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第一大雷”爆了,造假超百亿,石家庄首富彻底栽了!

发布时间:2025-08-12 20:07  浏览量:1

最近又一千亿商业帝国崩塌了!

6月6日,东旭集团被河北省证监局开出17亿的天价罚单。

创始人李兆廷被处个人罚款多达5.89亿元,创下了近年来个人证券处罚的新纪录,并处罚终身禁入市场。

这也许不是最终的结果,目前有关涉案信息在进一步调查中,他或将面临牢底坐穿的境地。

这位被称为“实业报国”的民营企业家,曾是多少年轻企业家心中的信仰,不曾想,最终也“塌房”了。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李兆廷还没出事的时候,在很多人眼里,他其实个传奇人物。

要知道,他可是从一户普通工人家庭出生,年代还是1965年。

在这样一个百废待兴的年代成长,说李兆廷将来能闯出一片天地,恐怕很多人都不相信。

可偏偏就是这样的经历,让李兆廷自觉应该自食其力,只有上进才能得到真正的财富。

以至于李兆廷开始发奋学习,平常还会去父母的厂子里,一来二去,李兆廷不仅文化成绩不错,实践上的理论知识也长进了不少。

而或许他已经被父母的行业影响颇深,在考大学选专业的时候,李兆廷选择的是机械工程系,考入的学校还是河北工业大学,妥妥的理工男。

不过当时学机械并不容易,但李兆廷并未因此退缩,之后不仅顺利毕业,还被分到一家国企,凭着学历和技术,没几年就从技术员做到了副总。

三十出头就站稳了脚跟,那时候看,前途确实不错。

但他没按常理出牌。九十年代末,他辞了职,要自己干。

那会经济环境不算好,亚洲金融风暴刚过,不少企业日子难,互联网刚开始热,丁磊他们已经在做网易了。

但李兆廷没往这些“风口”上凑,他盯上了一个冷门领域——电子玻壳。

这东西是CRT彩电显像管的核心部件,当时国内彩电厂不少,产量也大,但这关键零件的技术捏在国外手里,咱们的企业没话语权。

他就在石家庄找了个校办工厂,扎下根来做这个。没想到几年下来,居然做成了国内头一份,市场占了一半还多,不少大彩电企业都用他的货。

后来液晶技术起来了,CRT不行了,他又转了方向。

这次是做液晶玻璃基板,还是被国外垄断的活儿。

难度不小,没人看好,可他带着人一点点啃技术,折腾了好几年,居然真的搞成了。

国内第一条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线建起来,产出了自己的玻璃基板,这一下,不光打破了国外的垄断,连带着液晶电视价格都降了不少,普通人家也能买得起了。

这之后,他的步子迈得更大了。开始往资本市场走,收了几家上市公司,东旭光电、东旭蓝天、嘉麟杰,一个个纳入旗下。

最风光的时候,集团资产过了两千亿,他成了石家庄首富,还当上了全国人大代表,各种荣誉加身,算是走到了顶点。

谁也没料到,那些年看起来红红火火的业绩里,其实藏着很多问题。

最显眼的是业绩增长。他接手后的东旭光电,短短几年,营收从几千万冲到两百多亿,利润更是翻了上千倍。

东旭蓝天也差不多,几年时间营收翻了五倍,利润涨了十几倍。

这速度看着相当不错,但细究起来,水分不小。

就说东旭光电,2018年营收两百多亿,可真正到手的现金才六十多亿,账上反而净流出快四十亿。

为啥?看客户名单就明白了,大半生意都是跟自己人做的。

关联公司贡献了八成以上的收入,甚至有刚成立、注册资本才几百万的公司,一下子就给了上亿的订单。

后来这些客户名单就不公开了,这里面的猫腻,想想就清楚。

而这么做的目的,说白了就是圈钱。业绩好看了,才能让投资者掏钱。

那几年,东旭光电通过定增、发债,前前后后募了三百多亿。

东旭蓝天更敢想,刚被收购就计划定增九十多亿,当时公司净资产才十几个亿,连监管层都觉得离谱,但最后还是通过了。

李兆廷自己也带头认购,看着像是有信心,其实更像是为了拉更多人进来。

这么一看,李兆廷企业的钱确实多,可钱募来了,不少都通过供应商流走了。

有家叫曼尼奇科技的供应商,注册资本一开始才一百万,却能从东旭光电拿几亿的订单,到后来还欠着三十多亿的预付款没还。

还有家以前开服装店的公司,改做日用百货,注册资本才五十万,居然也能拿到东旭几亿的采购单,钱给了,货在哪儿没人知道。

这些公司看着跟东旭没关系,其实都是关联方,电话都跟东旭的公司共用。

东旭一直瞒着不说,直到被查才承认。

后来监管层查实,那几年东旭集团和东旭光电加起来,虚增的收入有六百多亿,利润两百多亿,通过各种名义转到关联方的钱也有两百多亿。

负责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愣是好几年都给了“无保留意见”,这背后的问题,不言而喻。

帝国崩塌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2025年6月的罚单,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东旭集团被罚5.8亿,东旭光电3.9亿,李兆廷个人5.89亿,终身不能再进资本市场。

这还不算完,之前他控制的ST旭电已经因为资金被占用太多,被终止上市了。

更早的时候,他其实就因为信息披露问题被立案调查,现在看来,麻烦还没结束。

结语

李兆廷曾经拿过不少荣誉,“创新人物”“优秀企业家”,公司官网至今还挂着“不忘初心、实业报国”的标语。

但这些,现在看都成了讽刺。

他早期确实干成了些实事,打破国外垄断,做了些利国利民的事。

可后来在资本里迷了路,靠着造假、转移资金把企业掏空,最终把自己也搭了进去。

李兆廷的经历,也给所有企业家提了个醒:不管做多大的生意,守不住底线,忘了初心,再风光的传奇,也只会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眼下,关于他的调查还在继续,等待他的,终将是法律的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