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时代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从“解水困”到“享好水”——高台县农村供水工程实现品质跨越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28 11:50 浏览量:3
高台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南北环山,黑河纵贯全境,年均降水量仅112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996毫米。水资源短缺与分布不均,一度严重制约民生发展。让百姓喝上放心水,始终是县委、县政府最关切的民生课题。
自2000年启动农村饮水工程以来,高台先后经历氟病改水、人饮解困、饮水安全三大阶段,建成供水工程51项、供水站34处、水质检测中心1个,基本形成覆盖全县的供水骨干网络,历史性实现“有水喝”。随着黑泉、摆浪河等5项巩固提升工程实施,原有34处供水站被优化整合为4处“千吨万人”水厂和9处小型集中水厂,规模化供水格局初步形成。
近年来,高台县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持续推进农村供水工作向“优品质”迈进,明确“工程规模化、城乡一体化、管理智慧化、运行标准化”目标,全力构建现代化供水体系。
“十四五”以来,高台累计实施工程维修养护、水源改造、管网延伸等项目,完成宣化、黑泉等14处供水工程维养,改造老旧管网超40公里,更换设施设备65套,安装智能水表近千块,维修村级检查井260座,重点开展五坝、盐池等水源提升工程,新建管网19公里,配套入户设施198套,有效破解供水“末梢”难题,惠及群众9.9万人。
同时,高台县修订印发《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办法》《维修基金管理办法》等制度,高质量通过省水利厅“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建设”验收。宣化水厂获评省级五星级水厂,骆驼城、摆浪河水厂荣获四星级,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率达83.68%,供水保障率持续保持100%。
水质是饮水安全的核心。高台县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环保资金,全面完成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与建设,编制《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投资115万元安装纳滤净化设备1套、消毒设备14台,集中工程净化消毒设施配套率达100%。建成5处千吨万人水厂化验室,配备26套快检设备,实现水质巡检全覆盖。
县级水质检测中心早在之前就取得国家CMA资质认证,并通过省级标准化验收。近年新增原子荧光、气相色谱等功能室16间,购置原子吸收、离子色谱等设备5套,检测指标由23项扩增至43项。中心构建“日常快检+月度深析+季度公示”闭环管理体系,5名检测员在省市级竞赛中4人获“甘肃省技术标兵”称号,实现人才技能双提升。
数字化转型同样成为高台供水工程的亮点。自2016年启动智能化改造以来,累计投资1270余万元,建成远程监控与网络缴费系统,安装村社智能水表1500余块,更换入户水表2.9万块,所有镇村实现网络化缴费,彻底破解“平摊水费”困局。
2024年,依托智慧水务平台,高台开通手机缴费APP,实现水费线上收缴、电子票据自动生成、水量实时推送,“搭车收费”乱象彻底消失,水费收缴率达98.46%。同时拓展“维修云服务监测”系统,上线“一码通”报修平台,打造“40分钟服务圈”,大幅提升响应效率、降低漏损。
“现在漏水拍照发‘一码通’,抢修人员半小时就到,速度快了,漏损少了,用水更放心!”罗城镇万丰村村民杜江说。监督举报渠道同步开通,推动服务模式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治理”。
2024年,高台县编制完成《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分三期推进:一期以摆浪河水库为水源,新建管道87公里,实现五厂互联互济;二期打通城乡主力水厂管网,推进“同源同网同质”;三期实施盐池、双丰等小型供水工程提升。项目全面建成后,全县将形成三大主力水厂供水新格局。
从“解水之困”到“享水之优”,高台县以规模建设、智慧管控、品质供水为笔,在旱塬之上绘就了一幅活水惠民的崭新画卷。汩汩清流,不仅滋润千家万户,更润泽了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之路。(段海 张常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