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后易患糖尿病?柳叶刀:轻症也躲不掉,风险真不低!

发布时间:2025-09-01 12:11  浏览量:2

你是不是以为熬过了新冠就算完事了?其实麻烦才刚开始。我就不明白,这些年大家对新冠的关注点怎么全跑偏了。发烧了吃退烧药,咳嗽了喝止咳水,抗原一条杠就满脸轻松,觉得自己命大福厚。

可偏偏忽略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后遗祸”——糖尿病。而且不挑人,不管你年轻、中年,还是已经退休,只要感染过,就可能被盯上。

这不是我吓唬人,是《柳叶刀》上白纸黑字登出来的研究结果。说轻症都不能掉以轻心,意思很直接:不管你当初感染新冠时多轻松,之后都可能迎来一场血糖的风暴。

很多人觉得糖尿病是吃多了甜食、胖了才得的病,新冠怎么能扯上关系?说实话,我一开始也纳闷。几十年行医经验告诉我,糖尿病从来不是单靠“嘴”吃出来的,它背后是身体系统的整体错乱

新冠病毒这东西,别看它像个呼吸道病毒,其实“手脚”可不止伸在肺里,它对胰腺、脂肪组织、甚至是大脑下丘脑的干扰都不小,最麻烦的是,它还能扰乱免疫系统,让身体对自己下手。

有些人感染后几个月,体重没变,饭量也正常,却突然查出血糖飙高,胰岛功能变差。

这是怎么回事?我翻了不少资料,也回想起门诊上遇到的病例,越看越觉得这不是偶然。新冠病毒入侵身体后,会引发一系列慢性炎症反应,尤其是在胰岛β细胞这个“管血糖的中枢岗”上点火,轻则让它工作效率下降,重则直接“烧毁”它。你说血糖怎么可能稳得住?

而且这个病毒的“智商”不低,它知道从哪里下手最让人防不胜防。

它会刺激身体产生一种叫做“促炎因子”的东西,比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这些玩意一多,胰岛细胞就受不了。再加上人感染后容易焦虑、失眠、食欲紊乱,整个内分泌系统都跟着乱套,糖代谢自然也跟着走样。

我见过好几个五十多岁的患者,过去体检血糖一直稳得像老牛拉车,新冠一场小病后,居然查出了糖耐量异常,甚至直接跨进了糖尿病的大门。他们都很难接受:没吃什么甜的,也不算胖,怎么就得了糖尿病?

说到底,很多人还是对代谢系统的复杂性缺乏了解。咱们身体不是一根管子、一块肌肉那么简单,而是一个靠无数激素协调运作的“化工厂”。

新冠这种病毒,不是在你身上“住几天”就拍拍屁股走人的,它留下的是一连串连锁反应。就像火灾过了,房子还得修,地基还可能塌。有些人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已经“中招”。

糖尿病早期症状轻得像风吹过,口干、乏力、尿多这些症状,跟秋天干燥、年纪大了都能扯上关系,所以很多人根本不当回事。等哪天突然视力模糊、脚麻、伤口难愈合,才知道事态严重。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病,偏偏最容易被忽视。

再说个让人警醒的数据吧。《柳叶刀》研究显示,新冠感染者在感染后的12个月内,患糖尿病的风险比未感染者高出40%以上。这个比例不是吓唬人,是实打实的统计数据。你十个人里有四个可能会被拖进糖尿病的沼泽,还都没心理准备。

我一直觉得,现代人不怕病,就怕误判。你说过去得个感冒,三五天也就好了,谁还会联想到几年后的糖尿病?可新冠不一样,它像一个悄悄在身体里埋雷的家伙,等你放松警惕,它再“咔嚓”一下爆出来。

而且这事儿还不光是病毒的问题,跟我们平时的生活习惯也脱不开关系。

疫情期间,不少人宅在家里,运动减少、作息紊乱、饮食无序,一边吃着外卖,一边焦虑失眠,身体早就处在亚健康的边缘。新冠一来,正好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多人不是被病毒打败的,是被自己“养伤”的方式拖垮的。

我特别想提醒那些康复后的朋友,别以为痊愈了就能大吃大喝、胡乱作息。新冠后的几个月其实是身体最脆弱的时期,免疫系统还没完全平衡过来,胰岛功能也可能在悄悄衰退。这个时候如果再吃高糖高脂的食物、熬夜看剧、久坐不动,那就是往火堆里加油。

当然了,咱不能光说问题,不讲道理。那怎么防?我一直主张一个“慢养”的理念。不是靠一两样偏方,也不是靠什么神药,而是靠规律、稳定、长期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这话听起来老生常谈,但真正做到的人太少了。

比如说早睡——不是说你几点上床,而是你能不能让身体在晚上十点前开始进入放松状态。

很多人说失眠,其实是白天太焦虑、晚上太兴奋,身体根本没机会停下来。你让胰岛细胞连轴转,它哪有精力修复自己?睡不好的人,糖尿病风险本身就高,还感染过新冠,那更是双重打击。

再比如说吃饭,不是让你戒掉米面,而是要学会跟食物谈条件。

不是所有的糖都该戒,而是要知道什么时候吃、怎么吃。饭前半小时散个步,饭后一小时不躺下,主食换点粗粮,油少一点,咸淡适中,这才是“养”出来的平稳血糖。我看太多人就是图一时嘴快,结果血糖长期高得像天花板。心态也重要。

我见过太多病人,不是身体先垮,而是心理先崩。感染新冠后,怕后遗症、怕传给家人、怕单位不理解,整天神经绷得紧紧的。

这个时候,压力激素一高,胰岛素就不听话,血糖自然飙升。所以我常说,康复后最重要的是“放下包袱”,别让病毒没打垮你,焦虑先把你拖垮。

说到这儿,我还是想再强调一遍:新冠没有走远,它留下的影响也不会一夜之间消失。不管你当初是轻症、无症状,还是已经彻底康复,都要学会关注自己的血糖。

尤其是感染后的一年之内,最好查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别等到症状明显才追悔莫及。

不是要你天天担心,而是要你心里有数。

我一直相信,身体是最诚实的,它不会突然之间把你“判刑”,但如果你忽略它太久,它也不会客气。糖尿病不是新冠的“后遗症”,它是新冠和我们生活方式一起“合谋”出来的结果。你想要走得稳、活得长,就要从现在开始,把日子过得像对自己有交代的样子。

参考文献:
[1]黄建军,李晓宇,刘雨,等.新冠病毒感染与糖尿病发病风险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10):792-797.
[2]张晓英,王琳琳,赵宇.新型冠状病毒对胰岛功能的潜在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4,40(3):193-198.
[3]李娜,陈文静.新冠感染后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干预策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5,45(4):28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