑起防线,还动用了催泪瓦斯才控制住场面。鲍勃・霍普吓得脸色惨白,中途终止表演,在安保的护送下匆匆离场。后来人们才知道,当天在场的许多士兵,早上刚完成一场惨烈的战斗,不少战友永远没能回来 —— 鲍勃・霍普的 “战争玩笑”,无疑是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

1996 年,绿洲乐队(Oasis)凭借专辑《(What's the Story)Morning Glory?》红遍全球,成为英伦摇滚的代表。1997 年,他们开启首次美国巡演,所有人都期待这支 “天才乐队” 能征服美国市场 —— 但乐队内部的矛盾,早已埋下 “翻车” 的隐患。

乐队的核心成员是利亚姆・加拉格尔(Liam Gallagher)与诺埃尔・加拉格尔(Noel Gallagher)兄弟,两人性格迥异,常年因创作理念、生活习惯争吵。抵达洛杉矶后,他们即将在传奇俱乐部 “威士忌 - a-Go-Go(Whisky A Go Go)” 登台 —— 这里曾见证齐柏林飞艇、大门乐队的崛起,对绿洲而言意义非凡。可演出前,兄弟俩却因 “吸毒” 闹出了更大的乱子:他们本想吸食可卡因提神,却误吸了大量冰毒,连续几天没合眼,精神状态濒临崩溃。

演出一开始就混乱不堪:扩音器突发故障,诺埃尔演奏的吉他旋律与乐队其他成员完全脱节;利亚姆则全程耷拉着脸,要么忘词,要么干脆不唱,站在舞台上像个 “摆设”。台下观众的嘘声越来越大,而兄弟俩的矛盾也彻底爆发 —— 演出中途,利亚姆突然冲着诺埃尔大喊 “滚蛋”,还拿起身边的铃鼓,狠狠砸向诺埃尔的脑袋。

诺埃尔被砸得头破血流,愤怒地摔下吉他离场;利亚姆则骂骂咧咧地走下舞台,消失在洛杉矶的街头。这场演出最终以 “乐队解散” 的架势收场 —— 诺埃尔直接逃往旧金山,宣布暂时退出乐队,绿洲乐队的首次美国巡演,就这样以一场 “全武行” 狼狈收尾。

上世纪 80 年代末,双人组合米利・范尼利(Milli Vanilli)凭借《女孩你知道这是真的》(Girl You Know It's True)火遍全球,他们的专辑销量突破千万,还斩获了 1990 年格莱美 “最佳新人奖”。可鲜少有人知道,这对 “偶像组合” 从未在录音棚或舞台上唱过一句歌 —— 他们只是制作人弗兰克・法瑞安(Frank Farian)找来的 “花瓶”,所有歌曲都是由幕后歌手代唱。

这场骗局的第一次暴露,发生在 1989 年 7 月 21 日的湖康普顿主题公园(Lake Compounce)演出上。当《女孩你知道这是真的》播放到一半时,音响系统突然卡顿,反复循环同一段歌词。站在舞台上的罗布・皮拉图斯(Rob Pilatus)与法布・莫尔万(Fab Morvan)瞬间慌了神 —— 他们既不能继续 “对口型”,又无法真唱,只能尴尬地站在原地。罗布・皮拉图斯意识到 “瞒不下去了”,当场转身跑下舞台,留下法布・莫尔万独自面对观众的疑惑。

不过,在没有社交媒体、智能手机的年代,这场 “小事故” 并未引起大范围关注,米利・范尼利仍继续着 “假唱生涯”。直到 1990 年,两人试图向制作人弗兰克・法瑞安争取 “第二张专辑的真唱权” 被拒后,终于忍无可忍,向媒体揭露了 “假唱真相”。

消息一出,音乐界哗然。格莱美奖主办方迅速做出回应 —— 仅一周后,便正式收回了米利・范尼利的 “最佳新人奖”,这也是格莱美历史上首次 “收回已颁发的奖项”。曾经的 “偶像组合” 一夜之间沦为笑柄,罗布・皮拉图斯甚至因无法承受舆论压力,在 1998 年选择了自杀。

作为 “流行天后” 杰西卡・辛普森的妹妹,阿什莉・辛普森(Ashlee Simpson)一直努力摆脱 “姐姐的光环”,试图以唱作歌手的身份立足。2004 年,她接到了《周六夜现场》(Saturday Night Live)的邀请 —— 这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喜剧综艺,能在这里表演,意味着她的事业即将迎来突破。可谁也没想到,这场演出会让她沦为 “假唱耻辱” 的代名词。

首次演唱《我的碎片》(Pieces of Me)时,一切都很顺利 —— 阿什莉的表现自然,观众反响热烈。但当她返场准备唱第二首歌《自传》(Autobiography)时,意外发生了:乐队刚奏响前奏,音响里却传出了《我的碎片》的歌词,而这正是她上一首歌的 vocals(人声轨)。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观众们满脸疑惑 —— 阿什莉的嘴还没张开,怎么会有歌声?乐队成员也慌了神,急忙切换回《我的碎片》的曲谱,可已经来不及了。阿什莉站在舞台上,手忙脚乱地跳着毫无章法的乡村舞步,试图掩饰尴尬,近 30 秒后,她实在无法坚持,转身逃离了舞台,留下乐队成员在台上 “硬着头皮” 完成演奏。

演出结束后,面对媒体的追问,阿什莉非但没有承认 “假唱”,反而将责任推给乐队:“是他们弄错了伴奏带,跟我没关系。” 这番 “甩锅” 言论彻底激怒了公众 —— 人们可以接受 “现场翻车”,却无法容忍 “不诚实”,阿什莉・辛普森的事业也从此一蹶不振。

1992 年蒙特利尔骚乱:两大摇滚乐队接连退场,5 万人失控纵火

1992 年 8 月 8 日,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场迎来了一场 “重金属盛宴”—— 金属乐队(Metallica)与枪炮与玫瑰乐队(Guns N' Roses)联合巡演,5.3 万张门票早早售罄,歌迷们带着狂欢的期待涌入场馆。可谁也没想到,这场演出会演变成 “加拿大史上最严重的演唱会骚乱”。

骚乱的导火索,始于金属乐队的意外退场。当晚,主唱詹姆斯・赫特菲尔德(James Hetfield)在表演时,被舞台上突然爆炸的烟火道具击中,手部、脸部、手臂均被二度烧伤,疼痛难忍的他不得不终止演出,被紧急送往医院。尽管主办方解释了情况,但等待已久的歌迷还是感到失望 —— 不过,他们仍期待着枪炮与玫瑰乐队的登场,希望能弥补遗憾。

可枪炮与玫瑰乐队的表现,彻底点燃了歌迷的怒火。主唱艾克索尔・罗斯(Axl Rose)登台后,只唱了不到一小时,就以 “嗓子不适” 为由宣布取消演出。这一次,歌迷们再也无法忍受 —— 两场期待中的表演接连 “泡汤”,积压的不满瞬间爆发。

有人当场点燃了演唱会 T 恤,火焰在看台上蔓延;有人翻过护栏冲进后台,砸毁了音响设备;更激进的人甚至冲出场馆,将路边的路灯杆连根拔起,用来砸场馆的玻璃幕墙。现场一片狼藉,300 名执法人员手持警棍、动用催泪瓦斯,花了近 4 小时才控制住局面。最终,这场骚乱造成数十人受伤,场馆损失超过 100 万美元。

1989 年奥斯卡:罗伯・劳与白雪公主的 “灾难开场”,被骂 “史上最差”

对奥斯卡颁奖典礼而言,1989 年是 “不堪回首” 的一年。当时,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邀请了《油脂》(Grease)制片人艾伦・卡(Allan Carr)策划典礼,希望他能带来 “新鲜创意”。艾伦・卡确实做了不少改动:增加红毯直播时长、加入时装秀环节、设计 “奥斯卡奖得主是……” 的经典播报句式 —— 这些后来都成了奥斯卡的固定环节。但他的一个 “大胆尝试”,却让当年的典礼沦为笑柄。

为了打破 “传统主持人” 的模式,艾伦・卡决定:不设单一主持人,改由 “明星搭档” 轮流颁奖;而开场表演,则交给一位默默无闻的演员伊琳・鲍曼(Eileen Bowman)—— 她将装扮成迪士尼白雪公主,与男演员罗伯・劳(Rob Lowe)共同演绎 “童话与现实的碰撞”。

可这个想法从一开始就漏洞百出:伊琳・鲍曼毫无知名度,观众根本不认识她;罗伯・劳当时正深陷 “与未成年少女的性爱录像带丑闻”,口碑一塌糊涂;更荒诞的是,迪士尼并未授权使用 “白雪公主” 形象,这为后续的诉讼埋下伏笔。

开场表演当天,尴尬扑面而来:伊琳・鲍曼穿着廉价的白雪公主裙,在舞台上机械地扭动,试图与台下的明星互动,却没人搭理她;舞者们装扮成 “星星”,面无表情地跳着杂乱的舞步;最后,鲍曼与罗伯・劳用《骄傲的玛丽》(Proud Mary)的曲调,唱着 “转啊转,让摄像机一直转” 的奇怪歌词,舞台上的道具家具还被设计成 “会跳舞” 的样子,整个场面混乱又怪异。

演出结束后,迪士尼立即以 “侵权” 为由起诉奥斯卡主办方;梅丽尔・斯特里普、保罗・纽曼等数十位知名演员联名向学院写信,批评这场表演 “低俗、不尊重电影艺术”;媒体更是将其评为 “史上最差奥斯卡颁奖典礼”。伊琳・鲍曼的事业因此彻底停滞,艾伦・卡也从此被好莱坞 “拉黑”,再也没担任过任何大型活动的制片人。

1978 年,性手枪乐队(Sex Pistols)—— 这支以 “反叛” 闻名的朋克乐队,开启了他们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美国巡演。但此时的乐队,早已不是 “团结一心” 的状态:主唱约翰尼・罗顿(Johnny Rotten)与其他成员彻底决裂,几乎零交流;贝斯手席德・维瑟斯(Sid Vicious)深陷海洛因毒瘾,连基本的演奏都无法完成;更荒唐的是,乐队经理马尔科姆・麦克拉伦(Malcolm McLaren)为了制造 “话题”,刻意避开纽约、洛杉矶等大城市,将巡演地点选在南部各州的 “乡巴佬酒吧”,试图用 “冲突” 吸引媒体关注。

这场巡演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混乱:在圣安东尼奥的演出中,席德・维瑟斯因吸毒过量在舞台上昏厥;在巴吞鲁日,他们因歌词 “低俗” 被当地警方警告;到了旧金山冬季花园舞厅(Winterland Ballroom)的最后一场演出,乐队成员的关系已降至冰点。

当天,吉他手史蒂夫・琼斯(Steve Jones)感冒未愈,演奏频频出错;席德・维瑟斯的贝斯甚至没插电,全程 “假弹”;约翰尼・罗顿站在舞台上,看着台下稀稀拉拉的观众,感受着乐队的分崩离析,情绪低落到了极点。当乐队以翻唱曲目《毫无乐趣》(No Fun)结束演出时,罗顿拿起麦克风,对着全场观众说出了那段著名的话:“独自一人毫无乐趣可言…… 这真没意思,一点意思都没有…… 你们有没有过被欺骗的感觉?”

说完,他将麦克风狠狠摔在舞台上,转身离场。这场演出,成了性手枪乐队的 “美国终章”—— 巡演结束后,乐队正式宣布解散,直到 1996 年才短暂重组。

1969 年 3 月 1 日,佛罗里达州迈阿密迪纳基体育馆(Dinner Key Auditorium)挤满了 1.2 万名观众 —— 他们都是为大门乐队(The Doors)而来,更准确地说,是为主唱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而来。这位被称为 “蜥蜴王” 的歌手,以 “舞台上的惊世言行” 闻名,观众们期待着一场 “疯狂的表演”,却没料到会见证一场 “改变乐队命运的丑闻”。

当天,吉姆・莫里森的状态本就糟糕 —— 因航班延误,他抵达场地时已烂醉如泥;加之场馆没有空调,1.2 万人挤在仅能容纳 7000 人的空间里,闷热的环境让所有人都变得躁动。演出中途,一名歌迷将一瓶香槟浇在莫里森身上,这成了 “导火索”—— 他脱掉上衣,对着观众大喊:“让我们露点肌肤,让我们脱光…… 你们来这儿不是为了听音乐吧?是为了别的,对吧?”

随后,争议性的一幕发生了:据现场数千名观众描述,莫里森在舞台上暴露了自己的下体;但莫里森与乐队成员始终否认这一说法,称 “只是脱了上衣,没有更进一步”。无论真相如何,这场演出已彻底失控 —— 舞台周围的观众开始推搡、斗殴,警方不得不冲进场地终止演出,并当场逮捕了吉姆・莫里森。

他最终被指控 “不雅暴露、醉酒闹事、对吉他手罗比・克里格(Robby Krieger)做出口交模拟动作” 三项罪名,虽然后来因 “证据不足” 未被判刑,但这场 “迈阿密丑闻” 让大门乐队遭到了全国范围内的演出禁令,乐队的事业从此走向下坡路。1971 年,吉姆・莫里森在巴黎去世,年仅 27 岁,这场争议也成了他一生无法抹去的标签。

2012 年 iHeart 电台音乐节上,绿日乐队(Green Day)的演出本应是一场 “朋克狂欢”—— 他们以经典曲目《American Idiot》开场,主唱比利・乔・阿姆斯特朗(Billie Joe Armstrong)的嘶吼点燃了全场,观众们跟着旋律挥舞手臂,一切都朝着完美的方向发展。

但乐队不知道的是,主办方为了给亚瑟小子(Usher)腾出更多表演时间,悄悄缩短了他们的演出时长。当阿姆斯特朗正投入地演唱时,舞台侧面的警报器突然闪现出 “剩余一分钟” 的红色倒计时 —— 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在一分钟内结束演出。

阿姆斯特朗当场愣住,随后彻底爆发。他扔掉吉他拨片,对着麦克风怒吼:“还剩一分钟!…… 你们得给我一分钟!你们在开玩笑吧…… 我又不是贾斯汀・比伯,你们这些混蛋!肯定是在开玩笑!我只剩一分钟了…… 哦,现在什么都没了!”

愤怒之下,他抱起吉他,狠狠砸向舞台,琴身碎裂的声音与观众的欢呼声混杂在一起。贝斯手迈克・迪恩特(Mike Dirnt)见状,也跟着摔碎了自己的贝斯,用 “朋克式抗议” 表达不满。

尽管歌迷们认为这是 “绿日乐队的本色表现”,但乐队成员都清楚,阿姆斯特朗的失控并非 “单纯的愤怒”—— 当时的他正深陷处方药依赖,情绪极不稳定。这场 “砸吉他事件” 成了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演出结束后,阿姆斯特朗在乐队成员的劝说下,进入奥克兰一家康复中心接受治疗,绿日乐队也因此暂停了后续的巡演计划。

2004 年超级碗中场秀,本是珍妮特・杰克逊(Janet Jackson)巩固 “R&B 天后” 地位的绝佳机会。她与贾斯汀・汀布莱克(Justin Timberlake)合作表演《Rock Your Body》,两人的舞蹈配合默契,歌声也完美契合,直到歌曲的最后几秒 —— 当贾斯汀唱到 “这首歌结束前会让你一丝不挂” 时,他伸手扯开了珍妮特的上衣,露出了她的胸部(仅贴有一片金属装饰)。

这一幕通过电视信号传遍全美,近 9000 万观众目睹了这场 “意外”。事后,两人都紧急道歉,称这是 “表演失误”—— 原本计划只是露出一件红色紧身胸衣,没想到上衣会完全撕裂,且这一环节并未经过排练。

但公众的愤怒并未平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甚至因此被罚款 55 万美元。更严重的是,时任 CBS 首席执行官莱斯・穆恩维斯(Les Moonves)对珍妮特・杰克逊怀恨在心 —— 贾斯汀・汀布莱克主动道歉后,他选择原谅;而珍妮特因 “拒绝公开道歉”,被穆恩维斯列入 “黑名单”:禁止她出席当年的格莱美奖颁奖典礼;恰逢她的新专辑《达米塔・乔》(Damita Jo)发行,全美电台集体拒绝播放该专辑的歌曲,导致专辑销量仅为预期的一半。

这场 “超级碗丑闻”,让珍妮特・杰克逊的事业遭遇重创,尽管后来她逐渐回归舞台,但再也无法回到巅峰时期的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