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亿宠物经济,为何救不活一家超级鸟局?

发布时间:2025-08-08 09:09  浏览量:1

宠物经济或许将迎来巨大分野。

01.
“中国最大宠物店”陷闭店潮

2025年6月,武汉武商梦时代商场的超级鸟局关闭了大门,店内滞留的上百只动物引发公众关注。消费者拍摄的视频显示,部分笼中鸟类食盆见底,犬类活动区域卫生状况堪忧。尽管商场承诺每日投喂,但实际执行缺乏有效监督。

这一事件迅速发酵,揭开了超级鸟局全国性闭店的序幕。随后的一个月内,其上海百联又一城旗舰店因拖欠租金被强制清退,福州苏宁广场店公告停业,南京、无锡等城市门店陆续关闭。

截至7月底,这家曾拥有10家门店的连锁品牌仅剩长沙观沙岭店与济南济高·世茂芯环中心店维持运营,闭店比例高达80%。值得注意的是,济南店已悄然更名为“环宠森林”,试图切割与母品牌的关联。

回溯其发展历程,超级鸟局的崛起曾被视为宠物经济线下化的标杆。2022年,创始人孙斌在武汉开设首店,凭借“沉浸式宠物乐园”概念迅速吸引资本关注,先后获得2500万元天使轮融资及后续数千万元投资,计划打造“宠物界迪士尼”。上海8000㎡旗舰店配置屋顶花园、宠物泳池及艺术展览区,单店年租金预估超千万元。

然而,高成本运营模式埋下隐患。2024年10月,南京店因“鸟类不当处置”遭公益组织起诉,尽管最终胜诉,但品牌声誉已严重受损,客流持续下滑。

创始人孙斌在闭店潮后的朋友圈发文直言:“失败是创始人的能力导致。”这一表态折射出管理失控的深层矛盾——从动物福利保障缺失到员工欠薪(部分员工被拖欠工资达8000元),从供应链断裂到资金链崩溃,多重问题交织加速了品牌崩塌。

02.
大型宠物主力店隐忧频现

超级鸟局的溃败并非偶然,而是“重资产体验型”模式与宠物消费本质错配的必然结果。其商业模式存在三重结构性矛盾。

首先,是成本与收益倒挂的矛盾。核心商圈一二层的高租金(如上海百联又一城店年租金超千万)与大型场景维护成本(恒温系统、活体养护、清洁消毒)形成沉重负担。据行业测算,8000㎡旗舰店日均需2000人客流才能盈亏平衡,但实际客流仅500-800人。这种依赖资本输血的扩张模式,在2024年融资耗尽后迅速暴露脆弱性。更关键的是,宠物互动本质是低频消费。《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仅15%的用户愿为大型体验店重复买单,超60%的消费者将其定义为“一次性打卡场景”,远低于社区洗护、医疗等刚性需求。

其次,是流量策略与用户体验的背离。“9.9元门票”的引流策略,通过附加消费(饲料投喂30元/次、互动拍照50元/次)拉高客单价至80元以上,导致消费者心理落差。社交媒体差评中,“隐性收费”“性价比低”成为高频词,复购率骤降至行业平均水平的50%以下。同时,活体动物沦为道具的运营逻辑引发伦理争议。鹦鹉长期挤在转运笼中羽毛脱落,猫咪因环境刺激诱发结膜炎等问题,暴露了商业利益与生命福利的冲突。当动物医疗预算被压缩、员工培训缺失时,体验经济的光环彻底瓦解。

此外,资本狂欢与专业主义的失衡也成为压死骆驼的一根稻草。资本助推的快速扩张掩盖了专业运营能力的不足。2024年运营团队更替后,供应链管理混乱(宠物食品断供)、服务标准不一(美容师资质缺失)等问题集中爆发。行业研究指出,宠物服务高度依赖专业人才,但美容师、训导员培养周期长达2-3年,流动性却超过30%。超级鸟局将资源倾注于场景打造,忽视服务内核,最终在口碑崩塌中失去生存根基。

03.
激活宠物业态低频消费任重道远

一定程度上,超级鸟局的案例并非孤例,而是购物中心大型宠物主力店模式系统性风险的缩影。近年来,LOOK STAR鹿克星球、哈哈哈士奇宠咖等品牌接连倒闭,揭示出业态面临的深层矛盾。

一是定位模糊导致的客群错配。购物中心追求“家庭客群停留时长”,而宠物主力店依赖“精准养宠人群”。数据显示,90后、00后占宠主比例超50%,但其消费集中于线上,线下需求聚焦洗护、医疗等专业服务。超级鸟局试图以“全龄段娱乐”吸引家庭客流,但实际到店人群中,非宠主占比超40%,转化率不足10%。这种“广撒网”策略稀释了核心用户价值。

二是坪效逻辑与活体经济的冲突。商业地产的租金模型要求高坪效(通常需达2000元/㎡/年),但活体展示区占据30%-50%面积却难产生直接收益。

此外,亦有政策缺位下的经营风险。当前中国缺乏商业活体展示的强制标准。当门店倒闭时,动物安置责任模糊。超级鸟局武汉店闭店后,商场以“无执法权”推诿,民间救助组织被迫介入。对比日本《动物福利法》要求企业缴纳“活体保证金”,欧美推行“宠物商业许可制”,国内监管空白加剧了行业无序性。

但不可否认的是,宠物经济的底层需求依然旺盛。相关研究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宠物市场规模将突破8000亿元。业内人士指出,面对持续增长的千亿乃至万亿级市场,线下业态想要重构,必须寻找多元化出路。

比如强化社区属性,通过轻资产撬动高频服务。头部企业正将大型主力店拆解为“社区健康微中心”;提升专业化,探索医疗与零售的深度融合。如有品牌与宠物医院合作,或是在门店嵌入健康检测站,亦或引入AI技术、智能装备等,使宠物零售空间升级为健康管理中心;此外,建立生命友好的商业准则势在必行。想要拥有长久生命力,应更深入探索动物福利标准与商业效益的平衡等。

当宠物经济从资本风口回归理性增长,唯有尊重生命本质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购物中心的宠物业态,不应是炫技式场景的堆砌,而需构建“专业服务-情感联结-伦理责任”的铁三角。

未来,那些将动物福利内化为商业模式、用社区温度替代固化场景、以医疗专业性支撑消费信任的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存在。毕竟,一座真正友好的城市,既需要容纳人类的梦想,也应当守护所有生命的尊严。