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繁衍”,可能是年轻人的最优选
发布时间:2025-08-30 17:25 浏览量:5
以前的人为什么喜欢生孩子?
因为生产力极度低下,一个孩子就是一份劳动力,一个家庭只有抱团取暖才能生存。
随着生产力快速发展,人们的吃穿不再成为棘手难题,孩子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开始逐渐成为“负资产”。
把人当成资产,虽说不好听,但我们要知道,“人口红利”也是同理,这就是世界的现实。
加之全球自由主义和个性主义的盛行,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为自己而活,少子化时代自此到来。
其实人们会根据周边环境的改变自行调整生育选择,所以如今看来,“计生”的价值似乎并不大。
可对于大部分压力较大的年轻人来说,如今的生育本身就是一场噩梦。
从“鼠鼠”文化的流行中能够看出,完成工作已让很大一部分年轻人筋疲力竭,下班后的他们有余力做的事情极少。
至于生育对女性的影响,更无需赘述。
而养育孩子,其实是比工作更难的一件事。
我一个朋友家里有个男孩,在孩子幼年时期的成长过程中,累垮了两位老人。
可见养育孩子这件事对一般家庭来说,六口人齐上阵都要耗尽心血,老婆婆和老丈母娘在带孩子的事上互相推脱的现象也不再少见。我更看到过夫妻二人因为谁看孩子而大发脾气的场面。
更何况当今社会对孩子的成长提出了极高要求,单个家长的看法不起作用。
你同意佛系养娃,你媳妇不同意。小两口都同意佛系养娃,老人又不同意。全家都同意,又可能遭受亲戚邻居的指摘。
处于内卷当中,在养娃的事情上做出一个适合自身的理性选择非常困难。
孩子未出生前,家长还抱着绝对不卷的心态。出生以后,突然发现曾经的一切想法都被推翻,开始潜心研究学区房。
即便看开一切,学会了佛系养娃,也未必会得到一个轻松的答案。你的孩子很可能在长大以后抱怨你为何不托举他。
一辈子不得喘息,成为了大多数普通家长的宿命。
有些人一定会说,养娃是幸福而快乐的,是建立你与未来的情感纽带,我们当然不会彻底否定这种观念,但养娃的大多好处已不再被年轻人所信服。
传宗接代与生命的延续,这种传统观念已经走入历史。现代化在瓦解宗族甚至家族观念,而许多年轻人也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基因并不值得延续,实则是一种等量痛苦的传递,快乐只是夹杂在痛苦中的一丝微光。
建立情感纽带的本质是为生活注入新鲜感,与这种新鲜感相随的是压力倍增,不少年轻人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扩充生命的广度。
在自我人生中创造一种浪漫的新体验,登山、滑雪、旅游、参与社团活动、在网络上展现自我……
相较而言,这都是一些成本低廉的新鲜体验。
至于养儿防老,年轻人并没有逃避不生孩子所带来的弊端,只是他们在自由青春与老有所依面前做出了快速选择,前者显然比后者更重要。
况且养儿防老是个概率性问题,在当今时代下,大多数退休的老年人仍旧是被索取者。
把孩子当成救命稻草,是不少底层老百姓的选择,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很难成为救命稻草,往往化身“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与其靠此博得自身的阶层跃迁,甚至不如把养孩子的钱拿来买彩票和投资股票。
年轻人的情感需求逐渐转移到同年龄段价值观相似者的抱团,对家庭陪伴的需求变成了饲养宠物。
在一座大城市中,当你看到一个推着婴儿车的女生,会发现她们的婴儿车里很大概率其实是小猫小狗。
越来越多的人把宠物当成自己的孩子。
我始终想不通,为何人类幼崽的生存能力基本为0,而宠物则在出生以后很快便能学会跑跑跳跳,主动觅食,自己上厕所。
这种差异让养宠物和养孩子在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上天差地别。
筋疲力竭的年轻人不得不做出选择。
当然,有很多老一辈仍旧用宏大叙事思考问题,既你不生国家怎么办,人类怎么办?
但这实则是杞人忧天,前文已给出答案,人们会根据周边环境的改变自行调整生育选择。
多了会减少,少了就增多,一种智慧生物自然有这种韧性。只是现在正处于多了会减少的阶段,这是历史的必然。
在科技无比发达的当下,世界也不再需要那么多人了。
物以稀为贵,因此带娃一族有时会嘲讽不育主义者:等到未来孩子少了,遍地是机会,世界属于我们的下一代,而你们无福消受了。
我们自然无福消受,可当我们的生命消逝的时候,世界属于谁又有什么所谓呢?
我们并不是高瞻远瞩、身兼重任的时代弄潮儿,让自己活得轻松,不给他人添乱,就是我们的时代任务。
把生的机会交由无后顾之忧的优质传承者,而选择退场的人仍旧会在史书中供后人为鉴。
如果问我们最需要什么,我想一定是老一辈的理解。
在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太多平凡年轻人从愚昧中走出,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了最优解,人们最终一定会明白,这是两代人的幸运。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