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锋 28 猪肉没吃上,鬼子又合围上来
发布时间:2025-09-03 07:12 浏览量:1
南溪、孙翊整理
1940年8月,百团大战胜利归来的5团子弟兵
经过百团大战,全国抗日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同时也沉重打击了 日寇在华北的统治,严重威胁日本在东三省的殖民地化进程,有力地挫败 了日军“以华治华”、“以战养战”和“速战速决”的痴心妄想。
在敌后战场,八路军和新四军牵制和打击了侵华日军三分之二以上的 兵力和100%的伪军。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深知,在中国,真正 的对手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因此,决定从正面战场抽回10多万兵力投入后方。
特别是7月初到12月15日,敌集中了4万兵力,对我晋察冀抗 日根据地实行了所谓的“毁灭性扫荡”。再加上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汉奸 特务的为虎作伥,华北连续3年自然灾害,我抗日军民的处境无疑是雪上 加霜,战斗环境之残酷可想而知。
但这只是黎明前的一段黑暗时期。
日寇秋季大“扫荡”
1941年7月6日起,日寇集中了3万多人以及8000多伪军对我根据 地进行扫荡。
34师团樱井中将为前敌总指挥,侵我陈庄;
26师团侵犯蛟 潭庄、盘石;
21师团由田中中将率领侵犯阜平、宫夏;
独立第12旅团侵 犯团泊口、石家庄;
毛利第11混成旅团侵犯观音堂、阳泉;
第14混成旅 团由阴宫少将率领侵犯营里;
住在忻县的第13混成旅团顺田少将率5000 多鬼子侵犯河口、良乡;
独立第5混成旅团离井乡少将率6000多鬼子侵 犯南营庄。
日寇分多路纵队,对华北地区进行拉网式的轮番“扫荡”。
针对上述敌情,我们针锋相对,改变战术思想,以“分散对集中”, 化整为零,分散游击,利用“麻雀战”、“地雷战”的战法,积少成多地 杀伤敌人。
在根据地,我们组织后方机关和民兵,将边区的银行纸币和工厂的机 器、设备等战略物资掩盖起来,掩护北方局机关和群众团体分散转移,发 动群众坚壁清野,不让日寇得到一粒粮食。
同时,组织各村民兵,在大树 下、河滩边、风厢门闩等日寇可能触摸的地方,埋设地雷,布上滚石雷。 日寇住房子碰地雷,烧火被地雷炸,抢物资丢性命,使日军感到边区处处 是战场,坐、卧、行、食不得安宁。
我和团长召开军政委员会议,令丁荣旋、岳强民的1营分散到孟家 庄、上柳里、小党镇和滹沱河两岸活动;
令巫德玖营长,卫生文政教率2 营在团泊口、九花山为中心活动;
令杜先锋营长、刘福政教率3营在前后 古道、秋古洞、蛟潭庄、营里川,坚持分散游击活动。
部队刚刚分散不久,团部就收到胜利捷报。
7月8日,2营5、6两个连抓住时机,给搜山的日寇以狠狠的打击,仅用时20分钟,就打死打伤 日军60多名,缴获三八大盖25支,歪把机枪2挺。
7月20日,1 营 1 连 在洪马店、小米峡伏击从平山来的日军,歼敌50余人。
7连在灵寿满山 镇仅用20分钟,消灭搜山日寇1个中队。
卸甲河遭遇鬼子
8月30日,我率团指和12连在平山县境内的卸甲河北滩上行进。那 天是个雾天,能见度很低。我们走着走着,隐约看到离我不足百米之内有 大队人马开过来。
“是日本鬼子!”我叫住了前面行进的通信员,传令部队向南猛跑, 拼命抢占西边的铁岭山。
日军用机枪、山炮朝我们这边射击。我们凭着地 形熟,拐过一片玉米地,不一会爬上了735高地。
我气喘吁吁地回头看, 山下日军大约有千把人,黑压压一片。这时,在沙滩上,由于叛徒告密, 我们的修理所机械让日军给搜出来了。正当搜山的日军得意忘形时,我令 12连在民兵协助下,来了个反包围,消灭日寇40多人。
9月4日,在平山县境的山沟中,部队同日军周旋。日军急于找我主 力决战,我们则避其锐气。
这天一早,刚从西山转移到孟家川的上庄、小 庄,我即令白超友队长架电台,向聂司令发报,告之位置。
电台刚架好, 正要按电键,通信员报告:鬼子从东、西、南三面向团部合围过来了。
我 即令白队长拆电台向北边的黄湾沟转移。部队的后尾刚离上庄村,就看见 不到30米远的地方,约200多敌人追来了。12连3排断后,边打边撤, 到苇地小村宿营。 一天工夫,我们就遭遇到4次日寇围追。
猪肉没吃上,鬼子又合围上来
9月5日晚,我们和鬼子在平山的山山水水间转磨磨,已经一天一夜 粒米未进了,干部战士十分疲劳。我们转移到六亩园的四分区被服厂所在 地,准备在此过夜。我令架上电台,准备发报。
连长张钦过来报告,被服厂猪圈里养的两头肥猪还未被鬼子抓走,咱们是不是杀了吃了。
张钦连长 是土生土长的平山东回舍人,聪明好学,作战勇敢,在开创麻雀战、地道 战中军功卓著,我十分喜欢他,欣赏他的才能。
他这么一说,我心中暗 想:与其让日本鬼子抓住吃了,还不如我们填饱肚子,就算是违犯纪律, 到聂司令那里我来承担。
于是我命令把猪杀了,给连队干部战士打打 “牙祭”。猪刚杀完,猪毛还未拔干净,就听到东面康会头方向炮声轰轰, 日寇1个大队约四五百人占领了西边炮台顶1092.1山头,正向六亩园杀来。猪肉还未上锅煮,部队立即向顺草沟转移,丢掉到口的猪肉,消失在夜色中 。
日寇“扫荡”十分残酷,少数意志薄弱者变节投降。由于叛徒出卖, 四分区供给处藏在深山里的15000套冬装全被日寇抢走。
日军找不到我主 力作战,狗急跳墙,越发猖狂地在边区烧、杀、抢、掠、奸,日军所到之 处,村庄被烧毁,无辜的百姓惨遭杀害。日寇的野蛮进攻,给我们军区机 关和首长造成很大威胁,军区机关为了确保安全,有时一天要转移好几个 地 方 。
用生命保护聂司令安全
9月10日,我率3营和团指,东打一枪,西捅一刀,牵着日寇的鼻 子在山里到处乱转,使敌人忙中出乱而露出破绽,我们便瞅准机会,予以痛 击 。
这一天,我们转到秋古洞西的骆驼岸,拟休整一下。
恰好,聂司令率 军区机关和北方分局在1团3营的掩护下由城南庄转移到这里。我和1团 陈正湘团长即派出侦察分队,展开防“合围突破”。
看到聂司令及机关年 大体弱的同志,几天没有吃饭,十分疲劳,我十分心痛,希望他们在此能 好好休息一下,并令炊事班尽快找点吃的,改善下首长们的伙食。
但不幸 的是,骆驼岸是个战斗频繁地带,敌密探很多,军区机关显然是暴露了。
我果断地说服唐延杰参谋长,联合陈正湘同志,力劝聂司令率直属队尽早 离开此地,今晚务必向西南方向台堡岭转移。
聂司令说:“机关能靠上5团,感到安全可靠,希望能休息一个晚上再走,机关人员已经六七天没有休息了。”
我有点着急了,脱口说:“敌人合围5团不要紧,要围到你,那危害就大了!”
我确实是聂司令的几名爱将之一,判断敌情他还是听我的。他采纳了我的建议,晚20时吃了顿饱饭,率直属部队由5团侦察班带领, 向台堡岭方向转移。
果然不出所料,12日晨在转移途中,差点与河口、石嘴等地“合围” 的日军遭遇。
日寇万余人分成9路,蜂拥般扑向骆驼岸。我以电台不断呼 叫迷惑敌人,四处放枪使敌误认为是大部队,给聂司令的转移赢得了宝贵 的时间,而后我率5团从敌人空隙中跳出了包围,使日军“合围”军区 机关的企图成了泡影。
1941年,经过3个月加9天的秋冬季反“扫荡”战斗,日寇以失败 而告终。
5团在反“扫荡”战斗中,参加了大大小小战斗125次,打死打 伤日伪军2000多人,缴获枪支弹药不计其数,毁敌汽车28辆,还击落了 一架敌人的飞机。
我团伤杨荣标连长以下256人,阵亡3连副连长徐清逸 以下120人。
“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
在整个反“扫荡”过程中,人民群众的掩护和支援是八路军取得反 “扫荡”胜利的重要保证。其中我们5团的干部战士都亲切地称呼戎冠秀 为“戎妈妈”。戎冠秀热爱子弟兵的模范事迹源于我5团,并在晋察冀军 区广为传领。
戎冠秀出生在平山县观音堂乡下盘松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受尽 了地主老财的压迫剥削,饱尝了辛酸苦难。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一到平 山,她便积极参加了减租减息斗争和妇女抗日救国会(简称妇救会)的 各项活动。
1938年2月,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她担任了 村妇救会主任和观音堂乡妇救会委员,领导全村和邻近村庄的妇女,积极 参加各项抗日活动和拥军支前工作。
为了让前方的战士安心打日寇,她主动担任了代耕团团长,动员各个方面的力量,帮助有困难的军烈属搞好生 产,安排好家庭生活。她还经常带领妇女们走访军烈属,帮助解决各种困 难。
她常说:“人家的孩子为了抗日到前线去了,咱们一定要安排好他们 家里的生活,好让他们安心打仗,杀敌立功。”
为了解决根据地部队吃粮 的困难,她动员组织妇女们积极下田生产。该交公粮了,她带头交好粮, 并挨家逐户进行宣传。
对妇女们说:“交公粮一定要交好粮,把烂米和沙 子捡掉,把糠筛簸干净,决不能让咱们的子弟兵吃带沙子的米。”
她还积 极组织妇女们做军鞋,对妇女们说:“咱们的子弟兵在前方打仗,整天翻 山爬坡,光着脚怎么行!穿着不合脚的鞋也不能走长路。所以,咱们要象 给自己亲人做鞋一样,双双都要做得结结实实的。”
晋察冀边区战斗英雄邓世军(左)、子弟兵母亲戎冠秀(中)和爆炸英雄李勇(右)
1941年春,晋察冀边区政府号召根据地青年踊跃参加八路军。戎冠 秀又挨家挨户进行宣传。
她号召妇女会,动员妇女们不要“拖后腿”。她 说:“咱们要明白八路军是咱们自己的队伍,咱们离开子弟兵,就要受鬼 子的杀害,咱们的民主生活就没有了,就要当亡国奴”。
妇女们回答: “明白了!”
她又说:“明白了就应该动员自己家里的人参加子弟兵。”
在 参军动员大会上,她首先替自己的丈夫、共产党员李有报了名。边区民主 政府考虑到她丈夫已50岁,年龄大了,没有同意他参军。
戎冠秀又给3 个儿子报了名,但政府考虑,她3个儿子当时最大的才17岁,所以只同意她送大儿子李聚金和二儿子李春金入伍。后来,她又送三儿子李兰金参了军。李兰金在抗美援朝中光荣牺牲。
戎冠秀事事处处关心子弟兵,特别是对前线下来的伤病员,更是千方 百计精心照料。
1941年秋,日军对我晋察冀的北岳、平西地区进行了大 “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我们5团根据晋察冀军区的指示,化 整为零,分成若干小分队深入敌后,寻机歼灭敌人。
当时1连连长邓世军 率领全连活动在上、下盘松村一带。戎冠秀积极主动配合1连活动,掩护 和救护伤员。
一次,1连与日军激战4个多小时,有4名战士重伤,其中 1名战士抬到下盘松村时,已不省人事了。
我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带侦 察班的两名战士赶到下盘松村看望,伤员已被戎冠秀接到家里救护。当时 经常有敌人活动,我担心戎冠秀有危险,想派人把伤员送走。
她坚持不 肯,说:“为了救护伤病员,我什么都不怕。”
我只好同意了。据说她为 了救护这位伤员付出很大辛苦。她想方设法为伤员做可口的饭菜。敌人 “扫荡”时,她把伤员背进山洞里,自己顶着冷风为伤员站岗。
还有一次,我们团在上下柳村、上下观音堂和东柏叶沟一带,与 “扫荡”的日军展开激烈战斗,战斗中有18名同志负重伤。我们派人把 重伤员抬到下盘松村转运站,准备转送到古榆树村临时医院治疗。
戎冠秀 坚决要求留下几名重伤员,由她护理。开始我们考虑日军频繁搜山抓人, 怕她遇危险,没同意。
戎冠秀说什么也不干。最后我们只好把1连6班战 士封建明留给她救护。
以后随着战斗不断增多,伤员也多起来了。每次一 听说有伤员下来,戎冠秀都跑到转运站照料或争着把伤员接到家里救护。
有一次,她听人说,站上有两个伤员想吃点萝卜,就赶紧跑回家拿了8个 大梨跑到站上。这时抬担架的民兵正抬起伤员要走,她让民兵们把伤员先 放下,亲自把梨放在伤员的胳膊窝里,还一再嘱咐伤员同志说:“想吃时 就从胳膊窝里拿。以后如需要可捎信来,我再送去。”
还有一次,一个伤 员从前线走到他们村附近,突发疟疾,坐在路旁不能动。正在这时,日伪 军“扫荡”来了,情况非常危险。
恰好戎冠秀领着妇女们走到这里。她 忙上前问清了伤员的来历,确认是自己的同志后,马上冒着敌人的“扫 荡”危险,扶着伤员爬上北山坡。她想把伤员安置在一处石崖藏身,可伤员自己爬不上去,她就蹲在崖边,让伤员踩着自己的肩膀爬上去,然后 她在附近找了个隐蔽地点,监视日伪军搜山队的行动。敌人走远了,她又 把伤员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进行治疗。
隔了几天,戎冠秀正在碾米,听说伤员转运站又来了一副担架,她赶 紧丢下碾杆子跑到担架跟前。只见伤员有六七处伤,浑身上下尽是血,闭 着双眼一声不哼。
戎冠秀摸摸他的鼻子还有微弱的气息。这时站长来了, 说:“伤这么重不能耽搁,赶紧转送。”
但负责转送的民兵全都回去了, 站上的同志由于连日来打游击,爬山头都累倒了。怎么办?
戎冠秀忙对站 长说:“这伤员我来照顾。”
站长知道这几天戎冠秀比谁都累,她已两天 两夜没合眼了,所以没同意。但戎冠秀坚决要求护理这位伤员。
最后,站 长只好又找来宋生生的媳妇陪着她守护伤员。这天夜里戎冠秀一直蹲在伤 员跟前。开始她不断低声呼唤: “同志!同志!你醒醒!”伤员不吭声。
戎冠秀又让宋生生的媳妇端来半碗温开水,轻轻地掰开伤员的嘴一点一点 喂下去。
戎冠秀又低声问伤员:“你还喝吗?”
这时只见伤员嘴稍微动了 一下,仍没有说话。接着戎冠秀又喂了一碗水,伤员的嘴开始张开了。戎 冠秀忙问:“你还喝吗?”
“喝 … … ”
见伤员说话了,戎冠秀高兴极了。
她问伤员是哪个单位的,什么时候 负的伤。
伤员回答说,他是5团1连8班战士,叫李栓栓,是在柏叶沟战 斗中与日军拼刺刀负的伤,已经四五天没吃没喝了。
于是戎冠秀马上跑回 去端了一碗豆腐脑, 一口一口地喂伤员。
她又问伤员是想吃还是想喝?
伤 员说:“不啦。”说完就躺下了。
这时戎冠秀心里仍不安,她想这位伤员 四五天没吃饭,喝口汤水怎能充饥呢?
所以马上找来点面,和宋生生的媳 妇一起做了一碗面片,一口一口的喂伤员吃下,又问:“同志你想吃玉茭 饼子吗?”
伤员点点头:“好大娘,我就是想吃块饼子。”
“好,好,我去 给你拿。”戎冠秀说完马上跑回家烤了一个饼子。她还一再叮嘱伤员说: “先吃半个,吃太饱了不好受。”
就这样,戎冠秀整整忙了一宿,象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照料伤员李栓 栓,终于使李栓栓转危为安。
天亮了,李栓栓吃饱喝好了,戎冠秀又把他安置在一家炕上,看着他睡着了,才回到自己家休息。
她刚睡下不大工 夫,忽听门外有人喊:“那个伤兵下地了!”
戎冠秀急忙跑去,只见伤员 李栓栓坐在炕沿边,戎冠秀赶忙上前扶住他说:“同志,你可不要下来, 要好好地躺着!有事我帮你做。”
一边说一边把他扶上炕。细心的戎冠秀 在扶伤员上炕时,发现他的鞋丢了,光着脚踩在地上。
这么冷的天不穿鞋 怎么行?可这伤员的脚还肿着,穿不了鞋,怎么办?
她跑回家想找些棉花 给伤员包脚。家里的棉花已经用完了,她就从女儿棉袄衣襟里撕下一大块 棉絮,把李栓栓的脚轻轻地包起来。她怕李栓栓睡觉冷,又跑回家把自己 的棉被拿来给他盖上。
此时,戎冠秀已三天三夜没睡觉了,一天多没吃饭 了,但她却没想自己,又在想李栓栓醒来后该吃什么。
她想,这位伤员伤 势重,光吃稀的尿尿多,动弹多,这对养伤不利。所以她做了一碗小米干 饭给李栓栓吃,还做了玉米粥,李栓栓一连吃了三碗。李栓栓吃饱喝足 了,身上也暖和过来了。
正在这时,担架来了,戎冠秀在担架上铺了厚厚 的一层干草,又把自己的被子铺上,这才扶着李栓栓躺在担架上。
李栓栓 感激地说:“好人啊!好人啊!是你救了我的命,我什么时候也忘不了你 的好处呀!”
戎冠秀说:“咱们军民是一家人。你下次过我们下盘松村时, 千万要到我家里坐坐。有你吃的,也有你喝的。”
民兵们抬担架走了,还听李栓栓说: “好人啊!好人啊!我的好老人啊!”
戎冠秀时时处处关心和爱护子弟兵,也得到了人民子弟兵深切的爱戴 和崇敬。她成为晋察冀边区的拥军模范。
1944年2月8日,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晋察冀边区政府和抗日救国 联合会邀请她出席了晋察冀边区群英大会,她的拥军模范事迹得到了与会 代表们的一致赞扬。
军区程子华、刘澜涛副政委和政治部代主任朱良才, 代表晋察冀军区全体子弟兵给戎冠秀送了一面光荣旗。
这面旗高高地挂在 边区英模大会的正堂上。旗上贴着一个老太太的半身像,像下面写着6个 大字:“子弟兵的母亲”。
5天的群英会结束了,军区直属队干部战士全副 武装列队欢送戎冠秀。军区副政委刘澜涛、政治部代主任朱良才,亲自扶 着她跨上一匹大红骡子,并派人护送她回到平山县。
戎冠秀回到家乡以后马上投入了新的拥军工作。她用上级奖给他的大 骡子给抗日军烈属送粪、耕田;她把上级奖给她的布和钱分给了有困难的 军烈属。
她积极组织群众努力搞好生产,多交公粮,交好公粮。
部队来 了,冬天,她组织乡亲们腾出暖和的房子给部队住;夏天,腾出凉快的房 子给部队住;伤员来了,她跑前跑后精心照料。
戎冠秀拥军的模范事迹, 很快传遍晋察冀边区,全区迅速掀起学习戎冠秀、热爱子弟兵的热潮,并 涌现出一批新的拥军模范。
1987年春节,我拖着衰弱的病体又一次来到平山下盘松村看望了80 岁的戎冠秀老妈妈。
1987年2月,萧锋与人民子弟兵母亲戎冠秀等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